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温水中的青蛙 一只青蛙在冷不防的情况下被扔进了沸水锅,千钧一发之际,它奋身一跃跳了出去.当再把这只青蛙放到冷水中,逐渐加热时,青蛙没有丝毫防备,惬意地享受着水的温暖,等它开始意识到危险,想奋力跳出去时,一切都已为时太晚.  相似文献   

2.
略谈"移就"与"拟人"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移就",就是两个事物相关联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移过来修饰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6,(2):47-48
彭剑斌(青年小说家.出版小说集《我去钱德勒威尔参加舞会》):我喜欢《烟斗》的构思和切人角度.老人唯一的儿子死了——他女朋友在工厂里放了枚炸弹,把他炸死了,她自己也死了.这个事件本身就很具有"爆炸性",作者在写这件事时,也宛如在文章刚开始不久就放置了一枚炸弹.这个不同寻常的事件,完全可以单独写成一个故事,但作者把它压缩在一句话里,把那些巨大的信息和能量在短短二十几个字里急剧地释放干净了——在后文中,关于这件事,再也没有提到一个字.这样一种效果就跟炸弹爆炸是一样的,它的能量和震撼也只在一瞬间爆发.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诲"字时,学生常常把它和"悔"字弄混了.我认真思考,根据这两个字的特点和含义编了一句话.再上课时,我就问:"你们做错事的时候后悔吗?"学生点头."后悔时,是嘴上说说,还是从心里感到后悔呢?"同学们表示从心里感到后悔.  相似文献   

5.
一只狼出去找食物,找了半天都没有收获.偶然经过一户人家,听见房中孩子哭闹,接着传来一位老太婆的声音:"别哭啦,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出去喂狼吃."狼一听此言,心中大喜,便蹲在不远的地方等起来.太阳落山了,也没见老太婆把孩子扔出来.晚上,狼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转到房前想伺机而入,却又听老太婆说:"快睡吧,别怕,狼来了,咱们就把它杀死煮了吃."狼听了,吓得一溜烟跑回老窝.同伴问它收获如何,它说:"别提了,老太婆说话不算数,害得我饿了一天,不过幸好后来我跑得快."……  相似文献   

6.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打开.钥匙来了,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把大锁"啪"的一声就开了.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底韵,它是经过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财富.今人在享用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时也会思考它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特别是在如今全球文化共享的时代里,我们更会把目光放在文化的交流和比较中.其中在英汉文化的比较中,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极易导致人们的理解误区.下面我们就"蓝色"一词,列举一些它与"blue"之间的异同与翻译.  相似文献   

8.
郭琴 《现代语文》2007,(1):53-54
"把"是一个具有多项语义、语法特征的量词,它既可以作名量词,也可以作动量词.在作为动量词表行为、动作次数时,其语义与"次""回"大致相同,本文将对动量词"把"表行为、动作次数这一用法进行分析.本文的动量词"把"均指这一用法.  相似文献   

9.
出门旅游是一种理想的休闲娱乐活动.它既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当学生陶醉于优美迷人的山水风光时,一定记住要让他们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即时写下来.一般说来,游记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四个"一".  相似文献   

10.
一、课堂教学应体现"活动性"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时,我先让学生按照教材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锥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做实验:在空的圆锥里装满沙子,把它倒入空圆柱里,注意做好每次记录,看看能倒几次正好装满,或把盛满沙子的圆柱倒入空的回锥里.  相似文献   

11.
我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豆芽了.可是,豆芽是怎么长出来的呢?我看黄豆与豆芽的头比较像,所以我决定泡一次黄豆. 我首先把酸酸乳的纸盒子剪成两半,把它洗干净,然后在盒子底部扎一个小孔.爸爸说这样就能让水慢慢渗出来,不泡坏豆.之后我又抓了一大把黄豆放进其中一个盒子里,倒进水,把餐巾纸放到盒子的表面上,并且能把黄豆全部盖住,然后便开始观察了.我边看边想:只泡黄豆,它一定很孤单.  相似文献   

12.
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  相似文献   

13.
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教育目的说的讨论是正当的吗 (一)"教育目的"的语言学误用及其澄清 在教育研究中,不仅问题意识的萌发是重要的,而且问题的提法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有当它被准确地提出时,对它的解答才是可能的;如果它在表述上就是错误的,其结果是不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会把关于它的讨论引导到完全错误的道路上去.当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提出"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时,他们实际已经踏上了错误的思想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下午,见幼儿玩表演游戏<小猫钓鱼>时还缺几条小鱼,我便又剪了几条,涂上广告色后放在游戏角.我嘱咐孩子们说:"现在谁都不要去碰它,等颜色干了以后,再用它来做游戏."不一会,便听见幼儿的报告声:"徐老师,李启迪用手摸小鱼,把小鱼都弄脏了."果然,只见李启迪手上沾满了红的绿的广告色,正站在那儿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初,茅盾创造了中国式的"新浪漫主义"文学新观念,即:创作方法上,它把反映现实和展现理想结合起来,达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融合;艺术手段上,它把客观描写和主观见解统一起来,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本质上,它是比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更高一层的新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只跳蚤放到玻璃杯里,跳蚤轻而易举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以达到它体长的400倍左右,可以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接下来,心理学家再次把跳蚤放到同一只杯子里,不过这次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跳蚤跳起后重重的撞在玻璃盖上.一阵跳跃之后,这只跳蚤慢慢地调整了跳跃的高度,在玻璃盖子下自由地跳跃.过了一天,实验者把玻璃盖拿掉,但跳蚤还是在去掉盖子前的那个高度继续跳,它已经跳不出这个杯子了.进一步实验发现,如果一直压低玻璃盖,跳蚤能跳的高度会一直降低,直到变成一只"爬蚤".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19.
火山的喷发是一把双刃剑,它带给人类灾难的同时,也带给了人们许多宝贵的东西.这一点却很少被人们提到.  相似文献   

20.
六种“把“字句类型的验证,认为“一 量 名“作“把“的介引对象时,并不一定是语境现场原已存在的非照应性事物,它可能是泛指性事物,也可能是照应性事物,也有可能是隐含某种条件的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