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服务社会的主体化是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关键。教师服务社会的主体化涉及到教师的服务态度、教师的知识水平、服务关系的建立以及高校的相关政策。教师服务社会的态度自觉本质上是一种专业自觉。专业自觉是教师服务社会主体化的根本所在。服务社会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发展,不同任务类型的社会服务对教师的知识状态有着不同的影响。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建立良好的“交集性”服务关系是教师服务社会主体化的重要桥梁。高校教师服务社会的主体化需要相应的制度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2.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领域与内容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领域的划分与内容的确定是其开展社会服务的理论前提和依据。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本质是为区域社会提供智力产品和智力服务。按智力产品和智力服务的性质和形态来看,社会服务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培训)、科技限务、信息服务以及物质资源服务等内容;按社会子系统的性质和功能来看,区域高校社会服务领域的扩展可包括区域社会政治建设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化服务和教育服务等等。  相似文献   

3.
社会服务职能指高等学校通过各种劳动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为人服务是社会服务职能的本质.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特性.美国旧金山城市学院在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过程中,始终重视人的职业需要,不断为人的职业发展服务,成为完善社会服务职能的典型代表.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可以通过三条路径加强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即跨越历史与国界,从观念上重构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健全社会服务功能,发展社会服务职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三大职能的系统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高校具有培养专业人才、发展知识和直接服务社会的三项职能。直接服务社会的职能成为现代大学的标志。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面对的是地方社会的需求。了解地方社会对高校服务的需求,根据需求调整高校社会服务战略,建构供需匹配的高校社会服务项目,是实现高校社会服务职能高效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之一,参与社会服务是师范院校应对外部挑战和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当前,师范院校在社会服务功能定位方面存在两种偏向:有的学校无视社会功能,有的学校却盲目地参与社会服务。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师范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的正常发挥。正确的做法是,依据不同类型师范院校自身的条件,准确定位社会服务的范围和内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促进师范院校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服务是连接高等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纽带,也是高等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高校如何把握社会服务的方向和目标?当代高校社会服务的内涵和动力机制是什么?目前高校社会服务的障碍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促使我们从根本上对高校社会职能做全面、整体考察,并提出全方位社会服务的对策。一、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思考高校是个从属于社会的服务机构,它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发展和逐步完善,社会需要决定高校的发展方向、目标、规格与规模等。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高校与社会的分  相似文献   

7.
服务是大学历史发展的主题,现代大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服务社会,这也是大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学作为智力资本的源泉,服务社会主要通过知识生产方式,知识生产是大学服务社会的逻辑起点。古代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生产呈现出整体性发展、学科发展、跨学科和问题解决为中心等特征。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随着知识生产变化而变迁,古代社会通过传授知识服务贵族和神,工业社会通过科学研究服务世俗社会,信息社会大学与产业界关系日益密切,展现出合作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民办高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价值体现在民办高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其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民办高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民办高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民办高校社会服务实践教学质量逐步提升,硕果累累;科学研究实力增强,成果丰富;直接社会服务特色鲜明,类型多样。但仍然存在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亟需加强、高校内外联动互通机制亟需建立、社会服务能力评估管理机制亟需健全的困境。新时代民办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应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紧扣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构建内外联动互通机制;完善配套管理机制,提升学校社会服务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反映和体现。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文化服务、咨询服务。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夯实服务基础、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服务机制、健全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如何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反映和体现。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文化服务、咨询服务。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夯实服务基础、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服务机制、健全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属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属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一是办学初具规模,但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仍显不足;二是师资队伍已形成,但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是专业设置面广,但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仍需加强;四是合作办学模式取得可喜成绩,但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习、实训基地有待扩大。改变现状的途径: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市属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二是加大政策力度,提高市属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广度;三是增强企业的认同度,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高度;四是加大学院改革的力度,提高市属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可以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自身办学的吸引力.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成效显著.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社会服务观,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服务机制,丰富社会服务内容,深化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其天职就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服务体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也是社会的需求。本文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郎群秀 《教育探索》2008,(12):64-65
在高校职能的发展史上,威斯康星办学思想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思想正式形成的标志。威斯康星办学思想对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有以下启示:更新教育思想,树立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观;构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机制;拓展社会服务领域,积极培育社会服务能力;形成灵活多样的社会服务形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城乡居民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具有优势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然而,非营利组织只有大力开展社会服务体制创新和机制改革,才能拓展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创新,不仅是服务本身的创新,也不仅是服务组织和体系的创新,而是要走向社会类型的创新,即建设服务型社会。其特征是:生活服务业成为社会事业的基础,社会服务成为社会团结的基本纽带,非营利组织成为实施社会服务的基本主体,服务型社会和服务型政府协力合作。  相似文献   

16.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职能,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的社会服务现状和服务特点,从服务意识,服务机削,服务内容、服务品牌四个层面构建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社会服务平台,以期形成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反映和体现.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文化服务、咨询服务.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夯实服务基础、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服务机制、健全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大学社会服务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有着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它最初的含义是大学从为宗教服务转变为为世俗社会服务;而中国的传统主流文化一直是"入世"的文化,中国的教育本来就是现实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所理解的美国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更多的是为经济服务,这其实是一种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误读.为社会服务是每个社会组织的责任,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这是由其组织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有需要才能生存、发挥职能与谋求生存有着质的区别、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全部职能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之本";讨论了加强对高职院校内部社会服务的研究、突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特色、注重社会服务的全方位性和直接参与性等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研究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謇实业教育思想与威斯康星理念在起源、内涵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差异颇大,但二者对现代地方大学服务社会展示良多:一是国家意识、民族情怀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服务社会最根本的定位;二是强针对性与高水准是大学服务社会内容上最根本的要求;三是双边互动是大学服务社会最根本的机制;四是深度服务和长效合作是评价大学服务社会成效最根本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