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经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学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工作在实现学校发展目标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全员育人的开放理念、德育为先的u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的人才理念、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体现终极关怀的人文理念,努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3.
“以学生为本”做好学生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在深刻全面地学习好、领会好十七大报告精神基础上,应该把十七大精神渗透到学生工作的实际中,把学习报告与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创新开展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竭诚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相似文献   

4.
欧广生 《科技风》2011,(7):201-202
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对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和企业的振兴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思想观念就是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根本之所在,也是如何建设一个和谐发展社会的一个关键的切入点。笔者认为,特别是作为农垦企业,在新的经济时代如何牢固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维护好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做好正确的指引工作,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觉悟性,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为国 《今日科苑》2009,(16):22-2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要求我们的一切实践和工作都要以人的利益和需求为着眼点。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企业的根本。以人为本自然应该首先实现以员工为本,然后才是其他人。如果做不到这个,其他的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是母语教学,在各种教学方法中,"读"应该视为其根本。从古代到近现代很多人因读而受益。近年来,有许多语文教师刻意求新,那个法,这个式,脱离了读这个根本,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有所下降。我们呼吁教育改革,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利因素,但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传统。哪一种改革都不应该离开"读"这个根本。读是语文教育之本。  相似文献   

7.
体育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作为根本。体育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在日常的学习训练中教育学生、鼓舞学生、引导学生、鞭策学生,还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对学生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将专业化的学校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运用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中,促成学生工作的理念、方法的转变和专业化的发展,将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趋势。学校社会工作从微观到宏观层面运用优势视角、系统整合和发展型理念,将有效地丰富和拓展传统的“以人为本”理念,并在学校社会工作实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工匠精神"对辅导员工作效能有极大的影响,辅导员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好自身定位,学会定期总结,提炼出好的工作方法和策略,才能引导和教育好当代大学生的三观。用"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创新意识,为培养祖国的建设者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更是我们需要传承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等,也是最为复杂的生物,所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就更加复杂.我们必须对现代的思想政治高度重视,再不能单纯的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所谓的为百姓服务、工作;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多是将其作为一个履行自己的义务或是完成任务之外的工作来看待,当作是一个过渡阶段来看待,当然这也是政治思想工作的必经之路.从而引进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增强其具有的实际性和针对性.其中,以人为本的概念就是将人看作核心,并秉承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自身、需求以及发展的理论基础,不断从过去的历史中学习经验,在现实的工作中进行创新.本文将对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详细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18)
当今的众多高职学校的学生中,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读书的知识结构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认识,导致很多学生只知道一味地读书,并且仅仅完成了阅读专业课相关的或者是学校指定的书籍,这样一种现象使得读书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所形成的知识结构也呈现出了相对单一化的特点。读书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将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因此,如何能够使得当前高职学生读书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和整合,是当下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试图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思考以此来对解决此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宁 《科学大众》2015,(2):58+22
坚持以人为本,贯彻教育公平,是每一个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基本思路。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就是科学管理,办好学校;以人为本,发展教师;尊重主体,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3.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亘古至今,这些至理名言无不在阐述一个观点:想要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就必须多读书。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拓展个人的阅读视野,提升个人的阅读质量,是一个小学生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为此,我们需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和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即强调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重视人的基本需求,重视挖掘学习者的自我潜能,力图使学生成为自我实现者。社会、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潜能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人的潜能得以自我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呼唤教育和谐,而教育和谐需要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科学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在当代高校学生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重视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在促进融会发展的同时,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长期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何云  李邕 《今日科苑》2009,(12):15-15
学生是学校中"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对象。在这个双向互动的大课堂中,作为受众,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缺失,诚然很多。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同时也是中国治国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就要求工作人员对工作有高度的热情,因为以人为本就是按照人的需求工作,这不同于机械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不仅可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以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可以发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是一致的。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校必须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绪峰 《今日科苑》2009,(13):108-108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以人为本"。本文从关注职工的现实需要、研究职工的心理诉求及尊重职工的多样性选择论述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在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才能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广东省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学校于2010年成立了"启明星"少年科学院,聚集了一批具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鼓励他们从小立志投身科学事业。学校树立"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思想,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将科技创新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以点带面"就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发掘一些热爱科技、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利用选修课和课余时间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同时鼓励他们参加科学实践与发明创造竞赛活动,把他们打造成"科技明星",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吸引更多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提高全校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的"问题学生"给学校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管理难度,也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最棘手头痛的教育对象.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建立和谐社会,学校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做转化"问题学生"工作时切不可一叶障日和急躁冒进,务必循序渐进.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分析原因,用耐心和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之转化成合格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