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淑文 《中学教与学》2007,(5):39-42,F0003,F0004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即使认真测量也会有误差(B)误差是不遵守操作规则而造成的(C)选用精确度高的刻度尺测量时仍有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误差图12.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质量图像.由图像可知().(A)ρ甲>ρ乙(B)ρ  相似文献   

2.
为帮助电大学员做好普通物理实验的复习。特拟复习提纲如下:(一)基础知识部分1.明确下列基本概念的物理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a.真值与测量值;b.误差与有效数字;c.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d.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2.正确表示直接测量的结果:a.多次测量用算术平均偏差表示测量误差;b.单次测量用仪器读数(示数)误差表示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3.
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的重点也是难点。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国际上由不确定度来表示。本文给出了单次直接测量、多次等精度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对铅柱密度的测量数据处理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实验中,单次测造成的误差没有统一的规律,只能通过估计最大误差的方法来获得其误差,进而计算最终结果的误差。一、单次直接测量的误差在实验时,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需要对某一物理量进行认真的重复测量,并使测量次数达到一定的要求。然后按照一定的统计规律确定测量的精密度,进而讨论直接测量的误差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然而,实际测量过程中有时被测的物理量是动态的,例如测量运动的小车通过某一位置时所用的时间;测量物体自由下落在某时刻的高度;测量热平衡时的温度等,都只能对被测物理量进行单次测量。还有些物理量的测量在整个实验中…  相似文献   

5.
按现行《物理教学大纲》要求:“讲授误差的初步概念,主要说明测量的结果不可避免地有误差,使学生了解误差和错误的不同,多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一种重要方法。”显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误差概念的定义,(2)减小误差的方法。难点是:误差不能绝对避免,测量结果平均值的取法。教材通过讲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入手,引出:尽管测量方法正确,却不能保证两个学生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结果完全相同,进而定义“误差”。并指出: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怎样让学生理解误差的不可避免性?我是这样处  相似文献   

6.
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如图1,电桥平衡时下式成立 (1)应用合分比原理可进一步得到 (2) 由于导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的存在,给测量带来很大误差,尤其是测量低电阻时(低电阻用双电桥),误差更大。为了消除导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给测量带来的误差,我们利用电桥的多次平衡法测量,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概念真值是被测物理量的客观实际值。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称为误差。由于误差的存在,物理量的真值一般是无法精确知道的。理论证明,在没有系统误差的情况下,以相同条件进行多次测量,当测量次数无限增加时,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将无限接近真值。对于有限次测量,通常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来代表真值。测量的结果应表示为x±Δx的形式。x为测量值,对多次测量应为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它只能代表真值而不等于真值,它与真值的偏离程度由第二项绝对误差Δx来表示。这一形式表明真值以一定的几率处于(x-Δx,x+Δx)范围之内,对于用算术平均偏差求得的Δx,这个几率约为57.5%。  相似文献   

8.
对平均误差定义的一点看法刘俊刁(物理系)教材[1]18页在叙述利用平均误差来估计多次等精度测量的随机误差中认为;“平均绝对误差定义为各测量值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即面(1)在普通物理实验中,上式定义的测量列的平均绝对误差,可粗略地看成算术平均值的最大误...  相似文献   

9.
本刊 2 0 0 3年第 1 0期《伏安法测电阻的改进》中 ,本人认为原文第三段“如果在实验中电表的分压和分流能够求得 ,这样我们就可以消除误差”这句话有误 .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可以避免而且必须避免的 .而误差的产生是由于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测量环境的控制程度等客观因素和测量方法的完善程度、读估计值的大小会因人而异等主观因素造成的 .因此测量时误差必然是存在的 ,即不可能消除的 .但是采取适当的措施 ,如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均可使误差减小 .总之 ,误差可…  相似文献   

10.
综合题或论文式题的评分有着较大的随机误差,这是因为评卷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例如某省对84年高考作文评卷作了一项实验,请阅卷点上的全体评卷教师(438人),按教育部规定的统一的评分标准,各自独立地对四篇作文评分.结果评分平均误差的标准误达4.4;评分的平均最大全距达28(作文的满分是50).这样惊人的评分误差,造成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在评分中对误差的控制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向大家介绍三种控制评分误差的方法:一、平均法每个试题至少请两人进行评定,并规定评分误差的极限.如果两个人的分数之差不超过这个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学生上实验课时产生测量误差的三种原因 :过失误差 ,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并提出了减小误差的五项措施 :从严入手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正确选择仪表量程 ;选择比较完善的测试方法 ;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 ;掌握正确使用仪器方法 ;多次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  相似文献   

12.
贾慧敏 《邯郸大学学报》2000,13(1):26-26,32
本文分析了学生上实验课时产生测量误差的三种原因:过失误差,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并提出了减小误差的五项措施:从严入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正确选择仪表量程;选择比较完善的测试方法;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掌握正确使用仪器方法;多次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中的直线度误差测量的图解法时,许多高级车、钳工专业的学生总有如下疑问:按照规定,直线度误差应是指最小包容区域的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以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为例,下同),而教材的图解法常常只指出直线度误差值应沿纵坐标Y轴方向量取,其...  相似文献   

14.
力学复习     
一、测量机械运动1.减小误差的方法:物理实验中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相似文献   

15.
物理实验中的测量、估读与误差傅世木梁⒇(浙江省绍兴市北海中学312000)本文仅就物理实验中的测量、估读与误差等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一、物理实验中的一次测量众所周知,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是对一个量进行多次测量,因为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接近于真实值.既然如...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 单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理论及实验教学中都有重要作用.很多文献对单摆周期进行了研究,也有研究者利用单摆来测空气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由于在用秒表研究单摆周期时,人的反应时间和对摆球位置判断存在着误差,使得测量结果不够精确,即使采用测量多次振动周期取平均值的方法,误差的影响仍难以消除.本实验利用PASCO传...  相似文献   

17.
人教社主编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本第一册第8页中写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有人认为:多次测量所得到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有多有少,若把它们相加可以互相抵消,便可减小误差.  相似文献   

18.
1 高中电学物理实验设计的原则 1)实验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首先,物理实验的设计一定要能够真实的、准确地反映物理本质,一定不能制造假的现象来蒙骗学生,做到实事求是,这就是物理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实验的科学性要求所用原理在理论上无错误,合理地区分误差和错误,物理实验虽然允许一定的误差存在,但是要认真地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给出科学的理论解释,设计的时候要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比如说,测量电阻的实验中,应该让学生明确由于电热效应使电阻产生了变化,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在高中阶段,用于衡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主要有:容量瓶、移液管、量筒、滴定管。用这些仪器量取或衡量一定体积的溶液后,同学们对俯视或仰视造成的误差进行分析时,常常感到很棘手,甚至有的同学不知所措,为此很有必要对仰视或俯视造成误差的实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对其深入理解。先明确两个概念,既定体积:给出一个仪器,确定一个数值,要求量取规定体积的溶液,这就叫既定体积,如用量筒量取25.0mL  相似文献   

20.
在热工测量中,很多情况下被测量难以进行直接测量,可能是耗费太大,或者不易保证较高的准确度等原因.例如有一变量y与X有如下关系:y=f(X_1、X_2、X_3…X_j…X_m)………………………………(1)要求y值应首先测出m个x值,然后根据函数式计算出y值,所以y是一间接测量值,X_j是直接测量值,X_j可以是一次测量值,也可以是重复测量的平均值.如果已知X_j的误差求y的误差,可通过误差传播定律或误差累积定律求出y的误差.其公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