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情报站     
正张弥曼获得2018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3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今年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获奖名单。在这份名单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弥曼教授赫然在列,成为第六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女科学家。张弥曼1936年  相似文献   

2.
<正>谢毅,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3月获得2015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她是第四位获得这一殊荣的中国女科学家。该奖项由欧莱雅企业基金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颁发,有"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现年48岁的谢毅,是中国两院最年轻的女院士,她凭借利用纳米固体化学原理应用于寻找新型能源材料,发现二维超薄半导体在提高光电、热电转换效率的潜力而获奖。她  相似文献   

3.
《科协论坛》2016,(4):2
正2016年3月24日,第十八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盛典在法国巴黎隆重举行。本年度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唯一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陈化兰教授荣膺"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也开创了中国连续两届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记录。  相似文献   

4.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消息,欧莱雅"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于3月29日晚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隆重的颁奖礼晚会。欧莱雅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欧文中爵士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向五名杰出女性科学家颁发第14届欧莱雅—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相似文献   

5.
2003年2月27日,世界科学界将关注的目光锁定在一位中国女性科学家的身上。当她以一袭红色唐装从容登上领奖台时,全场为之热烈鼓掌。她就是"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获奖者李方华院士。 这项被誉为"女性诺贝尔科学奖"的奖项,每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一次,专门授予全世界范围内最杰出的科学女性。在众多参选的女性科学家中,李方华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 作为第一位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中国女性,在绚烂的"女性诺贝尔奖"光环的背后,是她五十年的寂寞耕耘:科研条件的局限、工作的压力、家庭的重负,在种种困难的限制下,她一路闯来。  相似文献   

6.
杨柳春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18(6):452-454,478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ForWomeninScience)”于1999年设立,是世界上惟一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奖励和资助从事生物、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女科学家奖项,至今全球共有26人获奖。2003年2月27日,李方华以其对科学事业的卓越贡献在巴黎受奖,成为中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女性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院的骄傲。担任该奖本次评委的教育部副部长韦珏院士对李方华这样评价:她是该领域亚洲最好的科学家。李方华是我国单晶体电子衍射结构分析的开创者,她发展了显微像的衬度理论,建立并…  相似文献   

7.
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2001届“联合国欧莱雅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典礼上,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微循环研究所的女教授修瑞娟所长因她在微循环研究上特殊卓越的贡献与成就,与全球其他13名优秀女科学家一起获得了本年度“联合国欧莱雅世界杰出女科学家特别荣誉称号”,成为中国女科学家在世界科研领域的代表。修瑞娟教授潜心于微循环病理生理及生物医学工程研究30余年,在发掘祖国医学宝库、弘扬微血管医学和引进技术“洋为中用”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她的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共发表中英文论文220多篇,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甲级成果奖、亚洲微循环联盟奖及十多项国际学术大会奖,她是投身科学事业、造福人类的优秀典范。  相似文献   

8.
正7月5日,由《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揭晓。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天宫一号"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宏,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中国4G掌门人"、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等80位科学家获奖。本届年度人物特设5项特别奖。其中,中国"氢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获"终身成就奖",诺丁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获"杰出大学校长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徐铭恩等11人获"杰出青年科学家奖",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卫等5人被授予"科技型企业家",北京太华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太华获"文化艺术创新奖"。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生活》2003,(7):8-8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2003届颁奖仪式暨五周年庆典于2月27日晚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5位著名物理学家分别代表非洲、亚太地区、欧洲、拉美和北美获得“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15位年轻女生物学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3):236-236
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成果获Genoway国际转基因科技奖3月14日,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员在第5届国际转基因科技大会上获第3届Genoway转基因科技奖,周琪因成功克隆大鼠取得突出成绩而获该奖,他也是迄今获得该项国际科技奖的第一位华人科学家。该项目的成果论文发表在2003年9月25日出版的Science上。Genoway转基因科技奖由法国生物技术公司GENOWAY赞助设立,专门用于奖励在转基因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该领域重要的国际奖项。叶玉如荣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4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神经生物学家叶玉如教授荣获2004…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人》2011,(9):56-56
[2011年4月7日,北京】刚刚在法国荣获第13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亚太区获奖者、香港大学化学与能源系讲座教授任泳华今日来到北京,受到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赵东花.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长期实施以“三大奖”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奖励工作.2002年我院进行科技奖励制度重大改革,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对杰出科学家和优秀科研集体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信息》2014,(2):23-24
正她是教育部化学领域第一位女性长江特聘教授,她是迄今为止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唯一一位女性创新群体带头人,她是首位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的华人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毅,这位在固体化学领域一直"高速运转"的女科学家,在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再一次刷新了她给人们带来的惊喜。细数她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被称为"低调的奢华"  相似文献   

14.
2015年3月1 8日,素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第十七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典礼在巴黎索邦大学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五位女性科学家获得了该项荣誉,每一位获奖的女性凭借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不断扩展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通过解决最基本的宇宙问题积极应对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她们是追求科学的卓越典范,她们向世界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为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她们,是当之无愧的“科学女神”.  相似文献   

15.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服务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4月6—9日,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委会(以下简称女专委会)在陕西省延安市、榆林市组织开展女科学家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中国科协副主席、女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晓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周卫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小云等女专委会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奖女性获奖者代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代表、陕西省女科技工作者代表、基层"三长"代表等20余位科技工作者参加活动。此次活动由女专委会主办,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联合陕西省科协、  相似文献   

16.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久前公布了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名单,她们是希瑟·扎尔(南非)、卡洛琳·迪恩(英国)、艾米·奥斯汀(阿根廷)、珍妮特·罗森特(加拿大)和张弥曼(中国)。尽管张弥曼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林奈学会外籍会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但绝大多数人可  相似文献   

17.
正6月26日,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主办的第四次"女科学家走基层"活动在贵州开启。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女科学家进校园"报告会在贵州大学举行。此次报告会旨在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激励大学生坚定投身科技事业的理想信念,树立科技报国的宏伟志愿。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明,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永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6):473-473
第四届中美前沿科学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主办的第四届中美前沿科学研讨会 9月 2 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两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约 80位青年科学家围绕 8个前沿科学领域的议题展开研讨。中国科学院院士、副院长白春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何梁何利基金颁奖何梁何利基金 2 0 0 1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5 6位科学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空缺。该基金每年评奖一次 ,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励长期致力于推进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卓著并取得国际高水平科技成就者 ,“科学与技术…  相似文献   

19.
夏炎 《科学中国人》2011,(15):14-15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5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14,(8):42-44
7月5日.由《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揭晓。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天宫一号”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宏,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中国4G掌门人”、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等80位科学家获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