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幼儿期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在饮食习惯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家长和老师都要好好把握这一关键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纲要》中健康领域的目标明确要求:"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中良好的饮食习惯就是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促进幼儿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一、小班幼儿饮食习惯的基本情况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基本上  相似文献   

2.
台湾《幼稚教育法》是1981年制定的。该法确定幼稚教育的对象为四岁至入学前的儿童。《幼稚教育法》共25条,主要内容如下。一、幼稚教育的宗旨、目标《幼稚教育法》第一条明确指出:幼稚教育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为宗旨。其目标:(一)维护儿童身心健康。(二)养成儿童良好习惯。(三)充实儿童生活经验。(四)增进儿童伦理观念。(五)培养合  相似文献   

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保育工作应关注如何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既要提供增进幼儿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同时也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提供宽松和谐的人际心理环境,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春霞 《学前教育》2014,(12):26-28
细心品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每次翻开首先看到的就是健康领域,不难看出健康领域对于幼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指南》中写道:“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幼儿在健康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被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三方面内容,关于“动作发展”则从身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纲要》健康领域的目标要求将"身心和谐"放在首要位置,"健康"除了生理正常无病痛外,还包含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和家长高度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但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王敏 《教育教学论坛》2013,(50):250-251
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环境,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发展是我园近年来探索的主要目标之一。幼儿是一个主动发展的个体,要使幼儿形成健康生活的情绪、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是难以实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创设一个好的活动环境,可以吸引幼儿,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与各领域、各年龄班目标。这些目标体现了社会对幼儿成长的期望和要求,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知识经验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幼儿美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实施幼儿美育的主要方式。《纲要》指出:教师应当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标、有准备地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感化幼儿,诱发幼儿美术创作的想法和兴趣。让幼儿在艺术教育中取得发展。然而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花样繁多的操作材料,是培养和开辟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基本所在。一切生活中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美术活动中的材料,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寻找,在了解材料的各种特征中,启发幼儿迁移经验,增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这其中隐含着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幼儿园课程要贴近幼儿生活。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学前教育要培养的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本文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内容为突破口.以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为目标,对幼儿园科学和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编排、教材的选择及内容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邸华 《贵州教育》2014,(1):15-18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幼儿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创设良好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促使幼儿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宗旨。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那么,如何落实《纲要》精神,把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与增进幼儿健康两方面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5.
徐娟 《黑河教育》2011,(11):46-46
德育在幼儿的整个成长教育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那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奠定基础呢?一、渗透生活教育理论,力求德育内容和形式的生活化《纲要》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也就是说幼儿德育应该走到孩子生活中去,坚持做到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充分强调了注重生活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强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幼儿园和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强调各领域的教育与幼儿生活的联系;强调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7.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材料的投放及活动的组织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自主地参与、积极地与材料互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幼儿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社会领域目标就是针对幼儿社会教育提出的,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社会领域目标是从两个维度提出的。一是社会关系的维度:幼儿与自身的关系(自尊、自信、自主等)、幼儿与他人的关系(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尊重他人)、幼儿与群体或集体的关系(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幼儿和社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以便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指南》为我们理解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内涵提供了帮助,为我们观察、了解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提供了导向性指引。一、建构语言活动的观察框架1.深入了解《指南》中的语言领域目标在应用《指南》观察、了解幼儿时,要熟记语言领域的几个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