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晏婴历仕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三代之英,功勋卓越,与管仲齐名,史称管婴。礼治思想是晏婴改革的指导思想,将礼升华与天地秩序共存,以礼融贯政统治国御天下。在"以礼治国"思想指导下,晏婴内安社稷、外靖邦邻,对齐国内政、外交进行针对性改革。在内政方面:重社稷、薄赋敛;匡公室而抑私门;举贤而任能,行节俭而抑私欲;外交方面,以"诸侯相见礼为先"为外交原则推行睦邻友好、和平相处的外归其义的外交政策。改革初见成效,抑制了陈氏等权卿私门的壮大,保证了姜齐政权的稳定,维持了齐国的大国地位,进而为齐国谋求霸权提供了可能。但由于种种局限性,改革未取得彻底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晏婴(?——公元前500年),是齐国历史上继管仲之后的又一位贤相。莱州夷维(今山东高密县)人,字仲,谥号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晏平仲。公元前557年承替其父晏弱的职位,曾事灵公、庄公和景公,前后从政五十六年,可谓齐国的三朝元老。他以忧国爱民,节俭力行,犯颜直谏,机智勇敢闻名于诸侯,为齐国的政治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纵向地考察了春秋时期齐鲁两国的文化流变。春秋前期,齐国管仲在原有耻光而大之,形成了齐法学说;鲁国出现了臧文仲与柳下惠两种不同的文化倾向。春秋后期,孔子是柳下惠而非臧文仲,杀少正卯,齐国以法家为主要特色的思想文化至晏婴重礼而淡化法,齐文化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大臣的责任     
《同学少年》2015,(1):44
<正>大臣的责任春秋时期,晏婴和田穰苴是齐国的两位名臣,分别担任相国和大司马这两个要职,主持政务和军务。一天,齐景公在宫中喝酒时忽感无聊,吩咐侍从拿着酒具,要到晏婴家去喝酒。晏婴接到通报,马上穿着朝服,手拿笏牌站在门外,等候齐景公的到来。齐景公还未下车,晏婴就迎上去问道:"莫不是诸侯、国家有什么变故?"当齐景公说明来意后,晏婴说:"定国安邦  相似文献   

5.
晏婴作为先秦时代的著名贤相之一,协助齐国君主治政长达50余年。晏婴在位始终敢为国为民直谏君主的过失,除有其思想与理论基础外,关键还在于其具有高超的进谏艺术技巧。本文以《晏子春秋》为据,就晏婴进的艺术技巧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6.
一、《晏子春秋》其书晏子,名婴,谥平仲,是春秋时齐国继管仲之后的又一位杰出政治家,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他辅佐齐景公近三十年, 谠言直谏,颇有治绩,很受百姓爱戴。《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了晏婴政治主张,外交活动,思想言行的古籍。全书共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两部分。《内》又分为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无篇题,也分上、下篇。对于这本书历来褒贬不一,赞之者云其"词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临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故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地下博物馆",属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三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齐桓公、姜太公、管仲、晏婴等诸多历史名人。儿童版画,集绘画、手工为一体,对儿童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替代。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小学自建校以来就设立了齐文化版画校本课程,迄今已经开设了3年时间。如何在教学  相似文献   

8.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录了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外交家晏婴言行的文籍,这部书以8篇215章内容,集中记载了晏婴的言行,其中有关劝谏齐国君主的篇目在100章左右,大约占全书内容五分之二,皆是晏子尽忠进谏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的事迹,无论是在政治生活还是日常生活中,晏子始终忧国忧民,匡正君主过错,突出了晏子始终坚持"以一心事三君"的尽忠之臣形象,为后世树立了谏臣形象典范。  相似文献   

9.
王芳若 《现代语文》2007,(5):126-127
在中国,诸葛亮拥有最多的“粉丝”,而他自己又是谁的“粉丝”呢?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他出茅庐之前“躬耕陇亩……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可见他崇拜的是管仲、乐毅。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当齐国宰相四十多年,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他富有政治智慧,为齐国的国富兵强做出了卓著的功勋。《管子》一书表明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管鲍之交”在中国是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乐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为燕、赵两国军事和政治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辅佐燕昭王差点灭亡了齐国,后来燕惠王恐惧他功高自立,听信诽谤之言撤换了他的职务,使他功败垂成。他忍辱含垢逃亡到赵国。《报燕王书》是他回复燕惠王的责备,解释为什么逃亡到赵国的书信,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也应感动过诸葛亮,他的《出师表》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的人生也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大业,使齐国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礼法并施的思想主张主要是源自于对西周旧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仁由己     
以事功为标准,孔子可能上不了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的排行榜。尽管他在夹谷之会为国家争了光,中都宰、司空、司寇当得也都不错,然而这些与管仲、晏婴辅佐诸侯成就霸业相比,毕竟逊色得多。很多时候,历史其实并不只是以事功剪裁人物。比大地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深邃的是人的心灵。一个普通的人,不是非得要弄清楚管仲、晏婴怎么治国的,也不必非得将他们树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但是,几乎所有的人,一旦懂得“时事重重叠叠山,人心曲曲弯弯水”,就会深知人生离不开哲学。  相似文献   

12.
<正>晏婴,字仲,谥号平,也称晏子,春秋时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齐国大夫。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于众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齐景公喜欢打猎,并将捕获的珍稀鸟类都养了起来。他派一个名叫烛邹的人,专门饲养后花园的鸟。有一天,园中的鸟儿都飞走了。  相似文献   

13.
《管晏列传》在《史记》七十列传中的位置安排及材料取舍,体现了管仲、晏婴在司马迁心中的典范意义,从中可见司马迁进步的义利观。管仲、晏婴不死君难,弃个人小义而逐国家百姓之大"利",以国富民强为己任,重视物质基础、造福百姓、强大国家的行为,义于名而利于实,是司马迁心中"义"与"利"相融合的理想境界,也是后人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李斌 《小学生导读》2008,(11):24-25
晏婴,人称晏子,春秋时曾是齐国的三朝正卿。有一天晏婴出门,他的车马刚好路过马车夫的家,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偷看她的丈夫。她那为晏婴驾车的丈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556年,齐国上大夫晏弱去世,他那个身材不高、其貌不扬的儿子晏婴袭位,接任上大夫之职。细心的人会注意到,这一年,鲁国的孔丘刚刚5岁。没人会想到,30年后,在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孔子成年后,渐渐以知书识礼闻名诸侯,俨然已是文化名人,而晏子更以  相似文献   

16.
晏婴不入狗门 晏婴是齐国大臣,个子矮小,能说会道,经常出使四方。有一次他出使楚国.楚王事先与群臣商量了一个办法,命人在城门的一侧凿了一个小门让晏婴进,以此来羞辱他。  相似文献   

17.
齐国是春秋时期最先称霸中原的诸侯国,齐国称霸有它自身的经济、社会、军事上的基础,但有一个人的作用是绝不能忽视的,他就是管仲。管仲的政治才能和外交思想在齐国称霸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晏婴不入狗门晏婴是齐国大臣,能说会道,经常出使四方。一次,他要到楚国去,楚王便事先与群臣商量了一个办法,决定利用他,羞辱羞辱齐国人。晏婴个子矮小,楚国人就在大门的一侧,凿了一个小门,决定等晏婴一到,让带路的人故意将他从小门引进,然后再将他当狗,进行嘲讽。一日,晏婴到了楚国,带路的官员刚把他带到小门处,他便却步站住,问那官员:“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出,我是到贵国来,难道贵国是狗国?我不能从这个门进!”楚国人无奈,只好敞开大门,让他大大方方地从大门进去。淳于髡讲狗兔之死淳于髡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富有远见。有一次…  相似文献   

19.
《晏子春秋》里记载了一个"二桃杀三士"的故事:齐景公门下有3名武功超群的勇士,他们虽为齐国立过不少功劳,但都居功自傲,目中无人,横行霸道。齐国的宰相晏婴就想除掉他们。晏婴知道,用武力绝对制服不了3人,只能用计谋。于是,  相似文献   

20.
晏子使楚     
橘兔 《红领巾》2006,(7):39-39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人名叫晏婴,人称晏子。他身材矮小,但头脑敏捷,能言善辩,非常机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