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代大家林语堂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更是一位美学文化大师。林语堂用其独特的视角,形成了自己本真的美学思想。其本真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热爱生命、幽默人生、中庸豁达、艺术游戏为主的本真美学,这种本真美学思想背后有着深厚的东西方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
案头摆着的这本书是施建伟教授潜心研究的硕果,很耐读很有味道的《林语堂在大陆》。时下国内正流行林语堂人生小品,而真正理解林语堂者有几人?著名作家徐訏说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容易写的一章”,施教授知难而进,很厚实地写就了这一章,可谓林语堂的知音。掩卷之余,一个活脱脱的、热诚的、讲义气的、幽默的林语堂走到我面前。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林语堂。 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是一位知名度极高的作家,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其用英语写成的《生活的艺术》自1937年发行以来,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久盛不衰。而正是这位大作家一度被中国大陆批评家斥为“反动文人”、“洋奴”。他的“论语派”也曾被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光辉形象无需赘言。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这一观点于林语堂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大作家也不例外。通过他作品中形形色色的母亲角色,林语堂表达了他对母亲的看法,进而阐明了他对于女性的看法。文章以《京华烟云》为原本,透过《京华烟云》中的母亲角色分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光辉形象无需赘言。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这一观点于林语堂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大作家也不例外。通过他作品中形形色色的母亲角色,林语堂表达了他对母亲的看法,进而阐明了他对于女性的看法。文章以《京华烟云》为原本,透过《京华烟云》中的母亲角色分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不仅是一位影响世界的作家,还是一位博学的学者,这最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东西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深入理解,也表现在他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林语堂倡导以自由、快乐和优雅为主旨的“游戏的艺术观”,对东西方艺术的优劣长短也给予了细致的比较分析,并试图对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期达到一种更加健全和完美的世界性艺术。当然,对于如何达成这一融会的途径,林语堂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设计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代表作品之一。女主角姚木兰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人物,她既是道家之女,又是儒家之媳,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有西方思想解放的影响,是一位儒道一体、中西合璧的理想人物。这位理想人物寄托着作者林语堂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从这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到作者林语堂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是一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他主张为文要“清顺自然”,“平淡不流于鄙俗,典雅不涉于古僻”,反对一味掉书袋和食洋不化。对于林语堂的写作观以往研究者鲜有问津。该文从白话入文、言文一致和文白贯通三个方面,初步探讨林语堂中西合璧的写作观。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化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文化学者,他一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宗教信仰探索过程,探索历程就是寻找、认同各种宗教思想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历程.但在林语堂的思想观念中,西方的人文主义与中国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是有所差异的,这正是促使林语堂最后阪依基督教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是一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他主张为文要“清顺自然”、“平淡不流于鄙俗,典雅不涉于古僻”,反对一味掉书袋和食洋不化。对于林语堂的写作观以往研究者鲜有问津。该文从白话入文、言文一致和文白贯通三个方面,初步探讨林语堂中西合璧的写作观。  相似文献   

10.
本版推荐     
推荐书目一:林语堂《苏东坡传》推荐理由:林语堂先生作为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家,《苏东坡传》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他优雅风趣的文风,具有相当的可读性,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他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是一位集翻译家和文学家于一身、学贯中西的学者,其中英文造诣都达到令人惊叹的地步。该文从勒弗维尔改写理论视角来分析林语堂的英译作品《生活的艺术》,具体来讲是从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角度来分析其作品。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是中国二十世纪的一位文化名人,也是一位争议极大的人物,他本人以“一团矛盾”自谓,这“一团矛盾”中最大的矛盾莫过于他个人宗教信仰。虽然他在基督教及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教中犹豫、彷徨、探险,然而他一生不变的宗教文化思想的内在理念即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不懈追求,最终使林语堂成为一个彻底的深具思想内涵的人文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在群英荟萃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神圣的殿堂里,有一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曾经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过杰出的贡献而蜚声世界,名闻遐迩的文化大师,也是一位对祖国和人民满怀真挚浓烈感情的爱国者——他,就是林语堂。长期以来,尽管林语堂在国际文坛上早已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声誉,但在国内,却因诸多原因而成为极有争议的人物。在台  相似文献   

14.
周君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3):59-61,74
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他从最初的慷慨激昂、浮躁凌厉到之后迫成隐士,转而大谈与当时政治环境有所相左的“性灵说”,闲适笔调。这样大的转变,也是当时许多文坛人士笔伐以林语堂为代表的论语派的重要原因。笔者试图结合林语堂的个人经历及其代表小说《京华烟云》(林语堂自译为《瞬息京华》)的创作,来体现他每个时期的创作,都是其张扬自由之“性灵”最真实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不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作家,同时也是中国20世纪文化史上一位不可不提的教育家。他从切身感受出发,以西方的文化教育为参照系,在扬弃中国旧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对语文课程的教学同标、教学方法、考核评定等方面都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认真研讨林语堂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化语文教育改革富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机遇     
一位先生宴请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女士,当时,林语堂也在被宴请之列。席间,赛珍珠当着中国作家的面说:“各位何不以新作供美国出版界印行?本人愿意推荐。”在座的人当时以为这只是一种敷衍说词而已,未予在意。惟独林语堂当场一口答应,回去后用了两天时间,搜集他发表在中国的英文小品,整理后送给赛珍珠,请她予以斧正。赛珍珠对林语堂的印象颇佳,于是日后便全力帮助林语堂获得了事业上一的成功。据说,当时宴席上的客人有吴经熊、温源宁等文人学士,其英文方面的造诣,都不在林语堂之下,倘若他们也能像林语堂一样认真,及时将自己的作品送给赛珍珠,…  相似文献   

17.
<正>苏东坡是一代文豪、书法家、画家,是美食家、佛教徒,是一个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人,可苏东坡却有着众多的当代"粉丝",而且还都是著名的"粉丝"。林语堂是苏东坡的头号"粉丝"。他于1948年以英文书写的《苏东坡传》,成为当时西方唯一介绍苏东坡的书。林语堂不只是从一位学者的角度,同时也是从"人"的本身着眼:苏东坡是个出色的文人、生活家,一个非常丰富且精彩的人。纵使有人认为林语堂的  相似文献   

18.
<正>1952年,林语堂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应美国当地一家小杂志的编辑之约,写了一篇关于中国民俗类的文章。朋友说,这位编辑初入职,本来对策划、组稿不太熟悉,又接到这个相对困难的任务,特别发愁。恰好他和林语堂的这位朋友相熟,便在朋友的引荐下联系上了林语堂。林语堂的文章发表后,不仅得到了众多读者的热烈好评,负责编发的编辑也得到了上司的表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化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文化学者,剖析林语堂的传统文化观,可以发现林语堂对中国文化最深层、最独特的认识即是对儒教思想的体悟。林语堂把儒教的精神本质归结为一种近情入理的“人文主义”,即所谓中国的“人文主义”。他对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心悦诚服,并对达到这种“中国式的人文主义”的“情理”精神,即“中庸”之道大为叹服。他赞扬儒家注重实际生活及在社交上有用的教育,坚持认为孔子是一个近情的人。林语堂还总结出“中国式人文主义”的发端在于明理,但他对孔子不关心“上帝是否存在”这一点不满意。  相似文献   

20.
从林语堂、鲁迅到杨荫杭,三位名人教育子女的"另类"做法,应该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迪。林语堂劝女野不必上大学冶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上大学深造,求得一纸文凭,以便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林语堂先生注重的却是对孩子们自学习惯的培养。林语堂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读书、学中国文化,为他们打下坚实的中文基础,他还鼓励孩子们写日记,以此来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