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诠释学已经完成了由神学诠释学向一般诠释学、由方法论诠释学到本体论诠释学进而到文本论诠释学的转变,也完成了其隶属于神学和圣经注释的专门学科向普遍学科的转向。这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诠释学困境,具体表现在平等解读权利的泛化,时空发展的无限性与著作生成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以及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完成新的时代使命指明了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石磊 《中学物理》2011,(3):17-18
1现代诠释学基本观点分析 诠释学是关于文本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旨在解读暗含于文本的意义与探求文本意义的理解.现代诠释学代表人物伽达默尔在著作《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从哲学的层面阐释了文本意义理解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具体化"是关联伽迭默尔诠释学和实践哲学的重要概念,体现着诠释学的实践哲学雏度和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维度,表明了诠释学和实践哲学的理论连续性和互涉性.厘清这一概念在伽达默尔思想中的地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的诠释学和实践哲学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对于浪漫主义诠释学,伽达默尔基本上持批评态度,他放弃其方法论路线,完成了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实际上,他的哲学中有着丰富的浪漫主义诠释学遗产.他对诠释学的定位,效果历史原则的提出,以及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等一系列核心思想都与浪漫主义诠释学有密切的渊源.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学诠释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转向,文学批评对文本理解和意义追寻的行动乃是造成诠释学领域作者、文本和读者间关系变动不居的原因所在.所发生的从传统诠释学向现代哲学诠释学的转变,实则是文本意义从单一走向多元的流变过程.当代法国思想家利科的诠释学思想,则为文学批评基于文本与存在的关联走向读者的自我理解提供了一个务实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海德格尔看来,本体论是关于此在在事实/实践世界中的在此之在的诠释学,一种"事实诠释学";而诠释学乃是对此在的在此之在的揭示.这样,他不仅建立起了一种迥异于传统本体论的新的本体论,而且实现了诠释学发展的本体论转向,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形成和发展开启了道路.在<真理与方法>中,伽达默尔将本体论、诠释学和艺术统一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海德格尔转向语言的启示下,将语言置于哲学诠释学的中心地位,发展出了自己的语词本体论.  相似文献   

7.
当代法国诠释学家吕格尔之时间与叙事理论,其思想的主要概念是情节、交织、时间,主要方法是诗学的叙事,这种思想和方法可以应用到哲学咨商之中.吕格尔在相关著作中,以当代法语系统之语言学、语义学、符号学等在法国的发展为评论主轴,其所呈现的时间与叙事理论,深具是以文本与论述,在时间新序列下的叙事、事件交织为特色的方法,并提出了三层再现理论.透过这种诠释学方法的探讨,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揭示它对华人文化与文本条件下的哲学咨商之意义与贡献.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在西方的神学诠释学还是在中国的经学诠释学中,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以相互汇通的诠释学思想和方法论体系.本文即是在这一理论前提之下,着重探讨汉代公羊学的"预表"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预表解经法是早期教会为了统一<新约>和<旧约>以及调和"马西昂主义"和"诺斯替主义"而采用的诠释学策略.同样,汉代公羊学也是汉王朝为了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而在经学诠释学上的某种体现.预表法和公羊学虽在具体的诠释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却都表现出"转喻性诠释学"的共同倾向,并且都以对"经"这一概念的独断论应用为其诠释学前提.  相似文献   

9.
汉代先后出现四部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即《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这四部书不仅是中国古代语言学中形成最早、流传最悠久的著作,而且是我国早期传播学意义上的重要著作,为后世诠释学、字词典学、文字学、词盯学等方面的研究,作了奠基和开路的工作,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诠释学思想发生的早期,诠释主体所理解的文本都是中西文化传统源头上的经典.孔子删定"六经",无疑使他成为中国经典诠释文化传统上第一位自觉的经典诠释者."六经"只有被历史所认同的合法化诠释者在其特定的时代所给出的权威意义,这种权威意义即是"六经"的诠释意义,而不是文本的原初意义;经学诠释学是为了传达"六经"的真理,这比还原"六经"的原初意义更为重要.诠释学对文学批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不应该仅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视域来研究中国诠释学,而应该从经学的诠释学传统来建构中国诠释学.从<左传>对<春秋>的历史性诠释及<易传>对<易经>的系统性诠释来评价,中国早期经学诠释学的形成,一开始即呈现为存在论的诠释学,而不完全是技艺学的诠释学."传"、"注"、"疏"、"笺"、"正义"、"章句"、"训"、"训纂"、"训诂"、"解诂"、"说"、"说义"、"微"与<易传>的"十翼"等,构成了中国经学诠释学的技艺学诠释方法论,但其中潜含着丰富的存在论的中国诠释学思想.经学诠释学作为中国诠释学的主脉,正是在儒家经典的历代诠释中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