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重视学科会聚增强创新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筑优良的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是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战略议题,其中跨学科综合乃至聚集,是构筑创新平台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本文由国际NBIC会聚技术理念出发,在回顾我国高等院校学科发展主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科会聚的客观需求及构建的紧迫性,从平台指导思想、文化理念、人才培养、选择突破口、重视基础研究等方面,探索了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平台的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2.
NBIC会聚技术的“后人类”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会聚技术的兴起,在欧美各国引发了“后人类”热议.“后人类”技术的“善”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恶”的效应必须引起高度警惕.技术主体——类的消解以及技术客体——技术异化诠释了其负面价值.在资本逻辑推力下,后人类主义借助于高新技术手段,一路高歌猛进,书写了“后人类”技术调控难题的沉重画卷.在发展会聚技术的同时如何调控好它,将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把人体中90%以上的垃圾DNA与宇宙中90%以上的暗能量、暗物质类比,形成了两种会聚技术———纳米会聚技术和三旋会聚技术。  相似文献   

4.
创新学术组织应对技术会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会聚已成为目前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应对技术会聚,大学学术组织应有所创新。大学学术组织应是多元、复合、并存、互补的组织系统,应有竞争、开放、流动、高效的运行机制,应有科学整合、开放共享的资源高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家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什么是透镜的会聚作用或发散作用呢?有些同学认为,会聚作用就是光线通过透镜后聚集到一点;发散作用就是光线通过透镜后不再聚集到一点。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它混淆了“会聚光线”和“会聚作用”、“发散光线”和“发散作用”的关系。 “会聚光线”和“会聚作用”的含义是不同的。所谓“会聚光线”就是相交于一点的光线,或  相似文献   

6.
当代新兴"情感增强技术"(EET)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人类的情感进行干预和调节,从而可以达到"增强"的目的,对其界定可以解构为关于情感内涵和范围的界定、关于"治疗""预防""增强"三者之间界限的划分以及会聚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变革下EET所包含的核心技术要素。当代新兴EET大致可以划分为医药技术型、基因工程型、纳米技术型、信息技术型、植入技术型、复合控制型等六大类型。与传统情感增强技术相比,当代新兴EET具有"前提的预设性""风险的高度不确定性""功能的逾越性""工具的植入性""技术的会聚性"以及"人的深度科技化"等特征。上述特征的出现,体现了当代新兴EET已经呈现出新的"技术范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教育技术”的形成过程,并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比较,指出了“教育技术”这一名称在我国教育领域统一规范使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技术是“教育”和“技术”的结合体。对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进一步研究应当综合这两个视角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从技术以及技术哲学的视角来透视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发展,希望能抛砖引玉, 扩展教育技术领域和学科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9.
技术已成为当前一种极具统治性的力量,不仅决定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改造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技术的力量具备正负效应,对此产生了三种立场:悲观主义、乐观主义和折中主义.进而论述了理论界相应的技术理论:“工具论”与“实体论”等.  相似文献   

10.
1.透镜的“会聚作用”与“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但经其折射后的光线能否会聚在一点上,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感到费解的问题.大家知道“会聚作用”与“会聚于一点”的含义是不同的.会聚作用是所有的凸透镜均具有的功能,但能否将光线会聚于一点,还要看条件.如图1所示,原来射入凸透镜的光线发散程度较大,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比原来的发散程度有所减少,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但并没有将光线会聚在一点上.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其出射光线决定于入射光线.如果入射光线的发散程度很大.如图1所示,其出…  相似文献   

11.
根据拓扑结构,可以将局域网分为主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个层次。接入层是最终面向用户的,是局域网用户进入网络的第一个接入点,在该层应用保障安全的策略,能为局域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本文介绍了生成树增强特性、信任与身份认证、威胁防御等相关技术在接入层的应用,为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局域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从技术系统的视角来看,教育技术是一个技术系统,并且是大社会技术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教育技术系统目前由教学设计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摄影摄像技术等大技术组成。这些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教育技术系统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技术中的媒体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从教育技术角度分析了媒体技术发展演进的特点和规律,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重点,阐述了媒体技术在教育技术中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且结合当前我国教育技术的状况,指出了媒体技术在教育技术中的发展趋势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指导教育技术工作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科技投入与产出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投入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安徽省2005~2009年间的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进行了分析,提出为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当逐步建立有效的R&D财力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公众技术观及教育技术观对现代科技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但是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外鲜有与此相关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认为技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公众对技术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乐观的。就公众教育技术观而言,更多的人把教育技术看作一种优化教学和促进教育的手段与方法。最后在对调查结果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应从公众舆论中汲取养分以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信息社会对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高校应该通过制定培养目标,以确定培养方向;实施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技能培养;构建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丰富和抓好软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等途径,提高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信息技术的“容器人”效应以及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弱化,导致信息技术的负面作用日趋显现,因此有必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其可实现的途径在于:弘扬信息技术魅力,渗透人文思想;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例,促进学生的人文思辨;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重视信息技术人文精神,鼓励探索和研究性学习。如此,方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按照教育技术学专业分类发展的指导思想,对数字媒体技术方向课程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完善该方向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思路,包括培养目标、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论教育技术的本质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其本质与价值的探讨。文章基于技术哲学和哲学价值论等相关理论,对教育技术进行反思,探讨教育技术的本质与价值,以期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技术与人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教育技术应用的道德规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教育技术研究者及产品推广人员带着不同的目的从事其从业,引发了教育技术实践及应用中不合道德规范的现象发生。究其根源可以发现:教育技术的价值负载是其内部根源;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其现实基础;自由选择教育技术行为是其实现的途径。因此,规范教育技术应用行为及应用方法,是教育技术学科及其事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