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知识成为知识社会的核心。在不同时代,人们的知识观会随之嬗变,这种嬗变具体表现为古代 朴素的知识观、科学主义知识观、实用主义知识观和知识经济知识观。与之对应,大学相应地表现出传授、科 研、服务、生产和转化知识的职能。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职能是一种社会期待,并具有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知识观视野下的大学职能演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知识成为知识社会的核心。在不同时代,人们的知识观会随之嬗变,这种嬗变具体表现为古代朴素的知识观、科学主义知识观、实用主义知识观和知识经济知识观。与之对应,大学相应地表现出传授、科研、服务、生产和转化知识的职能。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职能是一种社会期待,并具有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学问观经历了一个由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学问观向以“文理之分”为特征的新型学问观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曲折而艰难,但无疑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另一方面,学问观的嬗变也引发了“重理轻文”等新的问题。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要树立科学学问观,必须摒弃源于经世致用思想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和学术研究中的急功近利心态,一方面坚持既重视科学素质的养成,又重视人文精神的塑造;一方面注重科学事业本身的发展和科学传统的培植。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大学形成了以蔡元培为代表的认识论、张伯苓为代表的政治论和以梅贻琦为代表的人本论等三种不同价值归依的大学使命观。认识论以高深学术为本位,遵循高深知识的逻辑演绎大学使命;政治论以社会为本位,围绕"公""能"教育阐释大学价值;人本论则以个体为本位,通过通才教育诠释现代大学理念。这三种大学使命观,对当今中国大学的办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下大学教学观虽然历经长期的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但其核心本质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以授受为主的教学观仍然居于大学教学活动的首位。随着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和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嬗变,现代大学教学观进行实质性的变革已经显得尤为重要。从授受走向互动与生成,现代大学教学观亟待重构。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学是世界公认的20世纪以来最成功、最多样化和最具适应性的大学,它在适应外部需要的同时,又遵循高等教育内部规律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完善着高等教育的职能。美国大学职能的嬗变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殖民地学院的出现与教学职能;研究型大学的兴起与科研职能;赠地学院的建立与社会服务职能。对美国大学职能之嬗变的探究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理清美国大学发展的脉络,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学的使命、大学与社会的关系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大学是世界公认的20世纪以来最成功、最多样化和最具适应性的大学,它在适应外部需要的同时,又遵循高等教育内部规律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完善着高等教育的职能。美国大学职能的嬗变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殖民地学院的出现与教学职能;研究型大学的兴起与科研职能;赠地学院的建立与社会服务职能。对美国大学职能之嬗变的探究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理清美国大学发展的脉络,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学的使命、大学与社会的关系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意识观念发生了诸多变化。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师生观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从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为代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观,并且需要从微观上依据人儿童的身心发展在小学、中学、与大学建立三种不同的师生观。  相似文献   

9.
“胡适之问”可以表述为:我们何以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在胡适心目中,“像样的大学”有两个最核心的“真义”,即“研究”和“独立”。“胡适之问”是胡适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以西方一流大学为参照,对近代中国大学的质疑和批判,集中反映了他的大学观及其科学与民主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也不失历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国家观是德国在19世纪初表现出来的重要特征,它引领了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的改革。本文从文化国家观这个视野来探视德国大学的改革,以柏林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作为一种文化建制对文化的传承、改革与创新。柏林大学的辉煌彰显了大学作为文化机构,只有深深地扎根于文化,并在发展历程中尊重文化本身,才能生成大学的不朽灵魂。  相似文献   

11.
卓越的办学理念是一流大学办学成功的关键.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到今天,其背后是否有作为共同精神内核的办学理念,从探讨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的历史嬗变方面入手,在概括以西方大学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追求真理、不为眼前利益所驱动是世界一流大学共同的精神品质,是大学永恒的价值选择;学术自由、教授治学是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根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是大学的基本价值理念;服务社会,指导社会是大学的责任和存在的价值等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共性.  相似文献   

12.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中的受众观有一个嬗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四个阶段:马修·阿诺德以及利雏斯主义者的文化精英主义受众观,法兰克福批判理论的单向度受众观,以斯图亚特·霍尔为代表的多元性受众观,约翰·费斯克以及德塞图等的抵抗性受众观。受众从庸众到游击战士的发展表明受众在大众文化研究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显露出大众文化的性质、功能的改变,对于受众观的嬗变过程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这点。  相似文献   

13.
知识观变化下的大学职能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观反映人们对知识的观点和看法。知识经济时代是个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形态,章从知识观的角度来探讨大学职能的演变。在知识经济这一社会形态下大学的职能表现为生产和转化知识、弘扬精神明、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职能。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社会责任的五种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审视,由此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通过对大学演进历史的考察,可以得出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五种社会责任定义,它们分别是社会免责观、社会使命观、内外部职能观和主体责任观及学科责任观,每一种定义都是时代需要的反映。在今天,学科责任观更能够代表专业研究者的立场,学科责任也是当今高等教育研究者应担负的最直接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管理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新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管理观必然发生相应的嬗变,并从管理方式、管理性质、管理思想等十方面阐述了高等教育管理观嬗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网络化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102,自引:0,他引:102  
人类即将进入网络化时代,网络化影响下的未来大学或许是21 世纪大学教育最有意义的课题。文章在探讨了网络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及其本质特征,各国政府和教育界为之所作出的反应之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重点分析了网络化下的未来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作者试图将之表述为四个方面的趋向:大学的地域性消失,代之为“核心地带”与“外围地带”;大学的高深性趋弱,代之为世俗化与多样化;大学的综合性丧失,代之为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大学校园淡出,但大学精神依存。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为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特征的一般性要求,大学自产生迄今其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前工业经济时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以知识为导向;工业经济时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以学科为导向;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以素质和能力为导向.以素质和能力为导向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90多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社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全力倡导并深入践行无产阶级群众观,其价值取向表现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之“服务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之“利益观”,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之“代表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之“人本观”,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之“本色观”。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性共创活动是大学在创业时代为应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危机的学术回应,也是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嬗变的结果。作为可持续性共创的大学,致力于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上,通过合作创新建立起一种用于促进技术、社会和环境共同发展的方案,从而推动城市或地区的全面发展。以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欧柏林学院为例,探讨其在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路径,可以发现大学可持续性共创活动拓展了传统社会服务职能的空间,同时为未来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关键在于应具备"现代性"水准,这就必须在充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大学发展及知识发展的基础上去把握。既要继承和借鉴以中世纪传统大学、柏林大学为代表的"现代大学",及19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大学的优良传统,也要顺应知识时代的发展要求,更要充分体现引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大学宗旨,建设具有国际性、开放性、未来性及鲜明个性等特征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