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推行右文政策,极为重视馆阁藏书的建设。宋代馆阁藏书的整理工作,包括校勘、编目、刊行和典藏等一系列活动。笔者认为:校勘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并从校勘人员、校勘方法及校勘态度三方面概述了宋代校勘工作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2.
胡一女 《兰台世界》2007,(6S):70-71
宋初设昭馆、史馆和集贤院,合称“三馆”,又建秘阁及秘书省,三馆、秘阁或秘书省总称崇院或馆阁。馆阁是宋代中央政府的主要藏书机构,兼备访书、购书、抄书、藏书、借书以及对图书的编目、校勘、修撰等各项职能。宋代历任统治均极其重视馆阁藏书的建设,多方搜求,善加利用,以期向天下显示其治盛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略论宋代馆阁藏书来源及其基本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初设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合称"三馆",又建秘阁及秘书省,三馆、秘阁或秘书省总称崇文院或馆阁.馆阁是宋代中央政府的主要藏书机构,兼备访书、购书、抄书、藏书、借书以及对图书的编目、校勘、修撰等各项职能.宋代历任统治者均极其重视馆阁藏书的建设,多方搜求,善加利用,以期向天下显示其文治盛事.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中国目录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南宋初期陈骥编撰的《中兴馆阁书目》,是宋代最重要的官修目录之一。这部书目对于后来的多种官私藏书目录和史志目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它却在历史更迭中散佚流失,此后人们只能从其他古书中辗转引用。本文对《中兴馆阁书目》的成书与流传做了详实的考证,力求展现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5.
宋王朝是我国历史上藏书建设较多的朝代,历代君主对馆阁建设都投入了较大的财力,虽然经过了天灾、战祸,大量的藏书没能留存下来,但在当时,丰富的馆阁藏书对宋代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保存于《南宋馆阁录》中的南宋秘书省“校雠式”,是今天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一份古代国家藏书机构有关书籍校点的工作细则。近年,随着学术界对宋代馆阁典籍收藏整理工作重视程度的增加,“校雠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相关研究中,往往被看作是“我国古代文献学史上最早确定的较为完整的校勘条例”、“宋代校勘学向理论发展的重要体现”,甚至“标志着中国古典校勘学到宋代已成专门之学”。但这个“校雠式”是否真的具备上述性质和意义,却值得仔细推敲。 “校雠式”载于《南宋馆阁录》卷三《储藏》门,其原文如下: 诸字有误者,以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藏书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官方藏书、私家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四大系统。宋代藏书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目录学的发展,不但具有国家图书馆性质的馆阁经常组织一些著名学者和馆  相似文献   

8.
有宋一代国家藏书事业极为兴盛,其国家藏书之地统称为馆阁。宋代有关馆阁藏书著作主要有五部,北宋有二部:宋匪躬的《馆阁录》、罗畸的《蓬山志》;南宋有三部:程俱的《麟台故事》、陈骙的《南宋馆阁录》、不撰人的《南宋馆阁续录》。南宋三部至今尚存,或有其辑佚本,北宋的二部却全部散佚。笔者近年从事文献整理工作,在群籍众书中搜罗爬剔,共辑录《蓬山志》佚文41条,近7000字,虽非全璧,但于研究北宋国家藏书事业不无裨  相似文献   

9.
漫谈宋代馆阁藏书李婷Abstract:ThebibliothecacollectionsintheSongDynasty(960-1279)weretheproductsoftheruleofcentralizationofstatepowerand...  相似文献   

10.
夏秋曝晒图书,以去蠹防虫蛀霉变,是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的保护图书的方法。至宋代,由君臣们去馆阁观书逐渐演变为一年一度有组织的“岁于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谏官、御史及待制以上官毕赴”的曝书会,成为图书展览会性质的文化盛会。从一个侧面使我们看到宋代文化形态的绚丽斑斓、丰富多彩,感受到宋代社会浓厚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1.
论宋代四大书的文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宋代四大书的文献价值陆湘怀(苏州大学文学院)宋初,馆阁利用丰富的图书馆资料编了许多类书和总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文化名臣李时奉太宗旨主持编的《文苑英华》、《大平广记》、《大平御览》,王钦若和杨亿奉真宗旨主编的《册府元龟》,此四书都是赫赫巨著,号称“宋...  相似文献   

12.
校对工作呼唤校对管理理论王新华人类规范校对工作的办法,古已有之。早在我国宋代出现的《南宋馆阁录》,就是校对的管理规则、条例。但真正意义上的校对工作管理,是在近代文化出版事业的产生、发展中随着校对工作的专业化,逐步产生了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原则等。其中的...  相似文献   

13.
王秀敏 《兰台世界》2016,(12):159-160
书法与文字同步出现于历史舞台,商周之际又与教育制度实现结合。隋代创立科举制,天然的文化品格和教育使命使其对书法的影响甚大,先后出现了唐代楷书、宋代"院体"、明代"台阁体"和清代"馆阁体"的不同风格。但是,科举制所带来的各代主体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书法家的个性化发挥,禁锢了书法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兴馆阁书目》《中兴馆阁续书目》为南宋的两部官修目录,具有重要的目录学价值,但因亡佚时间较早,后世学者难窥其貌,幸赖民国赵士炜爬梳坟典,成《中兴馆阁书目辑考》一书,然其辑佚工作百密一疏,尚有遗漏、讹误等问题。论文试图通过对《中兴馆阁书目》的重新辑佚与研究,对《中兴馆阁书目辑考》进行全面考察,增补该书所漏辑的《中兴馆阁书目》六条、《中兴馆阁续书目》十一条条目,并对其讹误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15.
王照年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1):134-133
介绍三馆迁入崇文院后,随着崇文院从一个依托馆阁藏书为主的文化服务部门发展成为职能更为丰富的文化管理机构,北宋以馆阁为核心的国家藏书制度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并出现宋人称道的“景徳之制”,也迎来北宋国家藏书“一盛于庆历”的实况。同时随着崇文院时期馆阁地位的日渐显赫,它已成为国家高层次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和天下士人向往的琼楼玉宇。尤其在北宋国家藏书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发展中的一些特点也益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霍艳芳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27(5):123-125,137
北宋馆阁制度发展成熟,馆阁藏书作为国家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具特色.从其藏书类型、藏书管理和藏书利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北宋馆阁藏书事业的兴盛超越之前各代,实为古代书籍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功绩。本文即以《麟台故事》残本卷二中《书籍》所载为主,分析了北宋政府藏书形成的三个主要方面:几次重大的典籍获取奠定了馆阁藏书的基础,民间所献之书又是构成北宋馆阁藏书的重要部分,后置秘阁典藏实为当时堪称精华和极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中兴馆阁书目》由北宋秘书监陈骙编撰,仅用八个月时间,于淳熙五年(1178)完成。原书凡七十 卷,叙录一卷,著录图书40486卷。嘉定十三年(1220),秘书监张攀又主持编撰《中兴馆阁续书目》三十 卷,著录淳熙五年后馆阁收入的新书14943卷。《书目》和《续书目》在当时曾与《崇文总目》并行,后皆 散佚。1932年,赵士炜撰《中兴馆阁书目辑考》五卷,《中兴馆阁续书目辑考》一卷。是近数十年间查考  相似文献   

19.
"瓦舍勾栏"是宋代民间体育活动的中心之一。"瓦舍勾栏"中的体育活动,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宋代体育文化的丰富,以及宋代体育经济的繁荣,对于全面理解宋代体育经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宋元丰改制后,馆阁归于秘书省的领导之下,致使秘书省职官的设置、职事、选任及编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馆阁的皇家藏书性质进一步减弱,国家藏书的特性趋于强化。相比较而言,北宋以馆阁为核心的国家藏书制度在这一时期趋于完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秘书省宿直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秘书省借书制度的完备、秘书省馆职待遇的制度化、新建省舍、北宋国家藏书再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