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就没有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比人类低级,要么是超人。而不能过社会生活的个体,或者自以为不需要因而不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兽类就是上帝。作为个体的人来讲,其社会性的重头戏,无疑是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因而,人际交往在人的成长中,不仅是必修课程,而且是关乎其健康程度的“维他命”。人际交往对于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是体现在多方面的。首先,从人的社会性需要来讲,人际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依托和基本条件。就像吃饭穿衣于人不可或缺一样,人际交往也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需要。良性交往所带给…  相似文献   

2.
人与动物本质上的区别在于人是有心灵、能反思的动物,精神上的诉求是人之为人的核心要素。人固然需求物质生活,但人本质上需要的乃是精神的安慰。然而,在外物的驱使下,人日益陷入了各种欲求组成的场域而不能自拔,进而失去自我,无疑此乃“生活”的一种颠倒。回归人之自我,需要关照内心的精神世界,需要“思”。“思”也许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物质财富,但却是我们感悟人生、获取意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试论品德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品德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人……无论如何也是社会的动物”,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群体与社会而孤立地生活,也不能只顾自己的需求和主观愿望而一意孤行。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按照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与他人协同活动,从中获得合理需求的满足,并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形成自己的品德与人格。  相似文献   

4.
“美”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 ,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美育”就是审美教育 ,它是适应人们高层次精神需求的一种文化教育 ,是德育、智育和体育的载体。过去研究“美育”的人不多 ,改革开放的今天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 ,各个生活领域都对“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创造了许多具有我们时代特点的美的事物 ;而且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状 :有些学生真假不辨、是非不明 ,有的由于受不…  相似文献   

5.
魏蓉 《地理教育》2004,(1):22-22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不仅是解决人们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而且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的基础。本节内容是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的开篇之目,作为教师,如何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改精神,体现新课改特色,达到新课改要求?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这节课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6.
蒋岭 《特区教育》2011,(11):44-45
对于任何人来说,读书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积累,还能学习到如穿衣、吃饭等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到关怀周围的人事物、扩展生活的经验。书读多了,人就会得到滋养.气质就会与众不同,正所谓“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7.
对现行初中《生物》第一册(下)有关鲸的几点叙述,有必要商讨一下:1教材100页第6行:“鲸是当今最大的动物。”对此,不能笼统地说是当今最大的动物,应改为“蓝鲸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因为最小的鲸只有1米左右,最大的是蓝鲸,体长可达30多米。2教材100页第8行:“鲸终生生活在海洋中。”应改为“鲸终生在水中生活,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为好。如我国的白暨豚就生活在长江中。3教材101页第8行:“它们虽然生有庞大的身躯和一张巨口,吃的却只是水母、乌贼、虾和一些不大的鱼。”齿鲸亚目的鲸,口内有齿,无鲸…  相似文献   

8.
(一) E·卡西尔在《人论》中指出,人与动物的区别实质上是“理想与事实”、“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区别。动物只能被动地接受物理世界直接给予的“事实”,始终不能知道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可能”,而人却在生命中“发现并且证实了一种新的力量——建设一个人自已的世界,一个‘理想’世界的力量。”因此,“如果有什么关于人的本性或‘本  相似文献   

9.
陈尚清 《教育家》2004,(4):39-40
中学生作的“人”、“”分离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人”多是社会的共性的人,而不是有血有肉、有灵性有个性的个体;“”不是有真情外化,不再有真实的生活,而变成了没有自我、丧失灵魂的一纸“空”。因此,笔认为,中学作教学呼唤久违的人精神,让作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促使他们精神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日子,媒体报道过这样的事:江苏南京有个孩子虽然才5岁,但他聪明过人,识字数千,小学六年级任何数学题难不倒。只是,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穿衣要人帮,吃饭囫囵吞枣,连用牙齿咀嚼也不会。在生活中,像此类智力发育非同寻常,但“不会吃饭”的孩子很多。这反映了儿童家庭教育的一种倾向性。我国独生子女家长都极其重视孩子智力和特殊  相似文献   

11.
生活有时就像一枚硬币,当它从空中落下时,总会有向下的一面。许多时候我们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向上的朝着我们的那一面,而忽略了向下的我们看不见的那一面。但是,只有一面的硬币肯定是不完整的,只有一面的世界也一定是不完整的。然而生活中那些被有意和无意忽略了的不同形式的另一面,却可能是最应该和最需要看清楚的一面。比如中国还有两千多万人尚未脱贫,在十三亿人口中,这可能是个小数字,但并不能说它不重要,因为吃饭、穿衣都是很个体的需求,即使99%的人富有,也抵消不了1%的人的困顿,而这个1%也恰恰应该是社会大力关注的。教育更是如此。有…  相似文献   

12.
一、树立“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心灵自我塑造的能力人格本位教育理念认为,道德教育的价值不在于任何外在的结果,而只在于个人心灵的自我塑造,人的心灵世界是一个独立世界,必有自己的精神起点,道德教育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必须以心灵陶冶作为教育的起点。“人格本位”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教育中,不能仅满足于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而要塑造优秀人格、呼唤心灵、“铸造灵魂”、开  相似文献   

13.
饭桌是家的一个凝聚点、集合地,它以无声的语言团聚了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家庭教育离不开饭桌。 这个每天都要重复的仪式 不就是教育吗? 我家有张杏木饭桌,每天都要擦得亮亮的,而且不能掉饭粒。“古人说得好,粒粒皆辛苦。”母亲一看我们掉饭粒就说这句话。 “吃饭要有个样,过去人都讲吃相,吃相不好,人家都笑话,说那人没教养。”母亲特别看重教养,可我们为了她说的那个教养,吃饭就不自由了:身子要坐直;眼睛不能盯着一个盘子里的菜;筷子要有准,不能在盘子里乱翻,更不能甩动;饭菜送到嘴里不能出声,更不能嚼出咔咔的响声;大人…  相似文献   

14.
吃饭穿衣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我们的饮食习惯和方式,衣服的样式与材料甚至于外在形象都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热爱体育吧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这样说:“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成才需要拼搏,需要不寻常的拼搏,但不能忘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真理:干什么都离不开身体条件,立大志成大才者,尤其要有强健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成才,并不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增大自己的知识和才能,而是要使自己成为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理想的人”。  相似文献   

16.
孙振远 《考试周刊》2012,(68):131-132
人文精神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它是直接针对社会转型时期人的精神价值失落、精神环境恶化及人的“物化、机器化、商品化”等人格扭曲现象而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关注个人、人类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不断培植和发展内心的价值需求,并且努力在生活各个方面去实践这种需求的精神。倡导人文精神。就是在呼唤信仰、道德和良知,确保人的尊严与平等,真诚地关怀人类社会的未来.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不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人与物即人本身与其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问题。思维是人所特有的。离开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只能是一个假问题。但是有了人,人首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是人的生存问题,即人本身与其特生活条件的关系问题。离开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人本身就不能活,就根本不会有任何思维,因而也不会发生“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热爱读书     
咱是谁?咱是老师。老师哪一点跟人不一样?有学问。学问有多大?古语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又云,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诸子百家无所不晓。吓人吧?没办法,谁叫咱应了老师这个名?有一次我去喝“豆腐汤”,见丧棚前大书“当大事”三字,当就当呗,也没在意。偏偏吃饭时同桌有个人对这几个字认了真,非要弄个明白不可。可没人明白,于是有人出主意:“老师一定知道,咱桌上谁是老师?”我大窘,怕人查根底,装老实不敢吱声。回家一查,原来出自《孟子》:“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为送死,可以当大事。”闹了半天…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物)第二册144页称:“绝大部分腔肠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如海蜇、水母、海仙人掌、珊瑚等。”文中把“海蜇”、“水母”并列,易使人产生误解。水母是胶肠动物门中能浮游、形似伞的水母型动物的统称,海蜇仅是其中的一种。所以,把两者并列是不恰当的。“海蜇”和“水母”不能并列@任成惠$山东省烟台市赫尔曼·格迈纳尔中学!265500  相似文献   

20.
今天 ,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提高 ,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大都在溺爱下生活 ,挑食厌食 ,着衣“过温”以致既不能受热 ,又不能受凉 ,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家长聚在一起 ,常谈到的一件头疼事便是不论怎么要求 ,孩子还是不好好吃饭、穿衣。厌食以及身体的弱不禁风 ,似乎成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的后代的顽症。古时候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国王到森林里打猎 ,因为追猎物而迷了路 ,在饥饿难当的时候他碰到了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为他做了几个糠粑粑 ,国王吃得十分香甜。回家后 ,国王吃腻了山珍海味 ,又想起了糠粑粑的“美味” ,于是命大臣找到老妇为其做糠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