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584年,吴王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臣子们说:"谁胆敢来劝阻,我就把他处死!"有个年轻的侍从官,想要劝阻又不敢去,就拿上弹弓,揣上弹丸,到后花园去游玩,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一连三个早晨都是这样。吴王说:"你过来,你为什么要自寻苦恼,把衣服弄湿成这样呢?"这位侍从官回答说:"早晨我去花园游玩,看见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在高处鸣叫着。喝着树叶上的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就在它的后  相似文献   

2.
[解释]: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也在算计他。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准备攻打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和  相似文献   

3.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吗?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果园里,有一只蝉,正在树上放声歌唱,饮食露水,却没有发现螳螂在它的后面,弯曲着身体,紧贴着树枝,正要捕食蝉;而螳螂也没有发现,这个时候,有一只黄雀也正在它的后边,伸长脖子正要吃螳螂……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动物之间  相似文献   

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大家熟知的一个成语,意思是说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道黄雀在后面正想吃它,用来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灾祸就在后面。我没见过螳螂捕蝉,也未见过黄雀吃螳螂,但却亲眼目睹过一场惊险的螳螂捕蝗的战斗。去年暑假,我回到农村老家。有一天,我和村里的几位小伙伴一起来到一片长满青草和小灌木的荒地上玩耍。我们采野花,摘野果,抓蝴蝶,捉蜻蜓,玩得开心极了。当我们围坐下来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时,我发现在我附近的一株小灌木上潜伏着一只螳螂。这螳螂全身淡绿色,长着三角形的脑袋和苗条的腰身,背上披着一副宽大的绿色罗…  相似文献   

5.
(2)吴王身边的吴少对子,便一早带上弹弓来到吴王常去的宫雇花国。净‘窿他将弹弓不时对准树梢,却不射。(3)吴王发现少邢子手握弹弓,却不发射.只是长时间凝视树梢.想粉个究竟。蟾沁袱现脱上有只二卜玄吃扭水.却不呼种)勺边丝丝丝里引2姆神舒朋?(5)吴王恍悠大悟:组娜捕娜,黄雀后.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螳螂捕蝉》(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是一篇寓言故事,典出《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成功劝阻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故事。课文从人物对话入手叙述故事,使人妙悟事理,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相似文献   

7.
螳螂怕蝉     
老螳螂在捕到蝉吃掉了它的同时,也被自己身后的黄雀捕到吃掉了。对此,小螳螂心惊胆战,时刻引以为鉴。这一天,小螳螂发现了一只蝉,刚要去捕,忽听身后传来沙沙声。不好,一定是黄雀!小螳螂跳出了老远,回头再看,原来是一片被风刮过来的枫叶。又一天,小螳螂发现了一只蝉,刚要去捕,忽听身后传来“咚”的一声。不好,一定是黄雀!小螳螂跳出了老远,回头再看,原来是一枚从树上掉下来的野果。再一天,小螳螂发现了一只蝉,刚要去捕,忽听身后传来“吱”的一声。不好,一定是黄雀!小螳螂跳出了老远,回头再看,竟然也是一只蝉—前后共有两只蝉,本来,自己吃哪一…  相似文献   

8.
读完《螳螂捕蝉》后,我想:吴王之所以放弃了攻打楚国,不仅是因为那个门客很聪明,更重要的是,当他听到吴王说“敢有谏者死”时并没有冒死相谏,而是讲了树上的三种小动物——蝉、螳螂、黄雀的故事使吴王放弃了攻楚的打算。  相似文献   

9.
正【案例】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螳螂捕蝉》教学片断师:少年讲的故事让吴王恍然大悟。"恍然大悟"怎么理解?吴王究竟悟出了什么?生:"恍然大悟"的意思是一下子明白了。吴王一下子明白过来:我要攻打楚国,情形与故事中的蝉、螳螂、黄雀差不多,身后都有隐伏的祸患。生:吴王明白了,自己就像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 《螳螂捕蝉》(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是一篇寓言故事,典出《战国·庄子·夕篇山木第二十》,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成功劝阻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故事.课文从人物对话入手叙述故事,使人妙悟事理,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文章前后照应,从开头的吴王有意攻打楚国,到结尾的“恍然大悟”,一脉相承,一线贯通,构成了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1.
螳螂怕蝉     
老螳螂在捕到蝉吃掉了它的同时,也被自己身后的黄雀捕到吃掉了。对此,小螳螂心惊胆战,时刻引以为鉴。这一天,小螳螂发现了一只蝉,刚要去捕,忽听身后传来"沙沙"声。不好,一定是黄雀!小螳螂跳出了老远,回头再看,原来是一片被风刮过来的枫叶。  相似文献   

12.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这段文字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刘向,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患在后面.从写作上看,刘向运用相似的句式叙述故事情节,但其中有三个略有差别的字值得注意--后、傍、下.  相似文献   

13.
放回螳螂     
“朱老师,费凡(化名)在课桌里玩螳螂。”周雨辰一脸郑重地追上我报告。他身后还有好几个孩子推着费凡走上来,还七嘴八舌地说“:快把螳螂拿出来交给老师。”费凡的衣服上有些小草叶和泥土,嘟着嘴不说话。我有些生气,责怪他不听话,说“:要你们不要去草地上打滚,你还跑去抓螳螂,太不像话了,你看,衣服都脏兮兮的了!”费凡耷拉着脑袋,嘀咕着“:我不过是喜欢螳螂嘛!“”喜欢螳螂?真的?”我问“。真的,螳螂可好玩了,它头呈三角形,触角呈细丝状,前腿张开呈镰刀状,我一碰它,它就举起前腿向我示威,可好玩了……”费凡忘了自己正在挨批评,兴奋地介绍起…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不久的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螳螂捕蝉》一课,觉得受益匪浅。下面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片段:师:你觉得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小组讨论)生:我认为吴王是个独断专行的人。当他要攻打楚国时,有大臣提出不同的意见,他就固执地说,谁敢劝阻他,就处死谁。师:那吴王是个坏人喽?生:(思索片刻)我认为吴王也有他的优点。师:什么优点?生:他听了少年讲“螳螂捕蝉”的故事之后,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说明他跟廉颇一样能知错就改。师:(微笑)你能对学过的人物进行比较,这个方法好。生:吴王还有其他优点。师:(饶有兴趣)说给大家听听。生:他对少年说:“你早晨跑…  相似文献   

15.
弓弦     
乡下孩子玩的游戏很简单,但以他们那种简单的游戏方式可以完全驱散所有的无聊,捉蚂蚱,捉螳螂,捕蝉……总之就是捉几只虫,如何处置就看玩得腻不腻了。还有,玩弹球和玩弹弓。我现在也混在他们之中。妈妈每次带我来姥姥家,我都追着表哥跟他的一群伙伴玩。只是我没有弹弓,他们每人都有。  相似文献   

16.
<正>一、成语引路,快乐导入1.读准字音(多音字)电脑出示:处死弹弓转来转去打着鸟禀报大王举起前爪2.填写下列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填这些成语吗?(都是八个字的成语,都和本文有关系)那么,在课文中直接说这个故事的段落是哪里?二、趣读故事,研讨文本1.请一个同学读出这个故事。2.电脑出示:9、11节——"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相似文献   

17.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解释:螳婢一x捉蝉,不知黄雀在后正打算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只想占别人便宜,不想还有人正在算计他。春秋时期,有一段时间吴国比较强企,吴正准备出兵攻打齐国。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便对左右的大臣说:““有谁敢劝阻我...  相似文献   

18.
蝉的话题     
夏天雨后的早晨,于洋一进门就举起纸盒大声喊:“你们猜这纸盒里有什么?”孩子们愉快地猜测着:“是一只蚂蚱。”“是一条大青虫。”“是一只蝴蝶。”于洋得意洋洋地打开纸盒说:“都不是,是一只知了!”孩子们顿时议论开了:“我知道,它叫‘蝉’。”“这是一个损害树木的坏蛋。”我问:“你们知道它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吗?”谁也说不出来。看到孩子们好奇的眼神,我想:现在正是蝉多的季节,何不带他们去寻找幼蝉呢?  相似文献   

19.
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竹林那一年,我在一个遥远的小村庄里过暑假。村里有一位老爷爷,喜欢拿老长老长的烟管抽烟,孩子们都叫他“长烟管爷爷”。长烟管爷爷是村里公认的最有学问的人。有一天,我看见他搬了一只小板凳,坐在家门口的小院子里,一动也不动。我不知道爷爷要干什么,就悄悄走到他跟前。只见爷爷的两条眉毛打着结,眼睛盯着面前的两棵枣树。我从1数到了100,爷爷的眼睛还没有离开枣树,也没有发现我。我想一定是枣树上有什么东西,叫爷爷发愁了,于是我也朝枣树打量起来。忽然我看见,有一只穿着绿裙子的美丽螳螂,正顺着枝干往上爬。它爬得又轻又快,不一会儿,就悄悄地爬到了一只知了的背后。知了很胖很笨,它什么也不知道,却一个劲儿地在叫:“知道了,知道了!”突然,螳螂伸出两把大刀来,猛地向知了砍去。胖知了的叫声立刻嘶哑了,这时螳螂又伸出它那针一样的吸管,狠狠地刺进了知了的身体。不一会儿,胖知了剩下了一个空壳。螳螂丢下它,心满意足地往别处爬去。“爷爷,”我突然叫了一声,接着兴奋地说,“我也看见了!”“唔?”爷爷掉转头来,奇怪地望着我:“你看见什么了?”哈,爷爷还想跟我保密哩。于是,我得意地指了指树上:“我看见一只螳螂,吃掉了一只胖知了...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个飞碟!"蛤蟆先生说。但是谁也不相信他的话。蝉在红果冬青上"知了、知了"地叫,蛤蟆先生以为蝉在跟他说话,就说:"你知道了?你怎么知道的?你为什么会知道呢?""我知道你是个神经病,丑八怪!"蝉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