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有仪 《收藏》2012,(7):164-165
作为国内最为专业的西方古董艺术品展会,2012西洋古董·艺术品博览会将于9月7日至10日在西安举办。该博览会作为国内首届展会,力争再现欧洲顶级古董艺术品展会的风格和特色,打造高雅、浪漫、艺术气息浓郁的国内最高格调的西洋艺术品博览会。  相似文献   

2.
王晶 《收藏》2012,(20):94-100
2012年9月7日,西洋古董商、行业专家、藏家与爱好者从国内各地及海外汇集历史名城西安,参加"2012西洋古董·艺术品博览会"。本届博览会由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陕西炎黄收藏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收藏》杂志社联合承办。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一时间成为行业焦点。那么,这一迄今为止国内最高级别的西洋古董专业博览会到底为收藏市场带来哪些信息呢?  相似文献   

3.
朱有仪 《收藏》2012,(21):162-164
记者:2012西洋古董艺术品博览会是中国境内首次举办的西洋古董·艺术品展会,您对此次展会有怎样的感受与评价?Prof.Zanni:实际上从展会开幕那天起,我就一直身处展会中,有时在沙龙活动中作演讲,有时回答中国藏家感兴趣的一些问题。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一个展会将在古老的东方中国举办时,我有些意外,但更期待!  相似文献   

4.
梁瑛  谢晨星 《收藏》2012,(11):162-164
记者:2012西洋古童艺术品博览会是中国境内首次举办的西洋古董.艺术品展会,您对此次展会有怎样的感受与评价? Prof.Zanni:实际上从展会开幕那天起,我就一直身处展会中,有时在沙龙活动中作演讲,有时回答中国藏家感兴趣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2,(20):101
作为主办方,《收藏》杂志社社长、"2012西洋古董·艺术品博览会"总策划杨敏在接受各方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通过努力,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收藏时代,审美和生活将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有更多机会认识世界,从经济到文化,有能力了解国外艺术和文化。视野扩大之后的中国人有能力欣赏西洋古董艺术品,也有能力消费和收藏世界顶级艺术品,西洋古董艺术也开始全新历程。设立西洋古董艺术品博览会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搭建一个连接西方古董商和中国消费者的平台,满足国内市场对于  相似文献   

6.
李挺 《收藏》2012,(11):159-161
9月7日.为期4天的2012西洋古董·艺术品博览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B2厅拉开序幕,来自德国的Peter Helis先生、来自意大利的Prof.Nicoletta Zanni女士,以及来自法国的柯孟德先生做客博览会艺术沙龙,作精彩的讲座和演讲,本刊记者就如何认知西洋古董艺术品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相关问题时这些来自欧洲的...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2,(20):92-93
随着西安"2012西洋古董·艺术品博览会"的召开,西洋古董收藏正在快速深入中国内陆。与博览会倡导"艺术生活化""可以买的博物馆"同步,西洋古董与中国藏家的接触,也充分体现出生活融入的味道。鉴于西洋古董在中国市场处于初始阶段,建仓成为一些投资者的选择。那么,西洋古董的市场实际状况到底如何呢?本刊记者的调查将为您提供参考。藏  相似文献   

8.
李挺 《收藏》2012,(21):159-161
2012,对话欧洲9月7日,为期4天的2012西洋古董·艺术品博览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B2厅拉开序幕,来自德国的Peter Helis先生、来自意大利的Prof.Nicoletta Zanni女士,以及来自法国的柯孟德先生做客博览会艺术沙龙,作精彩的讲座和演讲,本刊记者就如何认知西洋古董艺术品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相关问题对这些来自欧洲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朱有仪 《收藏》2012,(10):152-154
第六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于2012年9月7~10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作为本界博览会中的一大亮点——由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陕西炎黄收藏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收藏》杂志社承办的2012西洋古董·艺术品博览会于B2厅同期亮相。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7,(10)
正徐楠(见图1)是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西洋古董家具的专家,也是英国古董家具协会会员,自2013年筹备"中国首届西洋艺术品保税拍卖会"开始接触西洋艺术品,至今一直在从事西洋古董家具的推广,是国内从事西洋古董专项拍卖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作为长期沉浸于中国市场的她来说,这一市场的中国特征还未体现出来,此时入市恰逢其时。  相似文献   

11.
艺术先锋     
这是央美孩子们的作业展览,注意,是作业,不是作品!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一次期末考试得分"良"的作业。因为它们是在地下展厅被展出,没有媒体报道、没有工作人员巡展,有些展品甚至都没有任何标注。笔者试图用大众的眼光探寻作品的意义,似乎不得其解。或许,"未知"就是一种艺术表达;又或许,它根本没有被赋予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岩  李忠斌 《收藏》2008,(9):16-17
“网络彻底改变了我的收藏生活”.艺超网论坛书画版主子夜人.在谈到网络的时候难掩兴奋。有30多年收藏经历的他.自2001年左右开始接触网络。他获得收藏信息和交友的主要途径发生了很大改变。子夜人说.在网上认识的网友遍布全国各地,都成了现实中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体育艺术与其他艺术多元比较得出:体育艺术的产生与之包含的艺术元素有着紧密的联系;体育艺术和其他各门艺术一样,各有其特殊的用途;体育艺术和其他各种艺术都有特殊的手段和对象;体育艺术和其他各种艺术都需要技巧,但技巧在各种艺术中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体育艺术和其他各门艺术都各具特点,但它们之间又存在某种联系;体育艺术同其他各类艺术所处的领域不同;体育艺术较其他艺术更具规整性、竞赛性.  相似文献   

14.
决斗的艺术——追索竞技体育本质的另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决斗是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于男性角色当中的自然搏斗现象,也是多种动物所共有的基因遗传。不同生物的决斗表演都是性展示的一部分。人类的决斗同时还是各种各样艺术的原点,如今的影视剧中所特别标榜的戏剧高潮,就来源于人类对于决斗高潮的期待。近代以来,男性之间的竞争逐渐由野蛮的格斗过渡到了诸如考试、商战、军备竞赛等方面,原始的决斗文化也只有在竞技体育中得以留存并受到了尊重。中国经典江湖小说《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决斗是人性的和社会性的,并非西方经典文学中鼓吹的原始主义的和兽性主义的决斗,而原始主义和兽性主义正是竞技体育的本质追求。正是因为兽性主义的存在,才引发了人类对兽性主义的抵触,伊始创立了保证竞争合理性的公平机制。法精神的诞生是对人类自然兽性主义的遏止,也是西方绅士理想的理性保障,而奥林匹克精神的精华正在这种决斗精神。  相似文献   

15.
铲传的艺术     
伴随着足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各种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作为铲球和传球的"结合体",铲传技术的运用在充斥着高节奏强对抗的绿茵场已经越来越普遍。作为一门高效而务实的技术活,铲传并不容易"上脚",如果说铲球只是单纯的破坏性工作,传球需要相当的精准度,那么铲传就要求球员既能在电光火石间倒地出脚,又能将球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6.
论体育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体育艺术化发展趋势明显,体育与音乐艺术、体育与建筑艺术、体育与视觉艺术、艺术与体育的结合似乎无处不在.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教育核心是完善、提高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核心价值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而体育艺术化即是对这一生命本源的回归.针对竞技体育发展异化现象,指出艺术化是对体育中丑陋现象的纠错.是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与艺术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艺术与体育,在萌芽状态中同源,后分为不同的支流,未来将在美学的引导下协同互动发展.体育仅仅依赖科学并不能为自身发展提供终极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判断,因此,需要与艺术携手,通过美育来弥补科学的盲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艺术的武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术的优势并不是表现在艺术、健身、娱乐等某一个别方面,而是表现在其所具有的艺术、健身、娱乐等各种功能的复合性。研究关注武术的艺术功能,分析艺术武术的历史成因,认为是人的心理需要成就了武术的艺术属性,是人的审美态度强化了武术的艺术功能;分析艺术武术的当代体现——暴力美,认为艺术武术中的暴力美是对暴力的消解,艺术武术中的暴力美是人的心理压抑的文明渲泄;探讨艺术武术的发展原则与发展向度等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视听艺术三个方面,分析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艺术形式,主要包括:异彩纷呈的奥林匹克建筑、形神兼备的奥运雕塑、绚丽多彩的奥运绘画、气韵生动的形象标识、丰富细腻的奥运文学、悠扬悦耳的奥运音乐、文简意深的奥运口号、美伦美奂的开幕盛典、精彩绝伦的奥运赛事.  相似文献   

20.
徐春平 《收藏》2012,(6):82-83
三年前,当我第一次把《唐叶有道碑》楷书本与行书本作比较时,不禁心生疑问:一个同名碑刻竟然有楷书与行书两个不同书体?为什么两种不同书体的拓本在文字上有那么大的不同?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由此,我开始常试把《叶有道碑》两个不同书体的拓本进行比较和分析。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清以米入们对行书本的各种质疑不无道理,同时还发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