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那天我走在上班的路上,听见一个小女孩跟我说:"叔叔,帮我拿一下好吗?"一瞧,眼前的这个小女孩,虽然我叫不上她的名子,但我知道她和我住一条巷子。小女孩说着,就将手中的东西递到我面前,是一瓶纯净水和一枚一元钱的硬币。她说:"我系一下鞋带。"接过两件东西,我一边饶有兴致地看着小女孩系鞋带,一边将那枚硬币在手中掂着玩,我问小女孩:"怎么只带一元钱  相似文献   

2.
施舍的动作     
我和朋友刘军在商店里买东西,每人都找回几枚硬币。从商店出来,没走多远就过一个天桥,天桥上坐着两个乞丐,其中一个乞丐是瞎子。我看乞丐可怜,就说:"干脆我们把硬币给这个瞎子吧。"刘军说:"好。"瞎子的面前放着一个缺口的铁盒,铁盒里有寥寥几毛钱。我把七八枚硬币丢进铁盒里。瞎子点头说:"谢谢!"刘军也把三四枚硬币放到瞎子的铁盒里。瞎子站起来,鞠躬说:"谢谢!"  相似文献   

3.
桂河 《文化博览》2006,(6):30-31
女儿去年硕士毕业。领到第一笔薪水当日,她兴奋地给我打电话:"终于挣钱了,可以把大学花的都还给你们。"第二天,我如约收到她汇来的钱,说是薪水的一半,以后不定期偿还。本无意收她的钱,妻子说就当我们是银行,帮她存着。这是月初的事。中旬接到女儿电话:"老爸,突发情况太多,再预支一点吧。"我和妻子笑着把钱退回去,想起她大学四年里诸多"花钱无度"的突发情况。大一:总也找不到花钱平衡点女儿入学前,我们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她生活费的数额和发  相似文献   

4.
告别知青点的时候,发生把我接到家里,杀了家里惟一的一只老母鸡招待我。但这,还不是他最穷的时候。几年后的一天,我到他那里去玩,他领着我看他新开的十多亩荒地,荒地上种的都是当时卖价很好的苎麻,苎麻都长到小腿高了。他说等到秋天了。这些苎麻收获后能卖几千块钱呢。可是到了秋后行情大变,他种的苎麻一钱不值。他把它们都砍倒了,翻到土里沤肥。那年冬天,他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穷的日子。"有一天下午,米缸里一颗米都没有了,我搜遍身上所有的衣袋,只剩最后一个5分钱的硬币。我  相似文献   

5.
亲戚的女儿考入北京一所大学,他这个做父亲的自然非常高兴。开学时送女儿去北京,到学校后得知,和她同寝室的三位同学中,一位是贫困生,每月家里只给200元生活费,一位父亲是老板,每月生活费千元以上,还有一位叫纹纹的,父母也是工薪族,每月家里给600元。班里大多数同学家里也都给这些。于是,他就把女儿的生活费锁定在这个数字上。一个月后,父亲要去银行往  相似文献   

6.
大哥那个人     
伊朵 《文化博览》2006,(4):48-49
大哥其实是大姐夫,他是个孤儿,靠好心人的资助读完了大学,毕业时又靠我爸爸的关系进了一家不错的公司。虽然做了我家的上门女婿,但妈妈一直不喜欢他,看不起他。大哥却一直觉得自己很幸福,说起大姐给他织的毛衣,谈起爸爸让他陪着下棋,都是一副乐滋滋的样子。大哥在家里始终任劳任怨,对谁都是那种憨憨的微笑。我读高中时,大哥每天很早起来,生炉子,淘米,准备全家人的早餐。后来我上了大学,有一次在电话  相似文献   

7.
阿勤是我二十年前的大学同学,他来自 农村,父亲早逝,他在家是老大,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我们在大学读书四年,他一年四季,只穿那些破了又补的几件旧衣服。我们班的班主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老师,她对阿勤非常好,见他天天在学生食堂吃青菜萝卜,有时请他到家里“开小灶”,改善阿勤的伙食。我们一个班的男生因为这事都有点眼红。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有一位睿智的老太太。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向她问问题,而她总是有问必答。小孩子中有个调皮的捣蛋鬼。有一天,他抓到了一只小鸟。他双手捧着那只小鸟,然后招来一群朋友,对他们说:"我们去耍弄一下那个老太太,好不好?我先问她我手里有什么,当然她会说有只鸟,然后我就问她这只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她要是说死的,那我就松开手让鸟飞走;她要是说活的,我就猛地一捏,给她看一只死鸟。这样,她怎样答也答不对。"  相似文献   

9.
一天,学生和教授一起散步。他们在小道上看到了一双旧鞋子,估计这双鞋是属于在附近田间劳作的一个穷人。学生转向教授说:"让我们给那人来个恶作剧吧——把他的鞋藏起来,然后躲到树丛后面,这样就可以等着看他找不到鞋子时的困惑表情。""我年轻的朋友,"教授回答道,"我们绝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那个穷人的痛苦之上。但是因为你有钱,你或许可以通过那个穷人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乐趣,在每个鞋子里放上一枚硬币,然后我们躲起来观察他发现这件事后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有位朋友对我说,看一个人出不出名,有一个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在网上搜索他的名字(包括他的笔名),"如果在狗狗或百度里搜索一下,相关网页超过五万个,OK,他肯定是个名人。如果你超过这个数目,OK,我得恭喜你了,你可以拍着肚皮说,我终于混出来了,当然酒我是喝定了。"我不知道这个实践的方法是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我看来五万就像珠峰一样难以企及。但是我知道,三个多月以前,当我在网上搜索自已的名字只有十几个网页时,我的生活平静如水,从来没有人理睬、打扰我,当我在百度的搜索网页超过四千时,生活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看书,一个从区号看是深圳打来的电话找我,开始我以为是对方打错电话了,一接,对方显得很激动,问我是不是廖保平先生。我说是啊。她说她姓左,是我的忠实读者,刚读到我的一篇文章,说"你的文章正说了我想要说的话",然后她说她没有什么要说的了,我也就只好挂了电话。愣了半天,不知道是惊喜还是意犹未尽。又有一天晚上,我在QQ遇到一个比我大近十岁的大哥,自称  相似文献   

11.
春暖花开     
戴天鹅的丈夫回来和戴天鹅拿上家中所有的钱,就杳如黄鹤了。戴天鹅以为他去做生意了,在家里左等右等不见回来。她没有料到悲剧就埋伏在她身边。半个月以后她接到了警察局打来的电话,说让她到东城区的桥底下。戴天鹅收拾了一下头脸.出门打了个车直奔东城区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2.
肖颖 《文化博览》2006,(7):44-45
2003年,父亲再婚了,后母却是第一次结婚。我想不明白30岁的她为什么要嫁给50多岁的父亲。因为钱?还是房子?抑或是地位?反正我是按这种假设认为的,我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并且和他们闹得很僵。后来,我和男友就到北京打工。一晃三年过去了。2006年3月底的一天,父亲打来了电话,说:"三年了,你只打过几次电话,今年如果你有时间,希望你能回家看看。"放下电话。我发现我竟然还很想见父亲一面,毕竟我和  相似文献   

13.
换一种方式     
一个失明的男孩坐在一栋大厦的台阶边,脚边放着一个帽子,手里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个瞎子,请帮帮我。"帽子里只有很少的硬币,一个男子从男孩身边经过,他掏出几枚硬币投进男孩的帽子里。然后他拿过男孩手中的牌子,在上面写了一些字,又把牌子放了回去。  相似文献   

14.
满妹在《思念依然无尽》中讲了这样一段往事:1989年4月,胡耀邦去世后,正在西雅图进修的她接到爱人从北京打来的电话:"你马上和旧金山领事馆联系,想一切办法尽快赶回来。外交部可能已经通知他们帮助你了。"当她与领事馆联系的时候,接电话的人嗓音倦怠,极度不耐烦地说:"现在已是星期五晚上10点多钟了,你知道吗?都下班了!"满妹解释说:"我是中华医学会的副秘书长,是受组织的委派赴美学习的。我家里出事了,希望能得到帮助,尽快回国。""自己想办法吧。如果每个回国的人都找我们帮忙,那领事馆就别干事了。"对方冷冷地答道。接下来,满妹希望与总领事取得联系,对方说不行;问什么时候可以找到他,回答是"你不知道周末不办公吗?星期一再说  相似文献   

15.
对,你说的没错——我是个坏蛋——很多人都这么说,我自己也知道,但我不介意,"坏蛋"这个词听起来还蛮响亮的,不是吗?我可以想像,陶妮和她的父母围坐在饭桌前,她父母历数我的缺点,希望好女儿远离我这个坏蛋,他们希望陶妮一周、一个月,最好永远都不要再跟我接触。  相似文献   

16.
五 丰裕回到正房里和臣德说:"大大,尽快给我三大物色一个女人吧,要不他就毁了,家里肮脏得人也没法进了,看了都让人心酸."臣德叹着气说:"你是当家人,你看着办吧,让你干咸菜婶子去给他找一个".丰裕问:"还能用她吗?"臣德说:"能用,她做媒做出经验来了,她是最知道什么男人配什么女人合适了."  相似文献   

17.
他的名字召唤我考进北大 第一次听到季羡林先生的名字,是在遥远的1962年。那一年,我即将高中毕业,面临着高考升学还是回乡务农的两难选择。我从心眼里是想上大学的,家里虽然很穷,但父母还是愿意让我继续读书,特别是一向十分开通的爷爷,更支持我上大学。但当时我所在的中学建校才五年,刚刚从一个小学附属中学班转为正式中学。校领导和老师都缺乏指导学生高考的经验。而我们这批从农村出来的学生几乎从来没进过城,更不知大学为何物,对高考非常茫然。幸好我们的俄语老师邵文秀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她也是当时在校老师中毕业于名牌大学、学历最高的老师。于是我们便都去请教邵老师。  相似文献   

18.
我们需要你     
医院病房里,住着两位得了相同绝症的患者,不同的是一个来自乡下农村,一个就生活在医院所在的城市。生活在医院所在城市的病人,每天都有亲朋好友和同事前来探望。家人前来时宽慰说:"家里你就放心吧,还有我们呢,你就安心养病吧。"朋友探望时劝慰说:"老宋,现在你什么也别想,一门心思养病就行。"单位来人时开导说:"你放心,单位上的事,我们都替你安排好了,你现在的工作就是养病。"来自乡下农村的患者,只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守护着,他  相似文献   

19.
舍弃     
澜涛 《文化博览》2006,(9):14-15
我和哥哥是双胞胎,从记事起,母亲就这样告诉我和哥哥,可我和哥哥都觉得,我们长得一点都不像。家里除了我和哥哥,还有妹妹,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孩子,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的。零食是我们三个兄妹都不敢奢望的。还好,母亲的肚子里有很多的传说和故事,我和哥哥,还有妹妹就在母亲的一个又一个故事中快乐地长大着,成为小山村里人们的艳羡。一次,母亲去给一户新结婚的人家帮忙,人家给了她两块喜糖。母亲纸包纸裹地将糖拿回家,给了妹妹一块,剩下的一块,母亲看看我,又看看哥哥,说道:"就一块了,你们抓阄,谁抓到了给谁,抓不到的不可以生气。"母亲说完,就找来两张纸条,分别写上了"吃"和"不许生气",放在家里那个瓷罐子里,盖上盖,晃了晃,将盖打开,我抢先抓起了一个纸条,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下就泄气了,纸条  相似文献   

20.
我欠的债     
现在我是一个人过日子,一个女儿一星期来看我一次,拿拿报纸,送些食品,还帮助做些零事。有一次,我忽然向她道歉:几十年前,我狠狠打过你一次。"我早已经忘了,爸爸,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可不是,她的儿子已经上大学了。我极不耐烦地对待过妻子李叔华(当她病重的时候)。她子宫里长了一个肉瘤,流血不止,躺在床上不能动。她对我说:"在床旁柜子抽屉里有一瓶云南白药,可以止血,你帮我找一找。""这半夜三更,怎么找"我近乎咆哮了。她只温和地回答了一句:"将来你要后悔的。"现在她死亡已经二十几年。我追悔无及。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