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7世纪60年代的一天,牛顿正坐在自家庄园的苹果树下沉思,一个苹果不偏不倚地砸中他的脑门。牛顿顿时灵感一来,如梦方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虽然有人说这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但科学研究证明,苹果砸到脑门上确实可以激发人的灵感,并且  相似文献   

2.
一只苹果落向地面,砸中了苹果树下思考的牛顿,让他悟出了万有引力。如果没有这只苹果,牛顿还能悟出万有引力吗?  相似文献   

3.
巧手抓硬币     
当牛顿在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下时,就注定我们今天可以进行这一项特技表演。当牛顿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得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他花了很多年的时间证明是万有引力。至于如何应用万有引力来表演特技呢?请您准备好几个硬币,然后我们一同来玩玩抓硬币小把戏!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谎言     
任秋凌 《百科知识》2011,(20):52-53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现在了解的历史离真相越来越远。以马可波罗为例,他的亚洲之旅似乎是自己的杜撰;还有,艾萨克·牛顿并不是在被苹果砸到脑袋之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但他经常用苹果解释万有引力,久而久之,人们便误传苹果帮助牛顿发现这一定律。有时候,即使最谨慎小心的历史学家也无法看到真相。那么,究竟还有哪些历史的谎言等待我们去澄清呢?  相似文献   

5.
牛顿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因“苹果落到地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但他进入老年并功成名就后,竟因找不到天体运行的第一推动力而返回到神学的怀抱。他认为是上帝将宇宙推了一把,使得宇宙获得了动力。这一关系到宇宙成因的第一推动力至今仍困绕着整个科学界。  相似文献   

6.
万有引力定律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点,万有引力对于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万有引力的发展并不简单的是一个"苹果"的功劳,而是牛顿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本文就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引力之谜     
引力的发现——行星的真运动记得小时候看过一篇文章,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因此启发他发现地心引力,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来看到一些科学史资料才知道,这个内容是法国学者伏尔泰(Voltaire)写的。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则是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8.
李灵 《科学中国人》2011,(17):57-57
还记得小学课本里那些鲜活的人物吗?因被一只苹果砸到头而想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为祖国光学研究事业鞠躬尽瘁.最终因劳累过度病死在工作阵地上的,中国光学界一位颇有影响的中年科学家——蒋筑英。作为中外极具代表性的科学人物.他们的事迹使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树立起了自己的科学梦想.而这其中就有他,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鱼卫星研究员。  相似文献   

9.
牛顿从苹果落地到发现万有引力,并推出万有引力的普遍公式,就是观察的结果。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总结、概括出来的,而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这位便是艾萨克·牛顿。传说他通过观察思考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此外他还有很多其他发现和发明。发现光的性质微积分创造出“微积分”这一高级的数学方法。通过实验发现白光实际上是由很多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世上万物都会互相吸引——通过这一定律,发现了天体运动的秘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艾萨克·牛顿(1642 ̄1727,英国)用玻璃制作的望远镜看物体,颜色容易发散。使用凹面镜收集光线,颜色则不会发散。利用这点,制作新的望远镜。制作反射望远镜我是代替牛顿的……精灵那顿!今天我来到南极大陆。在这里我将和我的助手企鹅先生一…  相似文献   

11.
程婧波 《科学与文化》2009,(12):30-30,44
题记: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可苹果发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伊萨克·牛顿(1642~1747年)1666年,在三一学院求学已达五个年头的牛顿推算出反平方定律,解释万有引力怎样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并发现万有引力对下坠的苹果同样起作用。为了用数学术语来描述行星的运动,牛顿发明了微积分;但德国哲学家格特弗莱德·威廉·莱布尼茨在1673年至1675年也独立发明了自己的微积分定理,牛顿因而卷入了争夺微积分优先权的漫长而痛苦的争执。  相似文献   

13.
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种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却启发了牛顿,于是,诞生了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注意到,当他坐到满满一盆水里去时,水从盆边溢到了盆外,这让他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即阿基米德定律。当钟春燕看到营养丰富的椰子水在海南被大量废弃掉时,她决心要改变历史,并创造了一项伟大的发明。  相似文献   

14.
英国科学家牛顿被从天而降的苹果砸中,灵机一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家喻户晓。不过,根据英国皇家学会最近公布的一份手稿,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希望自己多年的心得与实践经验能对年青一代有所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念书念得很苦,思维却不够活跃.但我国的教育体制.并不鼓励活跃的思维、新点子。试想.如果牛顿从小就忙着做题,没有时间去深入思考为什么苹果要从树上落到地面?万有引力定律怎么会诞生在他手中?创新也是一种个性的产物.要形成扶植鼓励个性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八岁的牛顿因一只苹果落地开启了“天目”,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从而解释出自由落体运动,从而解释出宇宙中天体如此这般运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普通人看到苹果落地,也许只是想到苹果熟透可以吃了,而牛顿却能发现万有引力:普通人看到水壶沸腾.也许只是想到水开了,而瓦特却发明了蒸汽机。难道是我们的智商太低?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之所以普通人很难有所发现,那是因为我们对眼前的事物过于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因而缺乏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见炉子上烧水的壶盖被水汽项起而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苹果与万有引力、水壶盖与蒸汽机,在一般人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牛顿和瓦特却能够从这些不同的事物中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并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创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就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不仅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源泉,也是组织创新、营销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管理创新的源泉.企业的管理创新不仅需要具备创造思维的人才,同时也需要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的组织氛围.因此,企业的创新思维能力取决于个体和组织两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战胜摩擦力     
杰克·倫敦在他的小說“荒野的呼喚”中生动地描述了一条狗,这条狗曾经拉动了載有一千磅面粉的雪撬(图1)。他这样写道:“布克(狗名)投身向前,用一个震顫的冲刺把韁繩綳紧。他的整个身体在这巨大的努力下紧紧地縮在一起,他的筋肉在絲綢一般的毛皮下面像一些活东西在扭着和盤結着。他的闊大的胸脯低低靠着地面,头向前埋着,而他的脚象發瘋一样飞扒着,把那結实的雪地上扒成两道平行的溝。雪撬摇摆和震颤,向前面滑动着。……随后雪橇仿佛發生一連串的一时向前一时停頓的情形,慢慢頓挫的情形显然减少了;当雪撬有了运动量的时候,他制止了震动,于是平稳地前进了。……” 讀了这一段叙述,我們可以看到布克开始拉动雪撬  相似文献   

20.
引力对于人类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从我们身边直至整个宇宙,引力无处不在。小到苹果落地,大至日月星辰的运转,一切都是引力的作用。引力也是科学家们最早开始研究的一种力,牛顿很早就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之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把人类对引力的认识推向了高峰。而说它陌生,是因为时至今日,人类依然没有完全认清引力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