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桥级联拓扑结构SVG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是当前无功补偿装置研究的重要方向.介绍了级联H桥五电平SVG的控制方式以及载波相移调制技术在SVG中的实际应用.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对2个H桥级联型系统的输出电压波形以及补偿前后系统的电压/电流波形进性比较.实验分析结果证明了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载波移相技术在SVG控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简化的脉冲电压信号函数模型,并结合电场高斯定理,建立了脉冲电压作用下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中电场分布模型.电场分布规律表明:在一个脉冲电压周期内很可能出现两次放电,包括电压上升过程中的一次正向放电和下降过程中的一次反向放电.通过测量脉冲放电时的电压电流波形进一步验证了该结果,实测电流波形中观察到两个明显的电流峰.对电场模型的分析得出:通过适当提高脉冲占空比、脉冲电压峰值、介质介电常数或减小介质厚度等措施可提高放电间隙内的电场强度,使放电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无冲击并网,避免并网瞬间冲击电流对电网和发电系统的影响,在MT坐标系下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网侧变换器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在机侧变换器控制中增加消除转子电压和电流交叉耦合的补偿项.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并网过程动态响应快,对电网几乎无任何冲击,定子侧电流和电压稳态时均为正弦波,双矢量PWM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并网控制策略无须增加额外的并网装置就可以实现无冲击软并网,是一种较理想的并网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达到提高光伏并网逆变器动态性能的目的,以及实现单位功率因数输出的要求,从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入手,建立了逆变器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解耦模型。结合坐标变换和电流解耦控制策略构造了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结构,对控制器的取值给出了较为合理的参数,通过频率分析验证了双闭环结构的稳定性。采用SPWM调制方式对逆变器开关频率进行调节,通过仿真波形验证了固定开关频率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利用TMS320LF2407搭建了实验验证平台,得到了在给定开关频率分别为2、5 kHz条件下的逆变侧电压电流波形,通过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及PWM输出波形的分析,验证了固定开关频率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开环的三电平逆变电路稳定性差、动态响应慢、带载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电压、电流双闭环的控制方案。选取二极管箝位式三电平逆变电路作为被控对象,建立其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分别对电流环和电压环进行设计。电流环包括基于d、q轴的电感电流前馈解耦及PI参数的设计;电压环包括基于d、q轴的电容电压前馈解耦及控制器参数的设计。在Simulink仿真实验平台上,建立了双闭环控制的三电平逆变电路的仿真模型,分析了突变负载情况下双闭环控制的逆变输出电压和电流的仿真波形。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到更好的基于MMC拓扑结构的单向DC-DC变换器输出的电压电流波形,采用了二次侧电压闭环产生参考电流,通过控制逆变侧电流,经过傅立叶分解法,与交流电压产生参考波形,基于最近电平逼近的策略,产生脉冲波控制一次侧MMC的子模块的投入与切除.最后通过PSCAD/EMTDC平台搭建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直流侧输出的电流电压波形振荡低,输入侧电流波形波动小,提高了电能传输质量,证明了控制策略的效果.实现了不同电压等级的直流之间的连接,得到更好的传输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的无反转起动及平滑切换,提出了一种新的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起动及切换方法.该方法依据电机定子铁芯饱和效应,采用6个短时电压脉冲检测转子初始位置,可将转子定位在60°范围内,然后采用长短电压脉冲相结合的方式加速电机同时利用电流响应的变化动态检测转子位置,当转速上升到可以检测到反电势过零点时,关闭电机驱动电路,根据端电压波形和导通相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切换时刻,可将电机平滑切换至反电动势换相运行方式.样机试验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基于TMS320F28335型DSP处理器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的数字PFC电路,重点研究了电压电流双闭环数字控制回路的设计,给出了具体PI参数计算例程,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该双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其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双馈感应发电机特殊的电路结构使其在并网运行时对电网电压跌落非常敏感,通过Crowbar保护电路短接转子是目前常采用的实现双馈感应发电机低电压穿越的措施,其主要缺点是此时双馈机运行于异步机状态,需要从系统吸收无功进行励磁.本文对双馈感应发电机电压跌落下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了传统的Crowbar投切控制策略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rowbar投切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下搭建并网双馈机风电场模型,对双馈机低电压穿越运行特性和所提的Crowbar投切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的改进的Crowbar投切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介质阻挡放电系统中通过降低外加电压观察到了不同数目的静止放电丝。通过观察不同数目静止放电丝对应的电流脉冲波形,发现放电在每电压半周期的电压上升沿发生一次,且随着放电丝数目的减少,电流脉冲的强度和宽度都有所减少。采用电流脉冲积分法计算了不同数目静止放电丝对应的传导电荷总量,得到单个静止放电丝对应的壁电荷量,发现随着放电丝数目的减少,单个放电丝对应的壁电荷量增加。最后利用"共用壁电荷"机制尝试解释了该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异步电动机的故障运行状态,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中丰富的电机及相关测控模块,结合多回路理论,建立了简易转子断条电机故障仿真模型及三相供电电压不对称时异步电动机运行状态仿真模型,并分析了电机各种运行状态下的定子电流、转速及转矩。同时针对不同故障,采用不同的特征量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当电机转子断条时,对电机定子电流进行频谱分析;当电机的三相供电电压不对称时,对不同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下的定子电流负序分量进行计算。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频谱分析方法可有效应用于电机转子断条故障的诊断;定子电流负序分量可应用于三相供电电压不平衡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利用等效电路模型法对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器进行数学建模,构建了其小信号模型,给出了双向全桥LLC变换器的电压增益传递函数,并绘画出不同条件下的电压增益曲线。运用PSIM仿真软件对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器进行了仿真和剖析,给出了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仿真原理图及其运行在不同开关频率下的仿真波形图,并剖析了不同开关频率下的工作状态,如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以检验等效电路模型法对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器进行建模和剖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换流器件IGBT的开关特性,设计一套用于中压IGBT动态特性测试的实验平台。该测试平台采用双脉冲测试的方法,以计算机为核心,通过充电电容提供母线电压,通过DSP提供双脉冲,以高效能示波器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借助实验所得的电压、电流波形曲线及存储的数据,可估算IGBT的开关特性参数和损耗。通过对FF50R12RT4(1200V/50AIGBT)的开关特性的测量,从而验证了该平台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电视机和行输出电路是产生大幅度锯齿波电流和高脉冲电压的实用电路,电路结构简单,高效和高故障率,现就设计维修中的实际问题试作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得出电源电压及转子电流的关系及电动机电路模型,讨论了不同运行状态时转子电流对电源电压及cosφ1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脉冲宽度调制(PWM)变频驱动使轨道交通牵引电机获得了良好的运行性能,但由于输出电压存在共模分量,导致了轴承电压和轴承电流的产生,进而引起轴承早期失效。本文旨在回顾轴承电压根源、轴承电蚀失效模式、轴承电流形成机理、轴承电流共模等效电路、耦合回路阻抗提取和抑制对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重点围绕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电机及负载接地状况对轴承电压的影响展开全面研究。创新点:1.总结PWM变频系统轴承电流分析与建模方法和抑制对策与效果;2.分析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电机接地配置对轴承电压的影响,并通过共模等效电路模型成功模拟了不同转速下的轴承电压波形,验证了采用接地环和调整系统接地阻抗可以降低轴承电压。方法:1.通过文献搜索和调研,总结PWM变频系统轴承电流的研究方法和思路;2.结合实际轨道交通牵引电机系统接地状况,得到共模等效电路模型和提取回路阻抗参数,并通过仿真模拟与实际测量轴承电压波形,验证模型的正确性;3.通过实际测量,验证接地环和调整系统接地阻抗是否可以降低轴承电压。结论:1.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电机轴承电压与定转子接地阻抗有关,可产生转轴接地型轴承电流;2.通过转轴侧接地共模等效电路,可以模拟...  相似文献   

17.
高频PWM脉冲输入下,电机内分布电容的电压耦合作用构成系统共模回路,从而引起轴电压和轴承电流。du/dt电流主要与PWM的上升时间tr有关,tr越小du/dt电流的幅值越大,逆变器载波频率越高,轴承电流中的du/dt电流成分越多。EDM电流出现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只有当轴承润滑油层被击穿或轴承内发生接触才可能出现,其幅值主要取决于轴电压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不对称电压下运行时,会出现种种异常情况。本文从电流,磁场、功率、温升等方面对电机运行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使用双输入Buck变换器做为主电路的光电联合供电系统中,采用现有的能量管理策略,可以实现光伏与电网协调工作。当两只开关管同时导通时,由于两只续流二极管均承受反偏电压而截止,因此电网电流势必会从太阳能电池板一侧流过。如果在此时测量太阳能电池板电流,将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可能直接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文中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即交错双沿调制和锁定方式,并对两种方式给出了理论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两种方法的使用效果是一致的。最后,列出了采用交错双边沿调制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和结果,证明采用交错双边沿调制的驱动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凌敢 《教育教学论坛》2014,(53):200-201
本文首先分析了Quasi-Z源逆变器的运行原理,为改进做准备。其次就是对其拓扑进行了改进,并结合单相—单相矩阵式变换器(MC)电路拓扑,提出了一种新型Z源MC电路结构。采用该拓扑结构的单相MC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提高电压传输比,避免变换器桥臂因瞬间短路而对变流器造成的不可逆的损坏,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有效提高。最后通过PSIM/Simulation软件对此新型Z源MC建立仿真模型,仿真波形验证了该MC拓扑结构具有输出/输入电压比大于等于1的特性,且电流的输入与电压输出波形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