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已“走投无路”,教师的媒介素养在外国文学多媒体教学中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本文着重从教学过程的角度,以《老人与海》和《巴黎圣母院》为例,谈谈教师媒介素养在外国文学多媒体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励 《考试周刊》2009,(33):21-21
如何在新时代条件下做好《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教学对象的改变,教学条件的更新,要求我们建设全新的《外国文学》教学模式,如简化知识结构、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在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向琴 《林区教学》2023,(8):68-72
“媒介下沉”带来传媒艺术的繁荣,更加速了“跨媒介阅读”教学的发展。跨媒介的教学理念在资源整合、情景教学以及提升媒介素养等方面都与时代发展相照应,为教育教学提供巨大的变革空间。初中外国文学作品面临教学困境,普遍存在“难教难学”等问题。在“媒介下沉”的背景下,探索“跨媒介阅读”为初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带来的新契机,是寻求外国文学作品教育价值最大化的新途径,也是做好初高中外国文学作品教学衔接工作的重要举措,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9,(4):117-120
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体现。《外国文学》课程同样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通过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课程思政。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人文素养的渗透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教师既要积极探索人文素养培育的路径,也要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通过课内课外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施,达成人文素养与外国文学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的同志们,于国庆前夕完成了《外国文学论文索引》 (征求意见本)的编印工作,作为对建国三十周年的献礼。文化革命期间,在“四人帮”文化专治主义的统治下,外国文学成了禁区,外国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受到严重摧残。粉碎“四人帮”以后,外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开始活跃起来,但图书资料极感缺乏。我校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曾于一九六四年编印过一种《外国文学研究资料索引》,近来,许多兄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同志希望他们增  相似文献   

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外国文学(下)》第3页和《外国文学学习指导书》第57页,都说冯维辛创作有一部喜剧《旅》。但就我见到的一些教材和资料,又都说冯维辛写有一部喜剧《旅长》(“冯维辛一七六六年写《旅长》”——高尔基《俄国文学史》第26页,新文艺出版社,一九五六年第一版。“一七六六年,冯维辛的第一篇创作喜剧《旅长》出版了。”——布罗茨基主编《俄国文学史》上卷第161页,作家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第一版。“冯维辛……成名之作《旅长》是俄国最早的一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进行的文本分析,发现其内容选择突出媒介素养的工具维度和伦理维度,引导学生关心国情社情,强调民主参与。其呈现方式采用“弱分类”与“弱构架”的语篇结构,赋予学生较大学习自主权;运用互文和逻辑修辞的话语策略,潜移默化地开展教育。教科书将学生“赋权”为媒介信息和产品的创造者,重视其作为公民的媒介素养培养,体现了一种超越保护主义范式的媒介素养教育观。未来教科书在选择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时应兼顾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强有力的媒介知识”,在呈现教科书内容时应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的科学逻辑。  相似文献   

8.
外国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关于人的理性思考,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正视并认真思索的问题,在这一阶段进行多元化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成效显著,并且有利于为高等教育的外国文学教学打好基础。因此,围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这个轴心,论文紧扣《哈姆雷特》和《老人与海》这两篇经典外国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人文精神内涵,力图寻求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文价值,以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也望在新一轮课改下,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学报,对外国文学经典的接受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用近五年刊发相关研究论文的数据,分析外国文学经典在地方性院校期刊媒介的传播状况,研究传播主体、论文数量、作家所在国家、研究主题以及运用理论资源的分布情况,归纳地方性院校学报期刊媒介对外国文学经典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结合《导游业务》CAI课件教学实践,通过与传统教学效果的调查比较研究,辩证地分析导游业务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CAI课件教学的四方面建议,即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反馈教学策略相结合;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作高质量的CAI课件基础上,教师仍须认真备课;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个性化导游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文艺出版社“文科自学书系”之一的《外国文学精解》于最近出版.该书由我校朱雯教授主编,王秋荣副教授负责拟题、统稿,有关外国文学教师参加编写.全书分欧美文学、俄苏文学和亚非文学三部分,设拟248题,采用答问的特定形式,对外国文  相似文献   

12.
外国文学作品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引入熟知的中国文本,寻找可相互参照的层面,有助学生读懂作品,并获得文化的理解、审美的体验与思维能力的提升,实现素养的发展。本文以《老人与海》对读《愚公移山》为例,谈中西文本异同比较实现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深度阅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静 《教学随笔》2016,(9):54-54
初中语文活动体验式课堂就是以活动为媒介,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互动交流,在不断地“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个人语文素养的教学模式。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课堂活动构成要素,就是师生对话,而教师的问题导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愚公移山》教学实践为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效的“问题导学”在活动体验式课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评价是适应新媒介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激励教师发挥媒介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梳理了国内外媒介素养的结构和评价方式,归纳出“能力说”“综合说”“过程说”和“社会角色说”四类主要的媒介素养结构以及基于能力的评估、基于作品的评估和自我报告评估三种主要的媒介素养评价方式。在批判继承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相关的教育政策、教师的角色要求和新媒介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为依据,构建了包括工具性媒介素养、沟通性媒介素养、批判性媒介素养和贡献性媒介素养四个一级指标、十个二级指标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评价框架。对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进行评价,应注意处理好评价框架的时代性与普适性的关系,保证框架的理论建构与指标的一致性,理性地看待评价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全面完成《外国文学》(上)课程教学改革之后,就自然而然地转入了《外国文学》(下)的课程教改。这不仅仅是形式衔接的问题,也是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 《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生动而形象地传授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主体接受知识的能动作用,在兴趣与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6.
《外国文学》课程是二年制师专中文系在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分设两个学期教学。历来《外国文学》课均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几乎不参加课堂活动。就连为数不多的课外阅读篇目,也全凭学生个人兴趣,能按质按量完成者极少。学生中相传这么一段顺口溜:“上课记笔记、课后对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丢笔记。”这不是一时一地的情景,显然是当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令人堪忧,假使我们视而不见,依然任其存在,那  相似文献   

17.
浅谈《机械制图》多媒体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机械制图》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势在必行。《机械制图》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加大了课堂信息量,有助于学生课后复习,然而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初学者读图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画图基本功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课件的放映与教师的课堂板书相协调,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课程理念,将“文化自信”作为核心素养的首要目标,强调“文化”在新时代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此,教师要立足于文化视角设计教学活动。以《儒林外史》为例,从文化视角切入,围绕“通读——研读——拓读”教学环节,做好名著阅读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工作,将“文化自信”渗透在名著阅读的全程。  相似文献   

19.
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利用金海航“新数字学校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构建了学生“自能读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上海课程教材改革在全市高一年级开始滚动式推行,我承担了选修课《外国文学名著选读》(以下简称《选读》)的教学任务,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有不少心得,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思考之一:《选读》教学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必修课内教师有诸多束缚,教师怎能“潇洒”地进行教学改革呢?相比之下,上选修课的思想负担要轻松多了,教学的自由度相当大,教师可自由地选择篇目选择教法,也可在“一课一得”上大做文章,或质疑式讨论,或赏析或辩论,或搞圈点评注或写文学评论。反正这些内容都不考,即使“砸了锅”也无妨。但事情就这样奇怪:一定要学生学的,学生未必都能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