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晓梅  吴莹 《文教资料》2014,(11):94-96
大学非大楼也,乃大师、大思想也。培养大学生具备必要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关怀理念是高校育人的目标之一。本文从阐释人文关怀的内涵、历史渊源、发展进程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总结出从“营造人文关怀大环境”、“建立相关制度”、“加强载体建设”等方面应对人文关怀缺失现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主要运用文献法与分析法,简述了高校体育课人文教育与学生"精神成人"的概念,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意识缺失及高校体育课人文教育缺失的表现,提出促成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四项教学举措,旨在为提高高校体育课堂效益提供参考。教学实验表明,突出人文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对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势在必行。高校的责任在于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而不是无知的法盲,所以,高校理应担当起培养大学生法治理念的重任。高校对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主要应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大学生的法律权威观念,强化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和培养大学生的程序理念等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在诚信缺失现象日趋严重的今天,高校更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本文在深刻展示诚信缺失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解决诚信缺失问题,培养大学生诚信观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人文素质是社会发展对跨世纪高等人才的必然要求,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导致的问题,迫切需要高校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为此,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社会文化大环境,纠正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相悖的某些社会不良文化现象;加强有关哲学社会科学的课程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拓展人文素质培养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文素质教育是对现有教育内容的补充,高校在普及知识教育的同时应该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树立全面育人的概念,加强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及精神内涵。本文从分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主体性缺失现状入手,阐述了人文教育的内涵、必要性及其重要地位,为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供了一些发展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缺失现象,应从育才观念与成才观念两方面着手,完善高校的培养方向,从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文化及身心素质等方面进行补救,以便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胡耀辉 《考试周刊》2013,(65):133-134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强化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已迫在眉睫。本文从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三个方面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进行了分析,表明高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乎着国家的未来。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倾向日益凸显,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造成了阻碍。文章针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响应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精神,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政府、社会、高校、家庭、个人等方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这一现象,分析了人文素质的含义和当前大学人文教育的目的,阐述了阅读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是现代大学精神之“根”,是大学教育之核心与灵魂,是大学内涵建设之驱动力,是大学文化发展之重要使命。而当前我国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现状堪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文理分科传统模式造成了人文精神教育的严重滑坡;大学管理泛行政化导致了人文精神教育功能的严重削弱;市场经济物欲主义泛滥严重冲击了人文精神教育的正当性,冲淡了人文精神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重构人文精神、强化人文精神教育势在必行。而重构人文精神、强化人文精神教育必须注重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塑造人文精神文化内涵,营造师生精神家因,解决师生现实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学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误区,探讨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探索构建和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提出了高校培育创新人才要进一步提升大学教育理念,拓展大学教育功能;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渗透人文精神培育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精神培育环境;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进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当代大学的人文精神既包括对各种形态人文精神的包容,同时也要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今天的中国大学,人文教育被冷落直接导致了人文精神的流失。这固然有来自社会的消极影响,但是大学完全可以有更多的作为。对于大学而言,这是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诉求,其实这就是大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大学生教育存在着“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人文素养”的状况,社会发展呼唤人文素质教育的回归。为此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调整课程体系与结构,文理互相渗透,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优化人文环境,注重人文精神和理想内化环节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5.
大学人文精神传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但在当今却饱受着一些异化思维的侵扰。大学人文主义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既是大学人文精神传统中的应有之意,又是这一传统得以保存和发展的一种理想途径。文章着眼大学人文精神传统的内涵及其现实发展的困境,提出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教育存在着"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人文素养"的状况,社会发展呼唤人文素质教育的回归.为此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调整课程体系与结构,文理互相渗透,建设高品味的校园文化,优化人文环境,在教育中注重人文精神和理想内化环节培养等,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7.
知识与道德的疏离,造成了大学教育目标的偏离,由于知识教育在现代大学中所占的主导地位,使道德、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日益淡化和削弱,道德教育步入困境,产生了道德教育的低效性、边缘性、虚伪性、无根性等情形.知识与道德的整合是大学教育追求的目标,实现两者整合要守护文化传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改革史、一部革新史,在改革的氛围中不断凸显出大学创新的精神特质。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根本,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和意义象征,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大学精神"包含着人文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和理想人格塑造的教育,其实质是涵养人文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21世纪大学教育的归宿所在。高等教育必须有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利于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养成。适应社会的同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超越性,是培育其大学精神的本真命题。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异化”背景下的一项社会性命题,它包含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性反思和人文思考。对研究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去教育异化”的积极作用,可以提升研究生对学术的责任和忠诚,塑造研究生的智慧和品质,传承和创新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大学精神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及其触发的高等教育转型的一种表现。大学精神的传统在现代遭遇到严重挑战,必须重建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重建,需要对现代大学进行准确定性与定位,需要守望大学的精神传统,需要注入时代精神的质素。知识分子在大学精神重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人性、教化社会、泽被人类是现代大学文化使命的核心和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