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汉服与文化2005年,一套以汉服为蓝本设计的“中国式学位服”方案在网络上广泛流播,引发了人们对“复兴汉服”的普遍关注。2006年,冯小刚古装巨片《夜宴》在全国公映,再度引发了人们关于“复兴汉服”的热烈讨论。这不禁让笔者联想到如今风靡全球的牛仔服与走红东方的韩服,前  相似文献   

2.
西周晚期颂鼎铭文是西周册命礼最完善的篇章之一,对其铭文内容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更详细地了解当时的册命制度。铭文"受令册佩以出"一句虽无疑难字词,但其句读历来存在争议,利用新出金文用例结合文献判断,该句当断为"受令册、佩以出","令册"与"佩"同为"受"之宾语,"佩"当指赏赐的命服。册命时当面赐予命书及命服,而命书及命服之外的赏赐物品则在门外,并非当面授予,故云"受令册、佩以出",这一记载正与《仪礼·觐礼》所载相关礼制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的标志之一,人们从白族服饰的变革和分化的来龙去脉去看这种民族文化现象,就能从中了解到它所包含的民族历史文化、服饰艺术信息.  相似文献   

4.
学位进入企业高校为了使企业内的大学教育正规化,许多国家对完成学业的职工授予相应的学位和证书。学位的授予,使企业的高等教育有了正规化的色彩。在美国,二战以前,可以授予学位的企业学院只有3所,1985年就发展到18所。1970年以前只有5所企业学院可以授...  相似文献   

5.
世博会博物馆是国际展览局的全球唯一官方博物馆和官方文献中心,它是一座非传统意义上的新概念博物馆,具有文化性、市民性、平台性三重属性。为了更好地履行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世博会博物馆借助最新的教育模式——MOOC,尝试建设"微学位"平台,这是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创新。文章介绍了全球目前主要MOOC平台和"微学位"的发展动态,认为世博会博物馆"微学位"建设的目标是搭建一个聚焦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专而精的教育平台。"微学位"平台的内容建设需要两步走:第一步,先着手建设具有优势的会展学和博物馆学学科;第二步,扩展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其他学科和行业。  相似文献   

6.
田承军 《寻根》2014,(4):32-34
<正>"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官箴之一,因其主题是"公"和"廉",故又称"公廉"官箴。传统中国在对官员的道德要求中,"公"和"廉"尤其突出。对于旧时普通民众而言,社会话语权几近于无,封建专制体制又没有为民众的民权诉求提供公正公平评判的法制保障,"公正"和"廉明"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对官员的  相似文献   

7.
十八年前,郭一梅从甘肃兰州考入了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那时她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姑娘,衣装朴素大方,一脸的稚气,可在习作中却表现出扎实的基本功和具有个性的艺术修养,素描、速写总是在全班同学前列,常常受到带课老师的好评。在校期间由于刻苦、认真,她比其他同学更快、更多地理解、接受、消化和融会了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学习期满以优异成绩获学士学位。一九八六年从美院毕业后,郭一梅被分配到了甘肃,回到了兰州,在工作岗位上她不断探索、创作、虚心求教、博采众长,坚持民族的、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不断创新逐渐形…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常说,意志是人生幸福和成功的保证,因为意志能使人在朝着目标前进时克服困难。而目的,又是人生意义和方向的标志。巴甫洛夫对目的反射进行精细研究后得出一条结论:人失去生活目的便会自杀,这个断言  相似文献   

9.
尼姆·威尔斯(NymWales)本名海伦·福斯特(HelemFoster)。1907年9月21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斯坦福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约翰·穆迪·福斯特是位思想先进、受人尊敬的律师,他曾经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获得过科学学位和法律学位。"尼姆·威尔斯"是海伦·福斯特在1932年发表的一篇题为《上海思想》文章的署名。此后,这个名字便成为海伦·福斯特最常用的笔名。海伦·福斯特自小爱好文学艺术,还在中学读书时期,就常常幻想着当一位作家。她在美国犹他大学毕业后,为了充实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便在1931年8月,来到她早就…  相似文献   

10.
标志的来历     
庄林 《世界文化》2002,(6):40-40
它们经常出现在电脑键盘、书本,报纸和杂志上。这是些人们熟知的,最普遍和最常用的图文标志。它们比文字更加简洁明了,使人们生活变的更方便。每个标志都有自己的故事。你是否知道它们各自的来历和代表的意义? 和平标志:一个全世界人都认识的标志,象征世界和平,同时表示反对核武器。这个标志将字母D和N(核裁军的打头字母)合在一起,最初是在国际舰队上作为信号的旗帜上使用。一些史学家认为,它是英国哲学家和数学家伯兰特·罗素发明的。根据这一说法,和平标志的首次使用是在1958年英国的一次反对发展核武器的示威活动中。但它被选为和平标志,在全世界得到普及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该标志尤其代表博爱和兄弟情谊。  相似文献   

11.
“博士”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博士学位称号则是12世纪在欧洲开始出现的。授予该学位的最早记载是在12世纪中叶,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首次授予一位罗马学者博士学位。博士这一学位在中世纪,有时是由教皇或国王作为一种荣誉授予的;有时是作为取得大学任教资格的一个凭证...  相似文献   

12.
今年有不少可纪念的日子。而这些日子又都这样或那样地相互联系着,它们是“黄金世纪”音乐文化史上的重要标志。米·伊·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为沙皇献身》)成为俄国古典音乐的奠基石,并决定着俄国古典音乐进一步发展的道路。1986年12月,是该剧首次上演一百五十周年。因此,等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来到时,我希望能讲讲这部歌剧的创作史及其不平凡的命运。现在我只提醒一下,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俄国音乐中,几乎没有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不是以米哈伊尔·伊  相似文献   

13.
正一、心性论与内圣心性论也可称为心性之学,是关于心性的理论或学说。在中国哲学中,众多哲学家讨论的天人关系学说的核心往往是人,而人的问题即是心性问题。心性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的一项基本论题。对于心性的不同理解与阐述甚至成为儒学内部派系区别的重要标志,而中国心性论的本体论诠释一直与中国哲学对主体的自觉性分不开。心性本体论其实质是一种本体主体论,主体与本体是分不开的,但不同学派对其关系的表达又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以来,李白是韩国学界的研究热点。十七年来,公开出版的专著有38部,学术论文有88篇,学位论文33篇(其中硕士论文29篇,博士论文4篇)。从数量而言较为可观,从涉及的内容和研究视角而言较为广泛,涉及到李白的诗歌意象、李诗与道教的关系、李杜比较、朝鲜诗人对李白的接受与传播等领域。现将这些研究成果分类介绍,希望能给国内的李白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对镇、街道文化市场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文化市场是具有商品和意识形态双重属性的特殊市场,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镇、街道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个比较陌生而新鲜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商标,作为商品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世界各国的文化进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中国,一个文明历史数千年的国度,商标文化古已有之。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标识的历史可溯至2000多年前,已经出土的当时的青铜器上,不乏各种标志、符号、图案、花纹和文字铭铸……  相似文献   

17.
商标是商品形象的标志,是商品的无声推销员,也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利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驰名商标便意味着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滚滚的财源。正因为如此,现代企业在商标创意上无不殚精竭虑,以期能创造出一个具有独特性和艺术性、并为消费者所接受的商标。人头马(Remy Martin) “人头马”是法国著名的干邑白兰地酒的商标。人头马的形象来自西方的一个星座即人马座。1877年,人头马干邑白兰地的创造者雷米·马丁先生的后代选用人马座作为自己家族酒的商标,并对原来的形象作了一些改动,把原来平着射箭的姿势改为向斜上方投掷标枪,增…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城市建设必然会包含有大量的文化内容。本文就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谈一些想法。一、文化是城市的夏魂众所周知,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同时,城市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建设城市文化,就是要建设有鲜明的特色和个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创新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创新的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正是在深刻把握了文化和文化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深刻阐释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创新的目的、目标、方法和基本要求.这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字的出现是文明的表征。考古发现的陶器刻划符号(图一)是新石器时代文字的雏形,它的问世将中国的文明史推到史前时期,是中华先祖步入文明、告别野蛮的标志。刻划符号多是史前人类对周围实物的描摹,与绘画同根同源,在刻划时运用各种具象、抽象手法,使刻划符号表现出一定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