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少儿动画故事《猴子捞月亮》的音乐声中教师从容走进教室.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是什么故事呀?生:猴子捞月亮.师:猴子在哪里捞月亮生:在井里,捞水中的月亮.师:猴子捞到了月亮了吗?生:没有.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井里面的月亮是天上的月亮在水面上成的像,像是捞不着的.  相似文献   

2.
《捞月亮》是一篇童话。说的是一群猴子看见井里倒映的月亮,以为“月亮真的掉在井里啦”,大家紧急行动捞月亮的故事。这是一篇传统课文,五十年代我上小学时就学过。那时,老师怎么讲的,全部淡忘了,只觉得猴子们挺好玩的。压根儿也没有想过课文里所蕴含的道理,更没有去想还有什么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乐学点1.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和附近的猴子看到井里的月亮都叫喊:“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2.从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起,到老猴子喘着气说:“……不用捞了,月亮好好地挂在天上呢”止,写猴子们捞月亮的滑稽像的段落及所配的插图!”  相似文献   

4.
师上节课同学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有谁知道课 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生:课文讲的是猴子捞月亮的事。 师:这个“捞”是什么意思。 生甲:在井里拿东西。 生乙:在水里去取东西。 师:同学们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甲: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生乙:月亮为什么会掉到井里? 生丙: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 生丁:猴子什么要倒挂着捞月亮?  相似文献   

5.
猴子算井深     
一只猴子晚上到井边玩,发现了井里的月亮影子,大叫着:“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喊声惊动了众猴子,都赶来帮助捞月亮。它们头尾相连,一个接一个挂下井去。6只猴子相接,离水面还差30厘米;7只猴子相接,又超过水面30厘米,也没捞起月亮。老猴说:“没捞到月亮,我们算出井深也不枉此行。这井从井口到水面到底有多深呢?我的身长96厘米,其余的猴子依次短6厘米。虽说月亮没捞到,我们也可以算出井深。”赤猴抢着说:“这好算。老猴96厘米,二猴(96-6)厘米,三猴就是(96-6×2)厘米……六猴就是(96-6×5)厘米…  相似文献   

6.
一只小猴晚上到井边玩,发现了井里的月影,就大叫起来:“月亮掉到井里去了!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喊声惊动了众猴,都赶到井边来帮助捞月亮,它们一个接着一个挂下井去,6个猴子相接吧,离水面还差30厘米;7个猴子相接吧,又超过了30厘米,连小猴的头都要闷入水中,哪里还好捞月亮呢?老猴说,“这井从口到水面到底有多深呢?我伸出手高96厘米,其余的猴子依次矮6厘米,谁能算出结果来?”  相似文献   

7.
猴子捞出的树枝文\林锡胜一群猴子到井中捞月亮,捞了半天,只是捞上了一根树枝子,而月亮,在它们看来,已被弄碎了……老猴细细地看着这根从井里捞上来的树枝儿,一本正经地道:“我敢说,这树枝儿一定是月亮里面那株桂花树上的!”群猴都感到老猴说得颇有道理,直频频...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是与《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配套使用的新教材。在教学中要贯彻新大纲精神,力求体现新大纲的各项要求,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习习惯。一、确立总体教学目标第三册第四组教材以原有教材为基础,将课文进行了调整,选编了三篇童话:《捞月亮》《狐狸和乌鸦》《小马过河》;一篇寓言:《坐井观天》;安排了“复习”和“口语交际”训练。教学中,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依据目标实施教学。1.知识目标:学会本组教材中41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用已有的识字知识…  相似文献   

9.
《捞月亮》是一篇童话故事,编入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后,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我以为,《捞月亮》备受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幻想出奇异动人的故事情节,使儿童乐于阅读欣赏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这篇童话故事,应使儿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这涉及到究竟应该怎样评价猴子在井里“捞月亮”这件事,或者说,如何看待猴子“捞月亮”的行动.目前,关于《捞月亮》一课的教育意义有  相似文献   

10.
谢朝春 《语文知识》2005,(12):31-32
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24课是苏轼的名篇《赤壁赋》,文中有一描写月亮的名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对于“斗牛”,教材是这样注释的:“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这个注释虽然语焉不详,但本身并没  相似文献   

11.
《日月潭》(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9课)中介绍: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这里的  相似文献   

12.
猴子捞月     
一天,有只小猴子在井边玩儿。 它往井里一瞧,高喊道:“噢!我的天!月亮掉到井里啦!”  相似文献   

13.
煮月亮     
赵瑜 《初中生学习》2014,(Z1):50-51
正小时候,做过很多和月亮有关的事情。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煮月亮了。这件事情,我记忆非常模糊,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游戏,但的确是我的一个创意。大概是在一个月圆之夜,我们一群小孩子玩捞月亮的游戏。最小的那个孩子叫军停,他在最后,用手捞到了月亮,双手认真地捧着好久。只要我不说话,他就要一直捧着。因为一个人一生能捞月亮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即使是一个游戏,我们也会很认真地对待。  相似文献   

14.
猴子捞月     
小猴哥俩吃罢桃子,喜滋滋地到水井里去打水,他俩发现水井里有一个大月亮,以为天上的月亮掉下来了,赶紧回家拿来一根绳子,准备捞月亮。  相似文献   

15.
开端——引人入胜。引人入胜的良好开端能达到引趣激学的目的。如:《捞月亮》一课,课始,老师先问什么叫“捞”?孩子们查字典后知道“捞”是指在液体中取东西。老师追问:月亮出现在晴朗的夜空,为什么会在液体中去取呢?在孩子大惑不解时,新课学习开始了。有了良好的开端就有了这节课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煮月亮     
<正>小时候做过很多和月亮有关的事情。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煮月亮了。大概是在一个月圆之夜,我们一群小孩子玩捞月亮的游戏。最小的那个孩子叫军停,他在最后,用手捞到了月亮,小心地捧着。虽然只是一个游戏,但我们也会很认真地对待。就这样,军停一直拢着双手捧着那轮月亮。我们几  相似文献   

17.
小猴娶新娘     
代岳东 《儿童音乐》2010,(10):82-82
小猴坐在水井旁,眯着眼睛看月亮:井里的月亮真好看,小猴想娶她做新娘。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社六年制小语教材第一册看图读拼音识字第4课《日月水火》。教学过程:一、出示卡片,指名认读1..指名读、全班读音节卡片。2.开火车读笔画卡片。二、歌、谜导课,激发兴趣1.唱《上学歌》,说出这首歌的第一个词是什么。(太阳)太阳也叫什么。(日)2.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是什么?(月亮)3.唱《泉水叮咚响》。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水)4.猜谜:一物红通通,怕水不怕风。谜底是什么?(火)师:你们真棒,今天要学的四个字全被你们猜中了。三、指导看图,朗读…  相似文献   

19.
变化的月亮     
午餐之前,我给孩子们讲述了《猴子捞月》的故事。故事讲完了,辰辰突然站起来说:"老师,你讲的不对!"我问:"是哪里不对呢?""不是一个圆圆的月亮漂在井里,而是一个弯弯的月亮漂在井里。""为什么非要是弯弯的月亮呢?"我不解地问。"月亮本来就是弯弯的,歌里唱的,弯弯的月亮像小船!"辰辰认真地说。谁知道辰辰的话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月亮是圆圆的,像个大圆盘!""月亮是弯弯的,像小船!"……看来大家对月亮有一定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近读《小学教学研究》1997年第3期,杜国祥同志在《由猴子“捞月亮”想起的》一文中,对猴子捞月亮的行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猴子“捞月亮”的行动“堪称义举”“何其壮哉”,对其行动应该“褒”,不应“贬”,不能把猴子“捞月亮”看成是干了一件蠢事。我认为这样的新解是不相宜的。对猴子“捞月亮”的行动如何评价,应以课文为依据,不能任意的褒贬。对此新解我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