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钱林书 (复旦大学史地副所长、教授 )  由章惠康、易孟醇先生主编、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的《后汉书今注今译》是一部精心注译 ,可适合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重要史书。东汉离今天久远 ,范晔、司马彪也距我们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所以《后汉书》中记述的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疆域政区等不易为我们所理解。现在有了《〈后汉书〉今注今译》,给广大读者带来了方便 ,也为进一步弘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我参加了《后汉书·郡国志》的今注 ,这主要是对当时政区及地名的注释 ,我就注意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 ,包括考古材料 ,尽可能注以政区沿革、地名语…  相似文献   

2.
在二十五史中有地理志者 17部 :《汉书·地理志》2卷、《后汉书·地理志》5卷、《晋书·地理志》2卷、《宋书·州郡志》4卷、《南齐书·州郡志》2卷、《魏书·地形志》3卷、《隋书·地理志》3卷、《旧唐书·地理志》4卷、《新唐书·地理志》8卷、《旧五代史·郡县志》1卷、《新五代史·职方志》1卷、《宋史·地理志》6卷、《辽史·地理志》5卷、《金史·地理志》3卷、《元史·地理志》6卷、《明史·地理志》7卷、《清史稿·地理志》2 8卷。在这 17部地理志中 ,绝大部分对各代政区记载简明清晰 ,一目了然 ,无需再做阅读补充说明。只有《隋书…  相似文献   

3.
东汉酒泉郡延寿县城考李并成延寿县之名,始见于《后汉书·郡国志》“酒泉郡”条,而不见于《汉书·地理志》,知该县当为东汉新置的酒泉郡属县。该县位于何处?有的学者据《汉书·地理志》酒泉郡属县中有“天衣”而无“延寿”,而《后汉书·郡国志》中则有“延寿”而无“...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资料研究古代政区地理有着长远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增加,对古代政区地理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从战国县制、秦郡和《汉书·地理志》等三个方面概述出土文献对政区地理研究的贡献,初步结论为:(1)战国县的生成方式约有4种:三晋齐燕由县鄙之县到县邑之县再到郡县之县,秦商鞅变法"聚小乡邑聚为县",楚"灭国设县",以及诸侯国在新占领地区先由点线占领再到军事控制区最后形成行政化区域。(2)秦郡的设立有一个从12郡再到36郡的过程,秦始皇36郡并不包括秦国本土的内史地区,而仅限于山东六国故地。(3)《汉书·地理志》的郡县名目及数量当有可靠的官方档案来源,可以信据;附注的郡国沿革部分可信度不高。  相似文献   

5.
南朝至陈 ,已是一个完全南方色彩的朝代。陈朝疆域变迁颇为复杂 ,太建七、八年时疆域最盛 ,太建十一年后划江为界。陈朝政区建置多有变更 ,以最后之祯明二年底为断 ,可考者凡 43州 ,1 45郡 ,5 79县。又目前讨论陈朝的疆域与政区 ,较原始的资料首推《隋书·地理志》 ;可参考的后人补志及研究成果虽有多种 ,但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6.
《汉书·地理志》记载:安定郡有"鹵县",《后汉书·郡国志》不见记载,卤县东汉废,再无史书记载。从此卤县湮没,治所无考。甘肃省崇信县博物馆陶荣在崇信县境内刘家沟、王河湾、魏家沟许多秦汉时期陶器上发现有"卤"、"卤市"等戳记,并撰《卤县地望考逸》一文,认为今崇信县刘家沟遗址即为汉卤县遗址。笔者前往调查,认为将刘家沟遗址确定为卤县治所,甚为有理。对卤县治所的确定,纠正了《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的错误,填补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上关于卤县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的地名,很早就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例如《名胜志》中说:“夏禹时有堇子国。”这是最早见于志书的宁波古名。春秋时,这里已有鄞、句章等地名载入史书。据《越绝书》卷二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宁波始有郡县建置,那时设置的鄞和余姚两个县名,如今仍被沿用。奉化的鲒埼,这个小地名在《汉书·地理志》中早有记载,直到今天,从未改名。这些都说明宁波地名的记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  相似文献   

8.
《汉书·地理志》中所载西汉时期的政区划分中,湖南占有四郡国(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长沙国),共47县.在这47县中,古今地名相同的有9个、与今地名相同但地点不同的有6个、与今地名有异的有27个、古有但今未延续下来的有5个.西汉时期湖南四郡国所辖的47县中,属于现在湖南省行政区划以外的有11县.其中广东5个、广西3个、湖北2个、江西1个.  相似文献   

9.
班固《汉书·地理志》主体部分为疆域政区,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然而由于史源不明,很多疑问长期困恼着研究者。传世文献中唯有《隋书·经籍志》记载班固取资天下计书以作《地理志》,然而此说无据可征。2003年湖南郴州苏仙桥出土了一批西晋木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西晋惠帝时期“桂阳郡上计阶簿”的存档副本,简文中所包含的很多内容可与《地理志》相比照,藉此可以证明班固《地理志》史源正是当时天下郡府所上计书。  相似文献   

10.
《汉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汉志》),记载我国西汉及其以前的地理状况。其内容宏博,涉及政区沿革、疆域变迁、天文分野、山川形胜、土壤物产、人口赋税、城邑乡聚、关塞亭障、祠庙古迹、民族民俗,等等。《汉志》开创了以政区为纲,记述当代地理的先河,是我国地理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标志着我国历史地理学的诞生,与《尚书·禹页》、《水经注》同为历史地理学的必读经典。  相似文献   

11.
各地志所载唐开元、天宝户口数字的源流、系年和校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问题,是唐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存唐代的户口资料比较丰富,为深入研究唐代的人口问题提供了数字依据。在现存唐代户口资料中,除了一些全国户口总数的记载以外,尚有贞观、开元、天宝和元和年间各州的户口数字。其中,尤以开元、天宝年闾的数字最为丰富。《元和郡县志》(简称《元和志》)和《太平寰宇记》(简称《寰宇记》)有“开元户”;《通典·州郡门》(简称《州郡门》)有开元的户、口数字;《旧唐书·地理志》(简称《旧志》)和《新唐书·地理志》(简称《新志》)分别记载了天宝年间的户、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1]是东汉学者许慎编撰的中国第一部按部首排列的字书.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过研究,尤以语言文字学角度为主.笔者通过对《说文》中地理资料的整理,发现有一些郡国级行政区划的名称不见于《汉书·地理志》,还有一些不见于《续汉书·郡国志》(下文分别简称《地理志》、《郡国志》).  相似文献   

13.
初中历史教科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中这样讲秦朝的疆域 :“东到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 ,南到南海。”同时 ,课本所配《秦朝疆域图》两处提及南海地名 :一是秦朝设立的南海郡 ;一是中国南部海域南海。那么课文中涉及疆域的南海是何指呢 ?查《辞海·历史地理分册》[南海 ]条 :“秦置南海郡 ,海疆实临南海 ;西汉后东海方位既别有定域 ,南海名称才用以专指今南海。”由此可知 ,教材中提及的秦南端疆域之南海当为南海郡。加之 ,远古时代人们没有“海权”概念 ,很少把海域纳入自己的版图范围 ,因而教材中的“南海”当为“南海郡”无疑。…  相似文献   

14.
东晋南朝侨州郡县释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时代 ,侨州郡县广泛设立乃至成为制度。侨州郡县是相对于原州郡县而言的 ,然而侨州郡县系统与原州郡县系统并不能够完全对应起来 ,原州郡县一经侨置 ,即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侨州、侨郡、侨县设立后 ,也并不稳定。至于当地州郡县 ,由于侨郡县的插入、迭置以至混合编制 ,形成了新的地方行政辖属系统 ,也就是以《宋书·州郡志》与《南齐书·州郡志》为代表的地方行政辖属系统  相似文献   

15.
王拱辰 《增注》第一卷第159页《王拱辰小传》结尾云:王拱辰“……神宗元丰初,累官武池军节度使、彰德军节度使。”其中“武池军”不确。虽然《中国历史人物辞典》(P286)亦作“武池军”,但《中国文学家大辞典》(P593)则作“武汝军”,而《宋诗记事》(P296)、《中国人名大辞典》(P107)、《宋史·王拱辰传》均作“武安军”。查《宋史·地理志》及《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均无“武池军”,亦无“武汝军”,《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有“武安军”,但解释文字为“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885年)以钦化军改名,治所在潭州(今湖…  相似文献   

16.
新玉门关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玉门关考李正宇一、故玉门关与新玉门关《汉书地理志》敦煌郡龙勒县班固注云“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史记·大宛列传》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玉门关在(龙勒)县西北一百十八里。”殿本《元和郡县图志》及《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俱同。敦煌石窟保...  相似文献   

17.
《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都载有襄阳县、襄阳郡说,其实,这些都是后人羼入、误抄照搬之说。《通典·州郡七》说:"襄阳,汉中庐县地也。"《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四》引《州郡志》说:"襄阳,汉中庐县地,汉初徙骆越人居之。"《三国会要》说:"《宋志》引《魏略》云:襄阳郡‘(魏)文帝立’。"这表明,两汉没有襄阳县、襄阳郡建置,襄阳县、襄阳郡的建置当起于曹丕。因《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影响太大,导致一些古籍以讹传讹,积重难返,亟需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8.
《湘南学院学报》2019,(4):38-43
近四十年来,东汉政区地理研究可分为两方面:一是通代整体研究,即着重于东汉一朝的州制变化、政区沿革及有关郡国县邑数目考证等方面;二是具体地望考释方面,即对某一政区的某一郡县治所今址的考证,成果颇丰。不管是整体性的研究还是局部的探微,都有力地推动了东汉政区地理研究的细化与深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经世致用的价值理念不强,研究成果没有被综合利用;研究层面较为局限;研究的区域选择性也较为明显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封建社会的奠基时期两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边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但是,一般史学论著总以为东汉的功业不如西汉,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以统治时间论,西汉由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共214年,为两个世纪。东汉由公元25年至220年,共195年,也将近两个世纪。二者相差仅20年。以人口论,西汉末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有13,233,612户,59,194,978口(据《后汉书·郡国志一》注所引《帝王世纪》)。东汉末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有16,070,906户,50,066,856口。户数增而口数减。(此据《后汉书·郡国志一》注所引《帝王世纪》,而《晋书·地理志上》则说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有10,677,960户,56,486,856口。二项资料,仅相隔一年,户数相差尚少,而口数相差颇巨,二数据未知孰是)如  相似文献   

20.
专稿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一)李治安(1·6)英国封建时代的农业生产力马克篧(1·12)英国世俗贵族等级的演化阎照祥(1·18)列宁选择十月革命道路的正确性赵士国(1·24)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二)李治安(2·5)帝国主义概念考析高岱(2·12)论拉美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张家唐(2·17)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三)李治安(3·5)李鸿章与中日琉球交涉戚其章(3·11)《鄂州临时约法》研究邱远猷(3·16)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李华瑞(4·5)“强敌”成为榜样:梁启超在甲午战争后对日本的反思李喜所(4·12)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