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学箕(1178——?)字习之,自号种春子,崇安(今属福建)人。宋代理学家刘子翠之孙,隐居不仕。家饶池馆,有堂名方是闲,故又号方是闲居士。为文高爽闲雅,刘淮称其"笔力豪放,诗摩香山之垒,词拍稼轩之肩。"著有《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上卷为古今体诗,下卷为赋、杂文及词三十八首。《全宋词》所收学箕词亦皆三十八首。今检四库全书本《方是闲居士小稿》卷下有《水仙说》一文,文曰:"予酷爱水仙花,以金华仙伯  相似文献   

2.
《诗经·召南·何彼襛矣》一诗的写作时代,古今看法截然不同,值得重新进行考辨。《毛诗》所附《诗序》认为"《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分系于周、召二公,属于文王和武王之诗~①,即所括25篇诗均作于西周初期。《何彼襛矣序》云:"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②该诗二章:"平王之孙,齐侯之子。"《毛传》云:"平,正也。武王女,文王孙,适齐侯之子。"~③也认为该诗是当时描  相似文献   

3.
"烟消云散"意思是像烟和云一样消散了,比喻某些情绪或某些抽象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例如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八章:"回家的愉快心情,一下被她这瓢冷水泼得烟消云散。"欧阳山《三家巷》一八五:"周炳那满腔不可遏制的愤怒,在一刹那之间,不知不觉地完全烟  相似文献   

4.
29.《乐府纪闻》曰:韦庄字端己,著《秦妇吟》,称为"秦妇吟秀才"。举乾宁进士,以才名寓蜀。蜀主建羁縻之,夺其姬之善词翰者入宫。因作《谒金门》"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云。后相蜀,有《浣花集》。(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上卷,页971) 此则乃杂凑成篇。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云: 蜀相韦庄应举时,遇黄寇犯阙,著《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宋张唐英《蜀梼杌》卷上云:  相似文献   

5.
《清诗鉴赏辞典》(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选录了"同光体"代表陈三立(1853—1937)的诗作6首。令人遗憾的是,其中的《咏小松》被鉴定为陈三立的早年诗作。所附鉴赏文章称"诗人青年时期的精神状态和抱负也就在这首借小松自况的诗中体现出来,""他的胸怀与情操,从他早期所作这首《咏小松》中,也可看出"。事实上,《咏小松》共两首,《辞典》仅收录其一:"阶庭三尺小松树,待长龙麟岁月间。霰雪纷纷冰齿齿,一尊对汝气如山。"其二:"杜陵移植草堂中,配汝茫茫笑略同。莫为旁枝发桃李,仰天倔强拒春风。"两首诗均出自《散原精舍诗续集》卷  相似文献   

6.
宋鼓吹铙歌三首,见存于沈约《宋书·乐志》,赵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亦收录。郭茂倩在《宋鼓吹铙歌三首》题下加按语说: 《宋书·乐志》曰:"鼓吹饶歌四篇,今唯有《上邪》等三篇,其一篇阙。"《古今乐录》曰:"《上邪曲》四解,《晚芝曲》九解,汉曲有《远期》,疑是也。《艾如张》之解,沈约云:‘乐人以音声相传,训诂不可复解。  相似文献   

7.
庾信诗《集周公处连句》云:"市朝一朝变,兰艾本同焚。故人相借问,平生如所闻。"这首诗诗题中的"周公"是谁?清人倪瑶在《庾子山集注》卷之四中说:"周公,陈尚书周弘正也。弘正入周,信集其处,有伤旧国之词。"由于倪璠认定这首诗诗题中的周公是陈尚书周弘正,又其《庾子山集注》有多种印本行世,故当代学者舒宝璋:《庾信选集》(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鲁同群著:《庾信传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林怡著《庾信研  相似文献   

8.
道安编撰的《综理众经录》总集名目,标列译人,铨品新旧,开佛典目录学之先河,创后世佛典目录编制之典范,显我国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精髓。  相似文献   

9.
《文献》2005年第4期刊登张廷银《鉴书喻理与世事人情之相容兼得——介绍几则地方志藏书题记》一文,其中提到傅增湘和邓镕在鉴赏和收藏古籍方面的交往,现再补一条材料。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所藏的一部《刘舍人遗集》(索书号:29589),原为傅增湘先生收藏,在该书的扉页处,有邓镕的一首题诗(题记):锐(绵竹杨锐)哲(富顺陈崇哲)吴(名山吴之英)雄(德阳刘子雄)(四君皆一黉之隽,壬午科以优行贡太学,时称"英雄锐哲"。李序称光绪  相似文献   

10.
《伍子胥变文》有一段描写伍子胥逃亡的文字:"潜形菌草,匿影藜芦,状似被趁野干。遂使狂夫莨菪。"(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卷一) 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六,妙法莲华经第二卷音义:‘野干,梵言悉伽罗,形色青黄,如狗,群行夜鸣,声如狼。案子虚赋云:"腾远野(射)干。"司马彪、郭璞并云:"射  相似文献   

11.
《论语·八佾》:"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笔者从孔子的语言习惯和当时的社会情况入手,试分析此章的阐释与其中"不如"的确切含义。认为"不如"应释"不及,比不上",而此章应释:"夷狄虽有君主,仍不如诸夏无君"。  相似文献   

12.
东州考     
"东州"一词,典籍时见,所指何地,各词典或付阙如,或予测度,未足征信。《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及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撰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皆未收其词。臧励穌等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云:"东州,辽置。今阙。当在奉天境。"奉天大致相当于今辽宁省。此为揣测之辞。台湾《中文大辞典》云:"东州,地名,即束州。按《太平寰宇记》  相似文献   

13.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著《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民国八年,张氏无倦斋重刻文津阁本,后来刊行《湖北先正遗书》,即据张本影印。然此书既经辗转抄录,错讹之处是所不免。如该集卷一四所载《朝贤送陈职方诗序》一文,末云:"集高斋之逸韵,增黄堂之故事,宿承贶授本,辱命冠篇,绝《大雅·穆如》之章,惭末学斐然之累。宝光己卯季冬二十八日序。"宋代绝无"宝光"年号,据字形及郑獬生活年代考之,当是"宝元"之误,且"宝元已卯"正是宝光二年,干支相符。然此文首称"康定元年,  相似文献   

14.
说“鞶鉴”     
"鞶鉴"之名,《左传》凡两见。《庄公廿一年》:"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予之。"又《定公六年》:"昭公之难,君将以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鉴,苟可以纳之,择用一焉。"杜预注:"(鞶鉴),鞶带而以镜为饰也。"陆德明《经典释文》云:"鞶,又作盘(盤)。"故"鞶鉴"亦作"盘鉴"。自杜注行世以来,后世注家多宗其说,今人杨伯峻先生1990年修订重版的《春秋左传注》也仍旧采用此种说法,并且进一步解释补充道:"鞶是大带,亦名绅带;鉴,镜也。鞶鉴为一物,  相似文献   

15.
编后     
马晓亭、陈臣二君合著之"云"系列课题成果至本期推出第3篇,内容亦从"云存储"转至"云迁移"。近读业界有史以来第一个学科发展报告《2011—2012图书馆学学科发展报告》,"云计算在图书馆的应用"俨然最是抢眼的理论与技术前沿论域。本刊忝列所谓"核刊",得"马太效应"之利,能征  相似文献   

16.
1945年 民国三十四年 一月十五日 星一腊月初二日 晴 阅李煜《绣虎轩次集》十二卷,煜本姓曹,家 于睢宁,顺治丁酉举人,铨授太仓州学正。此集 诗、文各六卷,皆为学官后所作,诗有才情,文不 脱明季轻率之习。称其妾曰内亚子,有《读(金瓶 梅)书后》云:书中有丑无生,诧为创见,皆极可 笑。然《登雨花台记》序:认识监生事,极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古今正史》,为《史通》讨论历代官修史之专章。刘知几将史著类型分为两大类:一曰正史,一曰偏记小说。《杂述》篇云:"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本篇通说历代正史,篇末则称:"大抵自古史臣撰录,其梗概如此……自余偏记小说,则不暇具而论之。"通观全书,《史通》开宗明义之"自古帝王编述文籍",即是正史;"其余外传",则名之偏记小说。二者之区别,大抵正史以王言帝纪为中心,其  相似文献   

18.
卷十五《六国年表》魏文侯十七年(前408):"击(宋)[守]中山。""击"标人名线,"守"校改为"宋"。而集解云:"徐广曰:一云击宋中山。"既曰"一云",则知表中语非"击宋中山"。又卷四三《赵世家》云:"烈侯元年(前408),魏文侯伐中山,使太子击守之。"  相似文献   

19.
天许斋小考     
天许斋是晚明时期一家著名的书坊,它刻印了冯梦龙编纂的话本小说集《古今小说》,明泰昌、天启间刻本《全像古今小说》扉页识语云:"本斋购得古今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云。天许斋藏板。"天许斋又是一位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朝鲜时代的书目分作四类,即王室书目、地方书目、史志书目和私家书目,这大致构成了朝鲜时代的书目体系。朝鲜的目录学是在中国目录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据韩国尹炳泰先生《韩国图书目录史之研究》所列,朝鲜时代编印的目录有57种,而我在韩国又搜集了18种,共得75种。兹选出其中较为重要的二十六种编为一书,并略作解题如下。一、王室书目 1.《奎章总目》四卷徐浩修编写本此书是朝鲜时代正祖(1776—1800在位)初期奎章阁所藏中国本的图书目录。 "奎章阁"一名始见于中国。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二月设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