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子龙是明末云间派最重要的词人。他的词师法南唐北宋,尤得秦观《淮海词》之神髓,可称有明词坛之殿军,并开启有清一代词风。  相似文献   

2.
王也 《兰台世界》2016,(16):111-112
贺裳是清初著名的词人及词学评论家,他对纠正清初词坛浅俗词风功不可没。其《皱水轩词筌》详细阐述了贺裳"澹语入情、情景结合"的作词方法,为后人指明清晰的作词途径。同时在对《皱水轩词筌》等七十四则词话的考证分析下,也总结归纳出了其"语澹情浓,事浅言深"词学观及含蓄妥帖的词作风格。  相似文献   

3.
高春花 《兰台世界》2016,(8):99-101
《蓼园词选》的"传"与"不传"都与《草堂诗余》有关。这部以《草堂诗余》为主要选源的选集因《草堂诗余》在嘉道时期的冷落而湮没不闻;又因《草堂诗余》在指示门径方面的优势而被况周颐推尊。具"课本"性质的《蓼园词选》的沉浮显示了嘉道与光宣词坛嬗变的轨迹,也显示了《草堂诗余》接受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自从清初浙西词派宗法南宋、标举姜、张之后,清代词人普遍地崇尚姜、张,并且把姜夔视为"词仙"、"词圣",尊奉为南宋词坛乃至古今词坛的盟主。清代中叶常州词派崛起之后,虽有人对姜词提出非议,也并未能改变姜夔在词坛上的崇高地位。清代传刻传写的姜词本子多达三十多种,其影响之大超过其他任何词人,其流传之广甚至达到"家白石而户玉田"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全清词·顺康卷》为汇集一代词学创作的鸿篇巨制,对保存词学文献意义重大。其中的某些词人是清初山左词坛的一个重要词人群体,考证其生卒年,并对其小传中的错讹进行更正,对于梳理清初山左词坛词风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吴文英是南宋词坛继辛弃疾、姜夔之后的大词家。他的词集以毛晋的《梦窗甲乙丙丁稿》四卷本为常见,明抄本《梦窗词集》则鲜为人知。然而,明抄本的成书年代早于毛晋本,其价值也在毛晋本之上。  相似文献   

7.
雍正年间的直隶州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达200多年的明代,直隶州的数量没有大的变化。依据万历《大明会典》,明代的直隶州的数量一共是45个。其中24个州分布在广西、云南与贵州三省。这24个州多是不领县的(只有4个州分别领1个县),而且16个州是土直隶州,它们在明代一直是一种不稳定的特殊存在,但是一进入清朝,这24个州都不再是直隶州了。因此,从清代直隶州的标准来看,明代也只有21个直隶州。经过顺治、康熙两朝,这21个直隶州体制一直没有变化。因此可以说,康熙朝的21个直隶州体制是基本上沿袭了明代直隶州制度。但到雍正年间,直隶州在数量上发生了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赋予了它作为行政机构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词学专家龙榆生在词学衰微不振的背景下创办《词学季刊》,其目的是要联动词坛,流布新知,重振旧学,使传统词学在发展的困境中顺利完成现代转型。在刊物创办中,龙榆生编撰结合、邀约名家、联通互动的编辑传播策略,使得《词学季刊》在传统词学的传播构建上独具面目。其具有时代感的创刊理念和富有现代特色的编辑传播策略,对于今天小众化专业期刊的编辑出版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可 《兰台世界》2016,(2):84-86
王世贞是明代中后期的著名文学家,在戏曲、书法等领域也有很高成就,其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作品《艺苑卮言》中。《艺苑卮言》附录《弇州山人词评》,显示出王世贞开阔通达的词学观念,在中国词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欧阳明亮 《兰台世界》2017,(19):126-128
较之传统的词学传习方式,民国高校中的词体教学在教学方式、思想观念以及师生关系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表现出"词学"与"学词"的辩证统一、"词学教授"的双重身份以及新思想新文化对词体教学理念的深刻影响等诸种特点,并对现代词学研究者的培养、词坛风尚的流变以及词学学科的确立与完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漱玉词》是我国北宋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集。李清照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诗文都很有气魄和独创性,但其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词的创作上。她的那些真挚清新,脍炙人口的词作,不仅蜚声当时的词坛,而且对后来的词人也产生了不少的影响。《漱玉词》具有这样永恒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她符合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体现我们共同的审美理想,探讨这一审美理想形成的基础及其基本特  相似文献   

12.
在2010年中华书局版的《诵帚词集·云巢诗存:附年谱、传略》中,有关刘永济发表在《学衡》77期上的《新甲词》25阕词之系年还存有疑义。《新甲词》是刘永济任教东北大学期间见证其行迹与心迹的一组作品,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通过考订这组词的创作背景,并梳理刘先生在东北大学期间的行迹、交游及其中显影的心迹,便可见出此一阶段不仅影响了他"音调危苦,气格沉雄"的词风形成,更见出他学术精神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3.
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徐乃昌编《晚清词选》稿本中所收况周颐两首佚词,写于王鹏运去世前两月,堪称况周颐、王鹏运两大晚清词家的最后唱和。两首词中的诸多历史信息补充了况周颐及王鹏运现有的年谱资料,彰显出况、王二人在风雨如晦的时代久别重逢的庆幸与喜悦。此两首佚词之所以被收录进《晚清词选》,当与况周颐和徐乃昌的深厚交谊有关。  相似文献   

14.
贾若钒 《北京档案》2010,(11):51-52
直隶,就是直接隶属的意思.在明、清时期,"直隶"一词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地名,代表着京师周边府、州、县等地,在明代更是直接隶属于中央朝廷的一大片区域.清廷入关不久,直接成立直隶省,成为现今北京郊区县、河北、天津等地的一个统称.明显不同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名之处在于,"直隶"并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地名,而是一种以"官称"代替地名的称法,它是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实行行政统辖的一部分,是一种行政制度.  相似文献   

15.
闫晶晶 《大观周刊》2011,(50):16-16,9
在两宋词坛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词人和词作,但最负盛名的还是柳永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鲁话》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龙榆生先生说:“在苏轼'横放杰出'的词风没有取得广大读者拥护之前,整个的北宋词坛几乎全为柳永所笼罩。”,吴曾也在《能改斋满录》卷十六里说柳词"传播四方"也可以证实柳词普遍流传的情况。柳词传播如此之广并非偶然,而是具备了一定客观条件的。  相似文献   

16.
清徐松《登科记考》是一部研究唐五代科举制度史的重要著作,其"凡例"说:"宏词试文三篇,拔萃试判三条,是吏部选人之法,原无关于礼闱.惟《册府元龟》、《唐会要》宏词、拔萃皆与制科类序.《文苑英华》诗赋门宏词与省试同载,其《典同度管判》常非月名下注,引《登科记》月作自,是《登科记》载宏词、拔萃之证.今亦按年序人,以备一代之制."知徐《考》兼载吏部科目选博学宏词的登科者,凡登科年代可考者,即按年序入.  相似文献   

17.
历史名人的手稿、信札均属绝品,颇具价值。在古籍修复中要怎样既不违背“整旧如旧”的原则,又能够使这些名人手稿、信札经过修复后得到更好的保护,这是每一位古籍修复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本文以修复名人手稿《王龙唱和词》的工作札记为缘起,进一步探讨古籍修复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田天平 《大观周刊》2011,(50):18-18
苏轼在文学史上历来被看成是豪放派的第一人,苏轼的豪放词给当时以婉约词为主的词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然而,究其一生,他写得最多的还是婉约词,他的婉约词的特点是用清浅的忧愁表达旷达的心胸,用深沉的哀愁表达浓重的情爱。拓宽了婉约词的题材和内容,将通常只在诗歌中出现的内容移入词中,具有清新明丽、爽快利落等特色,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9.
纪信祠怀古     
王若冰 《档案》2014,(7):25-26
正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性命,是一位名叫纪信的将军舍身换来的。位于天水市中心的纪信祠,就是安放这位"忠烈将军"灵魂的地方。据《秦州直隶州新志》记载,创建于明初的"汉忠烈纪将军祠"是天水的城隍庙。既然纪信祠是城隍庙,纪信便自然是替全城百姓驱恶镇邪、保佑福祗的城隍了。纪信舍身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高祖本纪》中部有简略记述。  相似文献   

20.
《清史稿》卷69《地理志·四川》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潼川二州为府。"同卷《地理志·嘉定府》又载:"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六。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乐山县。"同一卷,对嘉定州(治今四川乐山市)升府的年代记述前后矛盾,一说为"雍正十二年"(1734),一说为"康熙十二年"(1673),相差达61年。读者要问,到底哪个说法正确?清嘉庆十七年(1812)版《乐山县志》卷2《舆地志·沿革》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府,仍置县曰乐山。"嘉庆二十一年(1816)版《四川通志》卷4《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