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书与读书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浅深耳。  相似文献   

2.
论书与读书     
少年读书,能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古今至文,皆血泪所成。《水  相似文献   

3.
名家私房书     
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为学者,读书如胡应麟,"饥以当食,渴以当饮";为官者,读书如宋真宗赵恒,"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然,读书所得之浅深,在阅历之浅深,便有隙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之别。书与人神遇,血脉相连如故交。  相似文献   

4.
《山东教育》2006,(10):58-59
在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的一年四季之中,最喜欢的莫过于初夏了。比如,在这月光如水的夜半,关掉电脑,静坐窗前,抬头细细地遥望那一轮明月,如朱自清所说:“一个人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竟是自由的人了。”忽然想起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那个绝妙的比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  相似文献   

5.
    
少年读书,如隙(xi)中窥(kui)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清·张潮《幽梦影》书是我的一只美丽的小船。在人生的海洋里,它载着我.驶向许多奇妙的港口、岛屿,甚至是险峻的礁岩。  相似文献   

6.
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圣许曰:文章必明秀方可作案头山水,山水必曲折乃可名地上之文章。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  相似文献   

7.
在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的一年四季之中,最喜欢的莫过于初夏了。比如,在这月光如水的夜半,关掉电脑,静坐窗前,抬头细细地遥望那一轮明月,如朱自清所说:“一个人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竟是自由的人了。”忽然想起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那个绝妙的比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诚哉斯言。读书如尘世变幻,点滴之间夺我心也!想起年少时分。家境的贫困和生活的艰辛,哪有太多的心思读书,一心想着放了学去地里割草、帮大人干点活儿。但是直到有一天,从城…  相似文献   

8.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中国)张潮如果你想从阅记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古罗马)塞涅卡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英国)培根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苏联)…  相似文献   

9.
强化文墨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随着韶华之逝、阅历之深,书会读出点自我心得来。笔者年逾不惑,未至“知天命”,可谓庭中望月,虽谈不上一马平川会难解之意、悟最上禅机,倒亦囊中探物知晓冬读经,以神专;夏读史,以时久;秋读诸子,以致别;春读诸集,以机畅。  相似文献   

10.
涛意语文,是一种极具个性色彩的语文。语文是“艺术的空壳”,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它要求尊重个体、高扬个性,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语文的形象意义远远大于语文的概念意义,语文的经典作品是常读常新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相似文献   

11.
浅说短文     
如同汉语及其他语种之文风,英语亦倡短文。英国谚语云:Brevityisthesoulofwit.(言以简洁为贵。)Cutthecackle.(去掉废话。)Hitthenailonthehead.(说明问题.)文短;并非浅、薄、寡、淡之谓。短文亦自可写得言虽尽而意无穷;篇终语了,仍令人惆们依依,思绪依然在作者笔墨之情致里,绿绕回旋,久之不去.英国语言大师FrancisBacon(弗兰西期.培根,1561——1626)所著《OFSTUDIES》“谈读书”),仅512字,便把读书之益,写的透彻入微,至理全赅.其用笔之深细、结构之严整、含蕴之深远,非一般胸臆所藏不富、却下笔万言、…  相似文献   

12.
<正>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似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学生时代硬着头皮啃《水浒传》,连重要的内容章节、好汉对应的名号都要反复背诵才能记住。少年快意恩仇,读来十分冲动,也因未经世事,品不出成年人的挣扎与妥协、城府与手段。现而今,过了隙中窥月的年纪,所视虽不曾如庭中望月般皎然空旷,但也望出了不少新的景色。  相似文献   

13.
王长福 《学语文》2011,(5):24-24
古今文人辞赋中对酒的歌吟咏赞可谓不胜枚举:或文雅如“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或浅近如“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或缠绵委婉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或粗放直露如“感情深、一口乔,感情浅、添一添”;或情真意切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似文献   

14.
李继高先生编著的《名人读书艺术》的内容特点:一是论及了读书问题的方方面面,如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等;二是书中论及的读书方法都是老作家、老学者的经验之谈,可学可行;三是借名人之口谈读书,有“名人效应”;四是本书作者在每篇文后所作的“提示”准确清晰。该书对人们的读书学习具有鼓励、指导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浅阅读,即一种当下流行的网上快速读书方式。由此我想到一个词“深阅读”,即传统的,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一种充满占色占香蕴味的读书方式。我认为只有将这传统与现代完关融合.我们才能成为新的读书e族。  相似文献   

16.
<正>古人读书以"静"为境。如"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说的是清静优雅的环境与读书人的心境相互衬托,人与自然浑然成为一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是说读书之妙境在夜深人静时;"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是讲读书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知不觉"已春深"了,读书与春天同醉;"眼前直下三千字,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阅历     
<正>"如果有天堂,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如是说。书籍为灯,伴人一生。生活阅历决定阅读所得,而阅读所得融进骨血,反之影响人以怎样的姿态阅尽世事万千。诚如张潮之譬喻,不同人读书"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阅历"是"阅读"的基石。经历、体验、人生感悟,过往的种种使人在读书时带入了自己的主观体悟,产生不同的联  相似文献   

18.
读书如望月     
读书如望月,是清人张潮的比喻,他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厅,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此言颇妙。月亮历来是高洁的象征,曹丕说“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张若虚说“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但月亮又最能引人思味,如李白说“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东坡说得最明白,“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商合”。望月而徒生感慨:广寒清虚,琼楼玉字,嫦娥起舞,月兔捣霜,良辰美景,才子折桂,都令人引起美的遐想。但月圆月亦缺,更  相似文献   

19.
藏书是一件乐事,读书更是一件乐事。“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陈继儒)书籍中别有天地日月。少年时代,要为升学读书;青年时代,要为职业读书;行有余暇,可以为兴趣而读书;学有所成,可以为研究和写作而读书;年老赋闲,又可以为消闲而读书。我几十年浅薄的读书生涯,大抵经历过上述几个读书阶段。“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黄庭坚)我爱读书,因为书是我最可靠的老师和朋友,书是智慧的结晶,文明的向导。“书可医愚”,终生有书相伴,生命会变得格外充盈和圆满。细想一下,在我个人的生命史册中,书的分量…  相似文献   

20.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红楼”三巧女价值再议郭树文这篇文字的题目,取自《红楼梦》里西洋“真真国”女孩的五言诗。《红楼梦》三位巧女,也有如天宇明月,不分今古,都有她们高贵的价值光彩;人们对她们的理解和感情,也像这诗句所作的咏叹,各自有或浅或深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