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我非常高兴能来到漂亮的厦门大学参加第八届中日大学校长论坛,并代表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致辞。首先,能在这里同日中众多大学及相关机构的各位代表共同参加本次大学校长论坛,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在此对各位在日中两国交流方面做出的诸多努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日中两国在经济、人员往来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今年,我们终于迎来了日中两国邦交40周  相似文献   

2.
《世界教育信息》2007,(7):91-92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6月6日在日本外务省与中国高中生代表团交流时说,加深日中两国青少年之间的了解将成为推动日中关系发展的原动力,希望这些高中生今后能成为推动日中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而成立于90年代初期的<日中教育研究交流会议>,也已经迈入第18个年头了.回望三十多年来中日两国交往的历程,虽然也有过一些波折和不愉快的事情;但总的来看,友好与合作仍然是两国关系的主流.我们在充分肯定中日两国官方为维护和发展两国友好关系所做努力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肯定两国的民间交流对推动和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好情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中日大学交流特别是重点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规模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特征表现为留学交流从单一的个体留学发展到校际共同培养,校际合作"强强"为主,产学合作有同有异,合作流向从"日高中低"逐步向"平行线"转变等.中日高教界应该抓住时代机遇,使两国的重点大学交流与合作再上新层次.  相似文献   

5.
2011年12月20日,由中国教育部和波兰科学与高等教育部主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波兰卜弥格大学联盟承办的中波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波兰共和国总统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波兰科学与高等教育部部长库德雷茨卡、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杨孟、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杨学义等出席论坛开幕式。与会代表回顾了两国在交流与合作方面的悠久历史及卓越成果.希望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来自中波60余所高校的校长围绕“联合学术合作与学生流动”、“科研合作与学生培养”两大议题,就中波教育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两国院校积极展示已有的合作成果.并愿共同努力推动宽领域、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会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波兰卜弥格大学联盟就落实合作协议内容、进一步促进中波教育合作与交流等内容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多项共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俄罗斯当前正处于伙伴关系的全新发展时期,两国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在人文领域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文章运用统计、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方法从两国伙伴关系出发对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中俄两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要主动采取措施应对两国政治和经济社会的新要求,还应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积极性,服务于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全面建设。后续研究者可在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面对的挑战与对策做更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国间的交流也日趋频繁。特别是作为邻国的中日两国的交流更是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将复杂的日文用恰当的中文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是日中翻译面临的重要课题。"句子成分转化"作为日中翻译中的基本翻译技巧,是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句子成分转化"的研究对日语学习者和日中的交流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日本日中友好会馆的邀请,4月8日至15日,以中国教育报刊社社长刘川生为团长的中国教育代表团一行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两国交流活动频繁。此次日中友好会馆邀请中国教育代表团访日,旨在推动两国在教育尤其是留学生工作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访日期间,日本文部科学省国际统括官白川哲久,日中友好会馆会长、日本前副首相后藤田正晴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并就进一步发展日中友好交流,尤其是教育交流工作与代表团交换了看法。后藤田说,教育是日中友好会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会馆下设的后…  相似文献   

9.
《职业技术》2005,(8):12-12
日前,教育部部长周济会见了意大利教育、大学和研究部部长莫拉蒂女士,就两国教育合作与交流举行了会谈。会谈中,两位部长就进一步发展两国教育合作与交流达成一系列共识,并确定了包括高校开设联合学位课程、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语言教学、在各自学校举办语言和文化友好周等多个新的合作与交流项目。  相似文献   

10.
《世界教育信息》2010,(10):F0002-F0002
2010年8月25至27日,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在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市的阿尔伯塔大学共同举办“中加研究生教育论坛”,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加两国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暨庆祝中加两国建交40周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俄罗斯都是世界上的大国,两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伴随着两国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一路走来。目前,可以说睦邻友好合作与战略协作伙伴构成了中俄关系的主旋律,两国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健康、稳定、新型的国家关系。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也已经步入了成熟之年,并获得了新的生机。今天我们回顾中俄(包括前苏联)教育交流与合作走过的历程,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对今后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开展会有所裨益。一、与前苏联的教育交流我国与俄罗斯(包括前苏联)教育交流由来已久。民国建立后,北洋政府就曾派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法国现行高等教育学制及近期的文凭和学位制度改革,说明其改革背景.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欧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成员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共同圈".法国作为欧盟的轴心国,积极主张协调统一欧盟高等教育学制,并于2005年秋季在大学开始全面实施新的欧洲高等教育学制.本文还就中法两国高等教育学历和文凭的互认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澳两国教育交流合作关系发展良好。两国在教育市场和资源方面互补性明显,合作潜力很大。中澳政府间及民间各级各类教育交流与合作活跃。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教育资源输出首选目的国,澳大利亚亦成为我国教育改革重要借鉴对象。为深入了解澳大利亚教育进展和中澳双边教育交流合作的最新情况,本刊记者对澳大利亚驻华使馆教育公使衔参赞万胤忠(lain Watt)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4.
《世界教育信息》2014,(5):F0002-F0002
正2013年11月18日,中美高水平大学校长圆桌会议在美国芝加哥召开,我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创中美两国大学的美好未来》的主旨讲话。此次会议由芝加哥大学、莱斯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同发起,来自美国的杜克大学、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大学、莱斯大学等11所高校和来自中国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2所高校的校长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来自中美两国的20多位大学校长围绕"当代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和"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刘延东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中美大学的合作交流搭建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12月9日,日本广岛大学牟田泰三校长率团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访问,该校李未校长与牟田泰三校长签订了两校校际合作协议和学生交流附属协议,双方就两校之间可以开展交流与合作的项目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探讨,并就开展强强学科合作以及共同培养双学位研究生等学术交流事项达成了  相似文献   

16.
中泰两国友好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两国的友好交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前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双边关系由战略性合作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水平。中泰两国能够保持长期友好关系持续稳步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泰国的视角看,有泰国皇室领导人、泰国华人、泰国地理位置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大平正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坛著名政治家 ,他在担任日本自民党和政府的一系列重要职务期间 ,对日中关系曾发表过自己的认识和主张。根据这些认识 ,他在日中邦交正常化过程中 ,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为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 0 3年1 2月2 2日,我校党委书记黄介山教授赴韩国木浦市出席了大佛大学专门为他举行的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迄今为止,黄介山书记是荣获韩国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的第二位中国人。韩国MBC和HBC国家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黄介山教授自1 967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在我校工作期间,担任了校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兼校长等重要职务。鉴于他在办学治校、学术研究和个人修养上的显著成绩,以及他为促进中韩教育交流、广西师大与大佛大学两校的交流与合作做出的积极努力,韩国大佛大学报经韩国教育部同意…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2013年10月31日-11月2日,第八届中日大学校长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中日携手共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可能与途径"。来自中国和日本的130余名校长、政府官员和学者就中日两国大学如何携手共同推进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展开了讨论;对如何积极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加强中日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  相似文献   

20.
中俄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文章立足于中俄两国高校多年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和基础.梳理了两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方式,并结合现阶段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探析了两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指明两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各自的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