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燕德丽 《考试周刊》2013,(45):162-162
高校公益性学生社团以志愿服务为目的,是一群具有高尚的思想觉悟、熟练的专业技能、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志愿者自愿为学生和社会提供无偿援助,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载体。公益性学生社团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有效开展公益性社团文化建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谈高校学生公益性社团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公益性社团是高校新兴起的一类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平台,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学生人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高校学生公益性社团的性质和作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公益性社团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益性学生社团参与志愿服务,动员社团成员服务社会,成为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以公益性学生社团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和访谈法,探究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社团的资源动员的过程.发现公益性学生社团对学校资源的动员是一种"组织性动员方式",其特征是动员者和被动员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隶属性质的组织纽带;对社会资源的动员是"社会化动员方式",通过直接面向社会,采取市场化的方式,通过基于共同价值观的协商与承诺方式获取社会资源;对人员资源的动员是"责任感召和旨趣吸引方式",通过在校园内公开宣传来吸纳会员和招募志愿者.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专业社团活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它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设校园文化、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学生专业社团工作的重要性、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与发展的策略以及对高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思考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数量、类型和规模逐年上升,社团的组织形态和活动方式也各有特色。国外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起步较早,管理比较规范,学生社团呈现出较强的"社会化"特点,通过校企共建等模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成立的申请和审批方式、发挥学校与社会间的桥梁作用、经费的筹措方式等方面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建议将校企共建作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一个基本思路,通过高校加强引导、规范制度建设、提供经费保障等措施,促进校企共建学生社团走品牌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6.
夏月 《成才之路》2022,(3):13-15
新形势下高校社团蓬勃发展,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社团同其他政治社会化路径一样,对于塑造学生公民意识、落实教育理念乃至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主体间性理论的哲学意蕴、高校社团的发展现状、高校社团发展背景下公民意识的培养途径三方面,对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社团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塑造进行探讨,指出要做...  相似文献   

7.
伴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不断发展完善,学校内班级和学生会等正式组织功能出现了弱化趋势。相比之下高校学生社团在联系学生、组织学生等方面的功能优势不断凸显。本文以公民社会的视野分析了新时期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重新定位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公民社会背景下学生社团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合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是拓宽高校德育工作手段及构建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可以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组织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来实现二者的有效联合。社团发展模式中固有思维的制约、视野的相对狭窄、社团自身的管理存在弊端及社团的发展受重视程度不够,是制约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合体系建立的障碍。促进高校公益性社团发展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制定明确章程、开拓发展渠道及建立核心价值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越来越多的高校兴建新校区,而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跟上高校物质文化建设的速度,处于"自发"阶段.本文从学生社团的角度来解析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从学生社团与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新兴校区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学生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与如何发挥其独特作用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校语言社团的建立,对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适应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除了通过课堂学习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外,还可以参加语言社团,提高综合能力。语言类社团发挥着第二课堂的作用。近年来,语言类学生社团组织不断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并分析高校语言类社团组织现状,找出现存问题,并从高校加大对语言类社团重视、社团自身完善建设、指导老师职责等方面入手,解决上述问题,推动高校语言类社团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公民意识体系的完善,必将带动整个社会公民意识的提升,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公民意识体系的内涵是具体的又是历史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体系应主要包含六个方面的的基本要素以及四个方面的时代因素。构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体系,则需不断更新观念并且要借助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力量,班主任团队的发展,对学校转型性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经过十年的改革实践,我们探索、形成了通过理论与寒践、个体与团队、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基地学校与联系学校之间的双向滋养,实现智慧型班主任团队发展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个社会结构在变化,一个"政府(国家)--市场--社会"功能分化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正在呈现,用公民社会理论的分析架构(理想类型)剖析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已经具备了有利于公民社会发育的环境因素,进而构筑了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里,显然可以分为:城市的公民社会和农村的公民社会。透明政府建设也可以相应地分为城市透明政府建设和农村透明政府建设,两者合二为一,共同构成了我国透明政府建设的主体框架,只有把两者都建设好了,才真正的符合透明政府建设的宗旨,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单纯依靠政府“自上而下”地推行透明政府建设,必然会导致透明政府建设失去基础性的支撑力和发展的张力。因此,要把透明政府建设好,就必须通过完善村民自治,推进“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进路的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的核心是公与私的良性互动,公与私的良性互动在于公民社会的主体--公民对于公与私关系的处理.其中公权与私权、公利与私利、公德与私德以及公民与私民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是关键.这四对关系是公民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面对的基本关系,也是衡量现代公民社会的标准.处理好这四对关系是每个公民对公民社会建设的贡献,也是公民社会发...  相似文献   

16.
价值与模式:历史视野中的我国公民教育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贝  周光稷 《教育学报》2007,3(4):63-68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和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即使当前的公民教育研究看上去与“公民社会”理论的话语体系相对应,中国公民教育的建构也远非如此简单。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所依托的,不仅是中国当下正在建构的“公民社会”蓝图,还有百年以来中国纵横交织的现代化历史,以及东西方学术冲突融合的积淀,这些因素深远地影响了我国公民教育构建的价值和模式。只有明晰当前我国公民教育各种理念的历史来源及其合理性,公民教育的展开才能具备现实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西方社会。从古典时期至近现代的市民社会理论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市民社会理论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人文要素,这些要素是构造社会自主交往和自治机制,孕育民主法治体制的核心价值。因此,市民社会的现实发展和理论创新对于推进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文化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民道德责任属于社会文化软实力的范畴,可以促进人们的精神自律和自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需要公民的良知自觉,为什么构建和谐社会要强化公民的道德责任,并提出了强化公民道德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谐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缩小社会差距,推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政治进程;有助于传播先进文化,增强社会活力。应解决江苏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加大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力度,这对构建江苏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道德思想,就是让他们在校园内做文明学生,在社会上做守法公民,具有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的能力,具备做合格蓝领的思想道德素质。文章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