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雷跃捷  柴玉 《新闻前哨》2007,(10):104-104
雷跃捷、柴玉在2007年第8期《新闻与写作》发表文章,对预测性新闻和预告性新闻的主体进行了分析。预测性新闻是对“未来事件”的报道,或者说是依据现在或过去的事实,对事物或事态前景所作的报道,如通常有关某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多少的报道,就是典型的预测性新闻。而某国领导人将于何时出访某国与何时在何地将举办什么活动等消息,就是预告性新闻,是对已经决定且即将发生的事实的预先客观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拜读贵刊2005年第9期夏雨禾先生的《透过“疫苗事件”看新闻报道的风险性》一文后,笔者觉得该文有夸大“疫苗事件”报道风险性之嫌。所谓“报道的风险性”,属于报道真实性的范畴。就“疫苗”报道个案而言,报道的风险性就是整个事件报道过程中,把疫苗作为“假疫苗”、“问题疫苗”、“夺命疫苗”报道而可能产生的不良传播效果。考察整个“疫苗事件”的报道过程,把新闻报道的风险性归结为新闻时效性俘虏客观性;媒介公正立场的缺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功近利、妄加猜测、不负责任报道行为;解决问题缺乏科学.对新闻事实过早的“盖棺定论”而使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等原因,都有失公允和简单,值得深入探讨。从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看,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涉及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胡丹  唐天啸 《新闻知识》2005,(11):70-71
网络“新闻专题”,指的是网络编辑基于对某一个新闻事件或某一新闻主题价值大小判断的基础上,将相关信息挑选出来以后将其组合、编排成为一个整体,使之作为一个特设栏目在线驻留,供网民浏览阅读。网络新闻专题通常是针对重要的、往往是正在发生和发展的新闻事件报道所做的一种报道。如此处理方法,网络媒介往往能方便受众参阅多方面的新闻及意见性信息,  相似文献   

4.
朱天香 《新闻前哨》2005,(12):45-45
非事件性新闻是相对于事件性新闻而言的。事实表明,非事件性新闻中,其实是有新闻事件的。我们探索非事件性新闻的事件化报道,其要领就是将非事件性新闻中的事件“拎”出来。 把问题“拎”出来 有些非事件性新闻在一个时期内处于平静的状态,就像平静的湖水中有危机,有问题。这些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有时反映在多个地方,多个事件上。把问题“拧”出来,就会一石击起千重浪,就会成为读者关注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席文举  薛洪 《传媒》2002,(4):27-28
“新闻活动”就是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发掘新闻事件社会效益的同时,利用新闻事件潜在所涉及的经济领域或经济事件,对某一个新闻事件进行追踪报道,以期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对该事件所涉及的经济效益进行挖掘,最终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现就报纸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如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闻活动日益丰富和延伸,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无论是负面报道还是正面报道,记者吃“闭门羹”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所谓非事件性新闻是指报道的新闻事实不是以单一的、具体独立的某一事件的形态呈现,而是一个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是多个事件的综合。这类新闻样式时空跨度大、信息丰富、价值多元、主题具有多义性。它是一种总结、回溯性的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如何”等问题。在新闻实践中,总结成就的报道、经验性的报道、工作报道、  相似文献   

8.
传统新闻的分类依据新闻的发生地区、新闻的性质、新闻的特点及新闻传播手段作出不同的区分。近年来理论界又提出“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概念,并且对“非事件性新闻”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新闻提出疑义。   本文所说的“现象新闻”亦是针对“事件性新闻”而言,它与“非事件性新闻”有相同之处,但又不是“非事件性新闻”的代名词。   所谓“非事件性新闻”的概念,按照理论界的界定,是指对许多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后的新闻,其特点是时间上具有阶段性而非具时性,内容上具有综合性而非单一性,例如目前我国报纸尤其是党报…  相似文献   

9.
一 些重要新闻事实因得不到及时反映 ,报道和传播就成为旧闻或历史。那么 ,如何报道已过期的重要新闻呢?笔者以为可以从扬长避短 ,避急求深 ,转化为非事件性新闻 ;撰写记者述评 ;撰写一定程度的新闻评论 ;通过人物访谈把整个事件凸现出来 ;留意发展 ,抓住新闻由头以及作后续报道等多个方面作努力。扬长避短、避急求深 ,转化为非事件性新闻重要新闻体现在报纸上的新闻文体 ,以事件性新闻为主 ,其新闻价值受新闻事实所发生的时间的限制。而非事件性新闻 ,时效性差 ,但指导性强 ,报道的是一个阶段持续发展的事物 ,时间概念在“前一个阶段” ,延…  相似文献   

10.
按照新闻事实的不同属性.深度报道属于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比,它关注的只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事件的过去时。深度报道是一个总结、回溯性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平时见诸媒体的各种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工作报道或解释性、研究性报道,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往往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深度报道一般是先从已经发生的事实中提炼出主题.再策划采制报道,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1.
安冬 《青年记者》2007,(3):85-86
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又译“新吉纳主义”,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被认为是20世纪新闻学界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20世纪60年代是新新闻发展的高峰时期。新新闻主义的典型特征就是报道介入事件当中,并作详尽分析,真实刻画人物心理和事件发生的场景,重视细节的描写,简单来说就是用学的笔法来写新闻,即所谓的“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刘冰 《青年记者》2004,(9):52-52
什么是“观点新闻”“观点新闻”,简言之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观点新闻”属于深度报道,但又不同于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通过策划,挖掘“冰点”背后的新闻,使之成为“热点”;或对大多数读者关心的问题和事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意义的挖掘和“炒作”,包括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前瞻性报道等。“观点新闻”则不同,它不用炒作,也不用有组织有计划的策划,就是对某一固有新闻素材带有记者独特认识的报道。它一般也用不着连续报道,三五百字就可以解决问题。“观点新闻”也不同于言论,它首先是新闻,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  相似文献   

13.
许敏 《青年记者》2006,(22):32-33
今年6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150分钟的早间综合性资讯节目《朝闻天下》,该节目中有一个板块叫做《今天早知道》,所播出的新闻皆为尚未发生、当天即将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预告性新闻。对于预告性新闻的争议一直存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制作一个板块专门播报预告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做出报道,应该是一种永恒的追求。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谁都不能保证永远在第一时间得到新闻线索。那么当事件已然变为“过去时”,我们就不仅要重视新闻的第一落点,而且要追踪新闻的第二、第三落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文字报道可以通过上百、上千甚至上万字的无声语言向读者详尽阐述事件的原委,电视新闻可以通过连续的有声画面向观众讲述报道内容的方方面面,而图片新闻只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几十分之一秒的瞬间镜头在通常只有几十个字的说明文的辅助下来展现所要报道的主题。摄影记者要想让自己的“瞬间工夫”在读者的记忆中留下痕迹,只能靠平日里“厚积”、关键时“勃发”来实现。培养“形象”新闻敏感摄影记者除了应与文字记者一样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外,还应对“形象”新闻有较强的预见能力和驾驭能力。重大的突发新闻爱好者2003/8性、事件性新闻,是新闻摄…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理论分析,事件性新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离实际、生活、群众近。有人以为,深度报道和事件性新闻,二者难以兼顾。其实,深度报道也可以反映事件性新闻,是实现新闻作品叫好又叫座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事件性新闻是指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突发事件或含有实质内容的信息报道。这类新闻有着明显的新闻特征 ,时效性较强 ,易于被人直观发现 ,也容易操作。而非事件性新闻即软新闻是以生产、经营、科研、学习和其他各项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做法等为内容的报道。此类新闻题材本身不是最新发生的 ,而是已经存在一段时期。它没有完备的主体内容 ,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时限 ,它所报道的事实的“新闻质”是隐性的 ,这些决定了此类新闻的报道难度。然而把软新闻进行“硬化”报道 ,使软新闻即非事件新闻经过“硬化”操作之后 ,便…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在20世纪20年代末于美国出现时,指的是解释性报道。记在报道新闻的同时也用事实来解释新闻的意义,反映主观力量。后来,深度报道演化为一种新闻理念和独特的报道要求。从体划分来说,它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和组合报道。这些种类繁多的报道形式,已经成为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的“常规武器”。尤其对于主流报纸来说,深度报道的分量和比重越来越占优势。仅以解释性报道为例,在美国,“一些名的大报,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解释性报道占了70%以上的版面”,“而西方其他国家,英国、法国、日本,一般都占据50%左右的版面。”(1)再如调查性报道,以“揭丑”称,在美国影响甚大,尼克松政府的水门事件、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克林顿的拉链门事件、小布什政府的情报门事件,都是调查性报道的杰作。  相似文献   

19.
现象性新闻是对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某些热点现象进行的报道。和传统的“一事一报”的新闻报道模式不同,现象性新闻报道所报道的事实往往能够集中反映某一类现象的若干个事实。现象性新闻不同与一般的事件性新闻,也不同与我国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典型性报道。事件性新闻一般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往往有一个完整的情节或事件发生、变化的过程。选材较为单一。典型报道则要求新闻事实涉及的人或事要极具代表性、典型性,并且题材集中单一。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编辑,他在新闻工作中的作用往往具有局限性。因为不在采访一线,对事件性新闻的编辑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如果想采取主动,把劣势变优势,真正让编辑的指挥棒转起来,就要在非事件性新闻上下功夫。《黑龙江日报》五版“今日点击”和七版“全省各地”,近几年在非事件性摄影报道突出主题策划方面,就作了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