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林莽先生是当代中国散文诗发展的标杆性人物,是新时期散文诗创作的精神坐标,也是一位具有文学史意义的散文诗作家。他数十年来不断进行散文诗的艺术探索和理论建设,其作品形成了散文诗的现代性、为世界喊疼的现实关怀、凝重苍茫的穿透力和对话性叙事的风格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旧诗的格律在崩溃,急需找到一种新的形式来弥补旧诗的缺陷,以反映新的时代精神,这就是自由诗和散文诗。刘半农较自觉地介绍外国散文诗并写出最早的典型散文诗作品;周无是首次从理论上解释散文诗这一新概念的。文学工作者除介绍散文诗的理论外,还不断地翻译介绍外国散文诗作家及其作品。经过“五四”文学革命的洗礼,散文诗已得到了人们的承认,并取得与自由诗同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在新诗革命特定时期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具有诗化和散文化的双重特点,特别是在外形上具有散文的形体,在文体功能上与诗的抒情功能有殊途同归之处。20世纪中国散文诗经历了从散文化的诗到诗化的散文的发展轨迹,其文体建设经历了一条曲折之路。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散文诗的非独立文体的存在方式一直影响着新诗的文体建设,加剧了新诗的“自由化”和“散文化”。  相似文献   

4.
从译介到创造:散文诗在现代中国的发展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诗”是外来的文类品种。“五四”时期,现代知识者一方面从西方译介大量散文诗,另一方面也积极尝试散文诗的创作,使中国散文诗迅速完成了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的进程。从“译介”的研究视角,我们既可以厘清散文诗作为“现代性”而独具的文体内涵,又能揭开这一外来文类在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获取成长因子的奥秘,进而粗略勾勒了中国现代散文诗发展的流变史。  相似文献   

5.
散文诗引入中国将近百年,却依然无法摆脱挥之不去的文体身份焦虑。1980年代以来,一种旨在为散文诗伸张身份合法性,主张散文诗独立于散文和诗的观点开始被广泛接受。然而,对于散文诗而言,致力于辨析、确认和探索散文诗文体独特性也许更为重要。事实上,“文体转译”和“文体溢出”提供了两个观察散文诗文体特征的指标。散文诗作为一种“镜像文体”,不仅具有巨大的细节涵纳性和技法弹性,更映射着写作者的精神视野和人格情怀。  相似文献   

6.
近三十年的散文诗,因为诗坛老将的引领与带动,“我们”北土城散文诗群的横空出世,散文诗载体建设的加强与散文诗批评的“在场”,已然形成了其繁荣与发展的几大亮点.在人文根柢与审美定性上,一方面,宇宙、自然或生命在散文诗中得以多维呈现;另一方面,文史哲或现实在散文诗中得以共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散文诗发展分三个阶段:一、“五四”前夕的尝试期。以沈尹默、刘半农、鲁迅为先驱。其特点是形式多样,没有规范,游离于诗与散文之间,有旧诗词脱胎的痕迹。哲理性散文诗比重较大。二、20年代的繁荣兴盛期。几乎所有的著名作家都有散文诗问世,大多是名篇佳作。其特点是抒情性散文诗有发展。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有象征手法的引进,寓言典故运用,抒情独白方式加入。奠基作《野草》的诞生,使散文诗成为独立的艺术品种。三、三四十年代的中落期。一些成就很高的作家鲁迅、冰心、朱自清已很少写了,但也有象何其芳等一批新人崛起。其特点是主要抒写时代的苦闷,表现手法有新的探索和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散文诗的发展经历了辉煌而又艰辛的历程。一方面,诗人们以独具艺术个性和人格魅力的创作实绩构成了中国散文诗创作的繁盛景观;另一方面,中国散文诗创作存在诸多虚弱和病态的症状。这一喜忧参半的现状,凸显了以系统的散文诗理论来指导创作的必要性。王志清先生的《散文诗美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该书体系严密、思想深刻、语言精美,在散文诗艺术理论方面颇多建树。本文试图从著者对言象意的阐说和对真善美的沉思两个层面揭示此书丰富的理论内涵,并发掘它对当代散文诗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散文诗由于体裁的模糊性与创作者群体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中国现当代的新诗领域,一直没能占据应有的一席之地.也许是宿命使然,我们在2009年3月14日成立了“我们——北土城散文诗群”,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文坛的“冷暴力”,更是为了通过自身的知耻后勇追寻散文诗的价值重估与另眼相待.“我们”所守望的散文诗,不仅是一种流派追求,更是一种觉醒后的理想与担当.“我们”坚持散文诗也属于新诗的范畴,应该与分行诗同分现代汉诗之秋色.为此,我们以“大诗歌”作为创作理念,提倡“意义化写作”的创作实践,通过为多家杂志选编散文诗专页、专号,创办分行新诗与散文诗的合集《大诗歌》等努力,我们的坚持已经受到了中国诗坛的关注.我们还将继续前行,以我们的作品,换取散文诗与分行诗并驾齐驱的现代汉诗发展版图.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美国散文诗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理论话语以及散文诗的创作和阅读接受方式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叙事性的介入和散文诗人的成功实践,极大地丰富了诗歌“主情”的美学特质。作者以美国诗人拉塞尔·埃德森散文诗作品为例,解读在人物塑造、话语模式、叙事情节和结构方面体现出的独特叙事性,并探讨这种实验探索性的散文诗创作如何使当代美国散文诗文本呈现出浓厚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我们”散文诗丛对当代散文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其诗学理念和实践将散文诗的建设推到了更高的层次,在这套丛书中散文诗的意象化特征非常明显,对散文诗审美理想的追求具有建构的功能。而意象是散文诗诗性的最直接体现,其意象原型主要有自然生态、地域家园、现代情绪等三种,这三种意象原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象主题,在不同诗人的具体创作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诗人们运用意象表现其情感体验,充分利用了意象的审美功能,意象组合的审美合力,完成了意象表现的最高境界,即意境的审美交融,对于意象建构下的美学理想的追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对“我们”散文诗群提倡的“意义化写作”的贯彻。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文学革命从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新诗”观念.所谓“新诗”,在诞生之初,便与“散文诗”的概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五四时期的诗人在探讨“新诗”的特征时,虽然有偏重于韵律或文法的差异,却往往借用“散文诗”一词作为“新诗”的另一个命名.之所以如此,因为“散文诗”一词表达了当时人“新诗”观念两方面的图景:语言的散文化和诗体的散文化.“散文诗”的这个概念内涵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需要塑造出来的.后来的研究者往往把此时的“散文诗”误读为现在的散文诗概念.不过,在杂志栏目从“诗”、“新诗”到“散文诗”的设置变化中,不难发现“散文诗”的文体意识正在当时潜在成长.但也正是在这同一过程中,“散文诗”这一本身似乎蕴含着矛盾的概念,正促使人们进一步赋予其特殊的诗体内涵.  相似文献   

13.
潘英 《现代语文》2007,(5):48-49
蔡丽双的散文诗大致可分为抒情散文诗和哲理散文诗两种。她的抒情散文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在对“美”的追寻中熔入了深刻的生活感受;她的哲理散文诗将自己的发现同生命的体验结合在一起,在对“爱”的表达中体现了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散文诗文体溯源与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自成体制的文体(诗体)类型,在它宽阔的光谱带上涵括了一切“用散文写的诗”。散文诗文体(诗体)的产生几乎可以追溯到与散文和诗同样久远的年代,中外散文诗生成、发展的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现代散文诗文体的诞生虽受外国现代散文诗影响,但对民族文学传统的承续是其根本性的渊源。  相似文献   

15.
当下散文诗的悲哀,是真情的缺席。散文的自救,散文诗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以血性真情来灌注,别无再好的选择!散文诗是生命写作,是真情投入,是生命最深处的秘密和轨迹的神圣展示。散文诗主情的审美命题和血性本色昭示我们,散文诗急需要为真情招魂。而对症当下散文诗的病弱,笔者以为“真情”有三方面的涵盖:真情是一种“生活代”、“平民化”、“诗性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当代散文诗名家郭风的艺术风格,从“自然的陶醉”、“童真的视角”和“哲学的扬弃”三个重要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论析,指出“散淡”是作家的个性特征,也是他散文诗作品的风格特征。并进一步指出,象郭风作品所体现的“散谈”、“怡人而不累人”,正是散文诗所应有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诗人耿林莽在《为了散文诗的繁荣》一文中说:“散文诗从诗歌撷取了它的精魂,从散文借来了舒展轻松的衣衫,从绘画吸取了丰富的色彩,从音乐找到了轻柔或昂扬的和谐节奏……”散文诗是融合了各种艺术精华的独立文学体裁,其中“诗性”是核心,小巧美、蕴藉美、空灵美、意境美、理趣美和音韵美是艺术特色。这里撷取散文诗中的几篇佳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散文诗诞生于"五四"时期,散文诗在中国发生的助推力之一是中国诗人、作家对外国散文诗的译介.译介带给中国诗人、作家对散文诗在多种层面上的认识与理解,为他们创作散文诗提供了丰富的范式."五四"时期,大多的散文诗译者同时也是散文诗的创作者,通过译介时对散文诗的阅读与感悟,中国诗人、作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哲理的散文诗.他们受...  相似文献   

19.
散文诗是现代诗歌的重要样式之一,但从它的发展历史看,散文诗在取得了许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尴尬,需要对其特征和发展路向进行重新思考.要促进散文诗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是关键,同时要克服同质化倾向,协调“无我”与“唯我”之间的矛盾.而在这些方面,一种被称为“我们”的散文诗主张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散文诗是一种抒情文学体裁,是中国文化消费和文明传承的重要文学形式.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探索,中国散文诗逐渐走进当代文坛关注的视野,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学意义.2012年的中国散文诗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呈现出一些新气象,标示了当下中国散文诗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2012年散文诗的成就,除了发表了大量作品外,更主要的是散文诗理论上的自觉,具体包括:文体意识、精品意识、艺术审美特征的建构和发掘.此外,区域文化语境中的散文诗,也为未来散文诗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