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前不久,收到了陈兆祦老师给我寄来的<现代档案工作实务>一书,这正是我早就向往能够买到的一部书.认真读起这部书来,真是受益匪浅.我认为,这部书具有全面、新颖、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藏入心中     
我的藏书是我的最爱,也是我最大的烦恼.说是最爱,是因为不论我处境如何,这些书总是我最好的精神支柱;说是最大的烦恼,是因为屋窄我至今还不能把它们安置得"井然有序",由此而引起居室杂乱、找书不便.我的藏书,虽然为数不少,却缺乏形式上的"皇皇巨著".几十年来,我买书藏书的着眼点,首先在于书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印数不多的书常常是我着意收罗的对象.一般图书馆都会收藏的书,譬如说某些畅销书,某些大部头,我基本上不买,我认为这些书我需要时随手可得.  相似文献   

3.
有书的日子     
有书的日子,即使无钱,也并不难过.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在许多如意和不如意的日子里,书给了我直面人生的力量和勇气.  相似文献   

4.
品位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前吧,在一次报告会上,遇到了一位来自台湾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写有不少作品,与会的身份却是书商,他的体会是做书比写书更有乐趣.会上他谈的是童心问题,到底谈了一些什么,我已毫无印象,但其中有个和童心无关的细节,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他说:"从第一本书开始,凡是我做的书,书角都是圆的.我不能让书角触痛孩子细嫩的皮肤."  相似文献   

5.
我有幸在东北师大附中读了三年书,更有幸在母校教了14年书,先后17年,受益匪浅.让我受用终生的是附中培养了我爱书、读书、聚书、用书的兴趣和习惯.  相似文献   

6.
朋友极喜欢安妮宝贝的书,一册<清醒记>在手,如醉似痴.她给我发来短信说:我读安妮宝贝的书,身后阳光明媚风清冷.对此我能理解,有一类书,读了以后,纵使阳光再明媚,也会觉得冷,越读越冷,越读越惘,安妮宝贝的书亦如是.  相似文献   

7.
爱看书的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用 《出版参考》2004,(35):34-35
我爱书,爱看书的广告. 我看书的广告,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时父亲病故,家境困难,买不起书,只能到书店站着看不花钱的书,看报纸杂志上的书的广告.  相似文献   

8.
被遗忘的书     
<德国古典短篇小说选> 歌德、席勒等著,刘德中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2月版, 印13000册.定价1.20元. 我十六七岁时,正值"文革"前期,很爱读书,但书太难找了,结果是碰到什么书读什么书.书来得偶然,当然读得也毫无计划.现在想来,凡是那时碰到的书,都可说与我有点"缘分".<德国古典短篇小说选>就是其中的一本.书中的10篇作品,均作于19世纪,有6篇我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9.
译制片的老"粉丝" 2005年,我的书《我的配音生涯》在上海书展签名销售的时候,上海女作家程乃珊排了两个钟头的队来买我的书.她如果直接来找我,我一定会把签了名的书送给她,可她像个普通读者一样排了队.这令我感到不胜荣幸,也很欣赏她的做派.她不愧是个"资深的影迷".  相似文献   

10.
虽则古人有晒书的雅趣,我却从未有晒书的习惯.归根到底无非是因为囊中羞涩不曾添得许多书.今年春天却破例大大地晒了一番书. 说起缘起,十分匪夷所思.因为楼上芳邻,家里开着水龙头去上班,以至于水漫金山,殃及池鱼,连我家阁楼上的书都一并遭了殃.  相似文献   

11.
写了很长时间的书评,我也略有心得,书评要有质量,就要弄清楚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要表达什么,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不是说有了这个基础书评一定是好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它书评一定是失败的.《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一书似乎在挑战我,书中以多个主题在岔开我的思维线路,我常常看得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2.
读书     
我先有感觉后有思考,这本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但这一点我比别人体会得更深.我不知道五六岁以前都作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是怎样学会阅读的,我只记得我最初读过的书,以及这些书对我的影响:我连续不断地记录下对自己的认识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张伯海 《传媒》2008,(7):49
辽宁期刊协会的同志从沈阳来北京,将<辽宁老期刊图录>一书的清样拿给我看.读过之后,我深感他们从事了一项繁重而卓有成效的劳动,完成了一本很有价值的书.  相似文献   

14.
就在我准备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个朋友的电话打了进来,他们公司在元旦的时候准备搞一个晚宴,邀请我去参加,我满口答应下来.朋友的公司在民营书圈里并不知名,一年策划十几本财经书,数量并不多,但这一年的书卖得却出奇的好,一年下来,赚了个盆满钵满.最近一段时间,他会经常送我一些有关股票的书,然后兴奋地告诉我:今年的股票是大牛市,我们策划的这些书都卖得特别好.送你两本,你要想买股票就看看,一定会有用的.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月9日,浙江教育出版社“蒲公英科学绘本系列”销量破百万册庆典暨浙江教育出版社与亚马逊中国“蒲公英”品牌推广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图书订货会展场举行.浙江教育出版社宣布由其引进出版的“蒲公英科学绘本系列”总销量突破百万册,标志着这套绘本跻身国内畅销书行列. 作为这套书的策划人,我在活动期间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记者问的最多的问题是这套书为什么会热销.显然,这个问题出自于对这套书的不了解.一点不奇怪,因为我的一位前同事也来问我,怎么就突然冒出个一百万册的“蒲公英”?说实话,这套书的热销在我的意料之外,因为最初的选题策划源于教育出版人的理想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闲读偶记     
《欲读书结》(三联书店出版)是王蒙在《读书》杂志发表的专栏文章的结集.读书,各有各的读法.有的能把书读死,有的能把书读活、读死者,要么囫囵吞枣,要么寻章摘句,书是书,我是我,读毕掩卷,所得甚少.读活者,总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认识、体验和书结合起来,参照、印证、分析、引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加深理解,开扩思路,进而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读法,哪怕只抓到书中的某一点、某一部分,也会使自己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7.
张吉响 《出版参考》2015,(11):20-21
1989年,我在河北省辛集市租赁了一爿橱窗,利用毗邻新华书店的地理优势,开始了书店 寻梦之旅. 开书店第一位的工作是组织货源.我最初开书店是九十年代,处在一个精神荒芜,思想断层,文化建设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时期,多少读者嗷嗷待哺,图书稀缺,难寻,读者买不到一本字典,买不到一本《唐诗三百首》,农村紧缺的种植养殖类的书更是不知何处求购……读者那一双双兴奋中透着紧张、机灵中写着期盼的眼神,多少年来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为了访书求书,我跑郑州,进西安,赴济南,四处游荡,八方寻觅,后来赶到了北京,参加了正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北京书市.从此,我找到了进书的途径,和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哪些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现在来写此文,有下列几个原因:第一、我于1979年写出《中国文化史要论》一书(1980年出增订本),开了一张《中国文化基本书目》.有些读者看到,就来函说,我那张书目共有一百二十多种,太多了,他们不可能有空来读它.请我再为他们开一张更精华更现实的书目,最好是在三、四十种以内.我几年前也听见一位从所谓名牌大学文科毕业的中年教师说:"我在大学读书,只读间接书不读直接书,连一本中国古籍  相似文献   

19.
早在成为"图书馆人"之前,书一直是我和我先生"温馨小屋"的主角.无论是最初的单室套兼书房,还是后来两室一厅的客厅兼书房,书橱、书墙都是家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每个到家里来的朋友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哦,好多的书,又大又高的书架,就象是开书店的."那时,我们生活在书墙之中.  相似文献   

20.
巢峰 《编辑学刊》2007,(5):47-48
我做出版工作,特别是编辑工作是历史的误会.我是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的人.小学没有读完,初中读了三个月,就是我的全部学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