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许多老师都喜欢听名师上课,因为他们的课堂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享受。但是听完课后,许多老师却又“望课兴叹”,因为把他们的教学设计及流程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一试,不但那生动的动态生成没有了,连学生的高兴劲没有了,教师的话语似乎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即使听了很多课,可自己教学的提升依然不明显。于是,许多老师抱怨:“听课不实际,对咱们没有多大的用处。”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听课为自己服务,提高自己的课堂实效呢?一、把握整体,寻找理念支撑点之所以特级教师能让课堂精彩纷呈,学生跃跃欲试,不仅仅是基于教者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他有一…  相似文献   

2.
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会碰到随堂听课的情况,我也不例外.有一次随堂听课中一位学生的一句话,使我对儿童有了更深的了解. 那是一堂必须要上好的音乐课,尽管是毫无准备的"家常课",但因为有教育局领导来随堂听课而分外重要,那又是节一年级的课,班级学生调皮,他们还没走出"人来疯"的年龄,面对陌生人来听课,他们会和我默契配合吗?尽管是"老教师"了,但我还是担心,在忐忑不安中,进入了课堂.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自然少不了提问.在常态课堂中,可能因为没有其他老师听课的压力,在课堂提问时,我们往往会随意了许多,但是,我们多数上的都是常态课,课堂的提问尤其显得重要,它往往关系到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提问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老师提问学生,一个是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学生不但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因为课堂讨论是小学各科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果不注意听同学讲,讨论就难以开展,也就达不到讨论的目的。我在听课中发现有很多学生,特别低年级的学生,不注意听同学发言,别的同学发言时,有的还把手举着,他们对别人发言中的错误不去纠正,相同的观点不表示赞同,而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相同的话也多次重复。有的则为自己没有被提问而惋惜。  相似文献   

5.
课堂--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师生互动精神交往的平台.听课评课--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互相听课,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听课,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以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但笔者发现许多老师对听课评课产生了误区.本文就"为什么要听课、听课听什么、怎么听好课、听后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谈谈和听课评课有关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一、工作中的困惑 作为低年级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常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同学正在发言,其他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叫着:"老师!老师!我、我、我……"不顾别人还没有把话说完就插嘴.这就是孩子没有良好倾听习惯的表现,吵吵嚷嚷的课堂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情绪及学生听课、发言的兴致.目前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在这方面习惯还没养成,表现为:插话、自己回答完问题就不听别人意见或建议,有的还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听老师或同伴讲话,等等.  相似文献   

7.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经历过学生时代,都有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经历。即使现在自己已为人师,但还是会常常想起自己的课堂体验。会想到某位老师的课上得好,很喜欢听;某位老师的课上得不怎么样,不愿意去听。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我想应该和教学行为有关。正如一项研究所发现的那样,教师使学生对课堂发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善于采取多样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荷叶母亲》区公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赞许,也有许多环节值得我反思和总结。备课时,我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希望通过公开课倡导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由于许多环节都是课堂上即时生成,便多了一些不可控因素,对这节课能否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是暗地里捏了一把汗;对学生来说,在全区的初一语文老师面前听课、学习,也是一种挑战。好在,从初中入学以来,学生一直是我课堂生命的主角,他们呈现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下面我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谈谈我对活动化教学理念的初步理解与实践。一.《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一课,编排了泰戈尔的《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质兼美的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凝聚了许多专家和老师的心血和智慧,是一次提升业务水平的学习机会。笔者在多次听课后,总结出"备记思践"四步法,听课之前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听课之时认真做好笔记,听课之后罗列所思所悟,最后结合思考亲历课堂实践。"备记思践"四步力求实现听课效益最大化,听的课越多学到的就越多,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专业素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陆亚青 《教育》2014,(12):77-77
平常教学中,都会碰到随堂听课的情况,人人都不例外.一次随堂听课中,一位学生的一句话,使笔者对儿童天真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感悟与了解.那是一堂必须要上好的音乐课.尽管是毫无准备的“家常课”,但因为有听课老师的随堂听课而分外重要,而这节公开课是一年级的音乐课一所在班级学生调皮,他们还没走出“人来疯”的年龄.面对陌生人来听课,他们会配合默契吗?笔者尽管已是“老教师”了,但还是担心,在忐忑不安中走进了课堂.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了几节小学语文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研究课,我们发现:独立阅读课的教学不仅与阅读课的教学没有多少差别,甚至与讲读课的教学无异。听课老师感叹地说:还是老师抱着走啊!“老师抱着走”一语形象地道出了某些教师在课堂上放不开手,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形。名为“独立阅读”课  相似文献   

12.
曾经跟一些校长、主任探讨过"为什么要推门听课",他们说:"为了摸清情况,看教师上课水平到底怎么样、""跟踪了解他的平时课堂,因为他班的成绩不好。""为了警告他,不认真备课我就来听他的课,让他不得不认真准备。"……然而,推门听课有效吗?老师们持什么态度呢?笔者在几个熟悉的教师论坛里发出帖子让大家讨论,舆论几乎成一边倒的态势:"推门听课是对教师的极大不尊重。""干扰学生,影响课堂。""主要是不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一届高三复习又拉开了帷幕,作为高三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老师在课堂上忙的不亦乐乎,但学生并不领情,他们认为都是学过的知识,老师就是在不断地重复,觉得听课无兴味;另外,老师觉得基础挺重要,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学生不以为然,觉得听难题"过瘾",这些都是高三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面对高三复习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为现在的学生不听话、难教,而应该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上进行反思.毋庸置言,在高三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中,某些教师讲的  相似文献   

14.
“角色扮演”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常用的教法,因为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让课堂气氛活跃,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所以,这一教法备受教师们喜欢,特别在公开课上,更被广泛应用。本学期,听了许多老师的课,他们许多人也在自己的课堂上设计了“角色扮演”这一环节,听后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课,内容为六年级教材《夜莺之歌》一课。讲课的是一位刚刚走上语文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第一次面对众多的领导听课,又不是用的自己的学生,可想而知,这位教师内心的紧张程度,尤其是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变化,让听课的教师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是整节课听完后,虽然感觉有许多稚嫩之处,但是觉得讲得不错,难能可贵的是一节课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脱离教科书的,对书中的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他主要是缺少锻炼。听课的老师们还处在刚才上课的余兴中,就听到坐在后面的教研员说话了:“老师讲课,可以没有情感,可以没有读写结合,可以没有课…  相似文献   

16.
谢安平 《师道》2004,(6):29-29
最近老在基层学校跑来跑去。跑到哪里,那里的老师就关注地问:谢老师,来听课?教一年级的老师则更是紧张:糟了,谢老师来了,肯定又是听我们的课!也有不紧张的,主要是年轻的教一年级的教师。因为他们的心态和新课程一样年轻。这个学年,我们市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新课程,各校按规定选择的是清一色的年轻教师担任新课程的教学,年龄都在35岁以下。这些人,因为年轻,所以没有很多的框框,思想放得开。走进他们的课堂,可以感觉到新课程的理念在我们心中发芽,新课程的理想在他们身上发芽,新课程的效益在学生生命中发芽。也有老教师担任新课程教学的,虽然各…  相似文献   

17.
“角色扮演”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常用的教法,因为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让课堂气氛活跃,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所以,这一教法备受教师们喜欢,特别在公开课上,更被广泛应用。本学期,听了许多老师的课,他们许多人也在自己的课堂上设计了“角色扮演”这一环节,听后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8.
笔者有幸参与了2012年浙江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来自浙江省内的12名参评老师演绎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纷呈的优质课。笔者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听课的老师在课堂引入和教学过程中都能聚精会神地听,十分投入地记笔记,但是到了课堂小结的环节,他们马上收起笔,合上听课笔记本,做好了下课准备。这一个司空见惯的动作,恰恰体现了许多教师忽视数学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本学期我接手了一个五年级班的数学课,我向来不太在意所教学生是否听话,而是十分在意学生是否喜爱数学,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一般来说,上完第一周课我就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有关信息,可这次我获得的信息却不太妙:课堂气氛沉闷,大部分学生默默地望着我,小部分学生在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经常是我在极力地引导,学生却在乏力地听着,结果变成了我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我有经常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这次问题是不是出在我自己的教学上?难道是我的课不对学生的口味?我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设计了比较恰当的数学活动,课堂上提的问题也富有启发性,语言也谈得上生动、幽默.在学校里,我的数学课一直很受学生欢迎,可为什么这次却没有收到意料中的效果呢?后来我只得向班主任老师了解情况.班主任说,教他们一二年级数学的是一名老年女教师,她对学生的要求是端正坐好、认真听课;教他们三四年级数学的是一名中年女教师,虽然采取了启发引导,但关注的只是几名优等生.因为我长期担任数学教研组长,所以对这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还是比较了解的.那位老年女教师是民办教师出身,长期教一二年级数学,对顽皮的小学生要求的只是坐端正、不乱动、不说话、好好听课,既不要引导启发,更不会...  相似文献   

20.
一、观念的转变:变听课为观课听课强调"听",只要听即可。而观课强调"观",用多种感官更全面地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样,对一个人就可以了解得更清楚了。用在观课上也是合适的,教师要观察执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了解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并联系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执教班级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执教教师的教学。二、准备的转变:变不熟悉内容为参与备课在听课中,经常发现许多教师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