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月15日凌晨,随着一道亮光滑过天际,满载彗星尘埃样本的“星尘”号飞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遨游太空近7年后,美国宇航局(NASA)的“星尘”号首次为人类从遥远太空带回了彗星样本。令我们骄傲的是,这个计划由华裔科学家邹哲设计。他兴奋地说:“为了这一刻,我等了25年。”极速安全返航科学家对“星尘”号回家充“星尘”号回家示意图邹哲“星尘”号回家示意图1.1999年到2004年,“星尘”号一直在追逐“狂野二号”2.在距地球约3.9亿千米处收集“狂野二号”慧星微粒3.在距离地面30千米时,它将释放出降落伞,进行着陆满期待…  相似文献   

2.
(565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决定) 1.彗星尘埃到地球:美国“星尘”号飞船返回舱携带着彗星尘埃返回地球。彗星诞生于太阳系初期。研究它的尘埃能加深对太阳系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2006年1月15日,美国“星尘”号探测器结束了历时7年、跨越46亿千米的太空旅程,重达46千克的返回舱携带着彗星微粒和星际尘埃样本安全返回地球。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为每小时46444千米,是音速的45倍,这是迄今人造物体的最高速度。高速摩擦所产生的返回舱表面温度达3000摄氏度,多次减速又造成了返回舱剧烈震动, 而返回舱则始终经受住了这些考验,完好地带回了人类首次从彗星采  相似文献   

4.
1999年2月,美国发射了“星尘”号飞船。2004年1月,该飞船近距离飞过“维尔特二号”彗星时,飞船上的尘埃捕捉器成功捕获到了“彗星灰”——彗星物质粒子。今年1月,装有“彗星灰”样本的“星尘”号飞船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如今,这些“彗星灰”已经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接受“解剖”并进行了“身份认定”。科学家初步分析了6个捕捉器上的“彗星灰”。结果发现,这些尘埃确实来自彗星,而且确实是45亿年前太阳系刚刚形成时留下的原生质,它们一直保留着45亿年前的“本色”!这些“彗星灰”非常微小,有些灰尘的直径只有4微米,25粒“彗星灰”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2004,(2)
在经过长达5年、历经20亿英里的飞行后,美国“星尘”号无人探测器于2004年1月2日成功接近了“怀尔德-2”彗星。探测器成功收集了彗星的样本,为科学家们今后研究太阳系的起源提供了线索。同时,探测器还对彗星进行了拍照,这是历史上探测器设备与彗星距离最近的一次接触。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介绍说,这次相遇发生在距离地球3.9亿公里的空间,探测器通过彗星核心部分用了8分钟。彗核周围的尘埃颗粒以6倍于子弹飞行的速度撞向探测器,为了对付这种撞击,“星尘”特意安装了两个缓冲装置。“星尘”号抓住这难得的8分钟相遇时机,伸出一个网球拍状的尘埃…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发现陨石和星际尘埃中含有大量有机分子,认为生命起源应当追溯到与生命有关的元素及化学分子的起源,即宇宙形成之初。最初的生命有机物质来自星际分子云中,然后经受住了宇宙中的漫长旅行,最后通过彗星和小行星来到地球,参与或加速了早期地球上正在进行的生命构建活动。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15日,历时7年、飞越了48亿公里的“星尘号”探测器的返回舱,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成功着陆。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的速度达到了空前的每小时4.6万公里,比子弹的速度还快10倍,这使得它就像一颗红色的火球划过夜空。在降落伞的帮助下,它最后仅以每小时16公里的速度触地,在地面反弹了3次后便稳稳地停了下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彗星物质和星际尘埃样本,并将它们成功地带回地球。彗星探测一直是人类了解太阳系、行星和生命起源的重要途径。由于技术限制,科学家直到最近几年才获得了彗星构成的第一手资料。2005年7月的“深度撞击”,…  相似文献   

8.
尘埃,也就是漂浮在空中的尘土。它们来自宇宙空间,来自地球本身的火山爆发,来自土壤和沙子的飞扬,来自人类的工农业活动……这些“小不点儿”借着大气的浮力,自由地到处闲游,无孔不入。人们普遍厌恶它们。可是,你知道吗?它们其实是生物和人类的朋友。近一二十年的天文观测表明,在浩瀚的宇宙空间可能存在诸多有生命的物质,火星等行星以及彗星上也可能有低等生命形式存在。那些进入地球的尘埃、陨石带来了生命的“种子”,为地球燃起了生命之火。所以,有人认为,地球生命源于太空、彗星、火星等。这些并非无稽之谈。没有宇宙尘埃,地球上就可能没…  相似文献   

9.
科技前沿     
大气层中藏有太阳系外古老星尘美国科学家首次证实,地球大气层上层中存在有来自于太阳系外恒星的古老星尘。这一发现对研究太阳系的起源等将会有所帮助。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凯勒博士等人利用一种新型仪器,对地球大气层平流层中的星际尘埃进行氧同位素分析后发现,其中的一些硅酸盐微粒可能来自于太阳系外的恒星。初步识别出的硅酸盐微粒共有6种,其同位素比率极不规则,与太阳系中的任何天体物质都不相同。与其他天文观测数据的对比显示:这些微粒可  相似文献   

10.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公里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11.
以地球为核心的地月系是太阳系中的一个普通家族。在浩瀚的宇宙空间。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们可称得上是地球的“远亲”和“近戚”了。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太阳以巨大的质量产生引力作用,把众多的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都吸引在自己的周围,让它们绕太阳运转。  相似文献   

12.
星际大饭店     
一个废弃的空间站,改造成“星际大饭店”,你将在里面品尝到外星生物的美味。星际大饭店非常豪华,包厢四面是钛合金玻璃,顾客可以一边用餐,一边欣赏宇宙奇景。漂亮的生化服务员端上第一道菜:“红烧彗星兽肉。”戴薇尝了一口,轻微皱眉:彗星兽有一股难闻的腥味儿。爸爸一边嚼一边耸耸肩。“生活就是这样,”他说,“你不花巨款,就尝不到这么难吃的东西。”服务员又上菜“,清蒸以太虫。”端上来的是肉冻一样的东西,戴薇问:“阿姨,这是虫子?”“实际上,是虫子的极小一部分,”生化服务员回答,“以太虫是一种非常庞大的宇宙生物,以吃宇宙尘埃和小游星…  相似文献   

13.
流星雨     
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亲”是颗彗星,名字叫坦普勒——塔特尔彗星。这颗彗星的中间有一个彗核,它像一座几百米高的冰山,是由大量的冰物质和无数的小碎块和尘埃混杂而成的。当彗星飞近太阳时,由于太阳光的强烈照射,彗核表面的冰物质直接升华,喷射出大量气体,同时不断夹带出许许多多的小碎块与尘埃物质,这些物质仍以宇宙速  相似文献   

14.
2005年7月4日,“深度撞击”号宇宙探测器载着人类的梦想和雄心,飞向坦普尔1号彗星。一瞬间,一团焰火绚烂无比地绽放在距地球1.33亿千米处的太空中。壮观的太空景象2005年1月12日,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成功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近6个月的时间,“深度撞击”号走过4.31亿千米的漫长路程,终于迎来了与坦普尔1号慧星“亲密接触”的时刻。  相似文献   

15.
北辰 《科学启蒙》2012,(7):57-59
“星尘”号是一个太阳系彗星探测器,它从1999年发射到现在,已经运行了12年,它是一个老兵,在探测彗星的道路上曾经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1)天体和天体系统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统称。主要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它们又被称为自然天体;在宇宙中飞行的航天飞机、宇  相似文献   

17.
学会活着     
宇宙外还有宇宙吗?用地球尺度,人是一颗尘埃;用宇宙尺度,地球是一颗尘埃。若“天外有天”,宇宙外还有宇宙,那么我们存在的宇宙是否也是一颗尘埃,而我们将是尘埃的尘埃的尘埃……对于整个宇宙来讲,人类只不过是几十亿质点而已,人匆匆地来,匆匆地去,活得渺小。既然人那么微不足道,又为什么要存活呢?余华的小说《活着》阐述的也正是这个问题。书中描述的生活似乎总是在嘲弄和折磨着那些可怜的人们:富家少爷徐福贵,嗜赌成性,最终输光家产,一贫如洗。当他正准备重修家业时,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了壮丁。共产党胜利后释放了他,正打算回家享受天伦之…  相似文献   

18.
人类、各种动物、植物以及细菌等,最本质的共同特点便是生命。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大到星系、黑洞、行星、小到彗星、流星、尘埃,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生命体虽然也是物质的一种,但却是极特殊的一种。就目前的科学探测,只有地球上存在众多种类的生命,其他任何星球上都没有发现。因此,在宇宙中生命是极其珍贵的,是宇宙中真正的"精灵"。那么,生命是怎样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19.
撞击彗星     
“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2005年1月13日,美国“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这艘飞船将在飞行4.31亿千米之后,于7月3日发射一颗撞击舱。如果顺利的话,这颗重约370千克的“巨型炮弹”将于7月4日猛烈撞击“腾佩尔一号”彗星。彗星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构成,它自身温度极低,并处在温度极低的宇宙空间,因此太阳系诞生46亿年来,彗星几乎始终保持着形成初期的状态。对它进行研究,有助于人类揭开太阳系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的奥秘。划,“深为什么要“深度撞击”彗星按照预定计划,“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的撞击舱被释放出去以后,将在直径…  相似文献   

20.
星空之恋     
<正>一巨大的“斗转星移号”正在缓缓穿过一片星际尘埃带,眼前的恒星受其遮挡而不断闪烁,眨着眼睛,如同来自宇宙最深处的凝视。王梦涛正静静地趴在扶栏上,透过高大的舷窗仰望着宇宙,沉醉其中……这,已是“斗转星移号”星际飞船出征的第74年了,如今.它距离第一个目标——11.7光年外的鲸鱼座τ星,已经只差最后80个天文单位了(约合0.001光年)。王梦涛远远地凝望着它——这颗耀眼的,与太阳相仿的黄矮星,在经历了七十余载的旅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