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位通讯员,每每写稿,总是围着“某某党委”转圈子,稿子写了不少,上报率却极低。原因之一就是,“某党委”工作一般化,当然写不出有价值的东西。翻阅笔者近年来的见报剪贴本,大部分稿子写的是基层官兵。我觉得,基层官兵战斗生活在军营第一线,他们有喜怒哀乐,也有悲欢离合;有幸福,也有痛苦;有幸运,也有挫折;有理解,也有矛盾。生活在基层的每一个官兵,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故事,一群官兵,就是一部沉甸甸的故事集。作为一个基层报道员,你熟识  相似文献   

2.
记得那是1989年初夏的一天晚上,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当看到播音员解说沈阳军区某部注重搞好官兵的艰苦奋斗教育时,我转念一想:近年来,我部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系列教育搞得也不错,经验还被上级转发了呢!我部住房简陋,条件艰苦,如今官兵仍住着50年代建的房屋,但官兵没有抱怨,个个精神振奋,工作、训练热情高涨。我联系这一事实,结合部队系列教育中的做法和成果,对照军地反差,写了篇《在待遇上知足常乐在事业上永不满足》的稿子寄到报社。没想到这一“枪”打中,一个星期后,此搞就在军区报…  相似文献   

3.
一名赴京采访全国两会的地方报记者,在火车上用餐时,一位省领导走过来和她握手,其感受是我好紧张,赶紧握手,说了句谢谢。在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谈起主持小崔会客节目时,有一段幕后感言:一开始采访的时候,挺紧张的,因为我也没有什么背景,见这些大官儿也特别紧张,不知道第一句话跟他们说什么好。而如果留心媒体,记者一见高官就紧张,或者一见高官就  相似文献   

4.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5周年前夕,歌颂边防军人无私奉献精神的长篇通讯《守边颂》,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后,引起了社会上不小的反响:解放军总政冶部主任杨白冰当天就委托总政宣传部给人民日报打电话,说通讯写得生动感人;新疆军区认为《守边颂》真实地反映了守边官兵的精神风貌,是激励将士戍边卫国的好文章,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部队组织学习;报社领导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称赞文章写得好,富有感情;一些地方的党团组织和青年朋友纷纷来信来电,询问地址,准备给戍边战士寄信、寄书,表示向他们学习和慰问。真没想到,一篇文章会收到如此强烈的效果。当有的同行问起我的感受时,我觉得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戍边官兵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我,给了我信心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1982年3月,《政治指导员》杂志在广州军区应运而生。是时,德高望重的徐向前元帅欣然为这个刊物题写了刊名。这本杂志创刊10多年来,一直深得广大读者的厚爱,原因何在?作为一名编辑,我有两点感受。主题鲜明:服务基层服务官兵自刊物诞生那天起,就确立了自己鲜明的办刊宗旨:服务基层,服务官兵。正像某部一位基层政治干部来信说的那样:《政治指导员》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越看越感到她对搞好连队政治工作很有益处。服务基层,服务官兵的根本点在于。想基层政治干部所想,帮基层政治干部所需,积极为他们解难释疑。其一,注意紧密配合部…  相似文献   

6.
陈赓将军率部进驻春城昆明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然而,作为一名当年随军进滇的新闻工作者,中共云南地下党和卢汉将军率领起义官兵暨云南各族人民代表盛情迎接我军进城的动人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里。1950年2月20日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万道金光照耀着峥嵘壮观的云南高原。我们的英雄部队在陈赓、宋任穷两将军率领下,带着八千里路追穷寇的满身征尘步入了昆明市区。当陈赓将军率部进入昆明东郊时,早已等候多时的卢汉将军立即迎上去,与陈赓亲切握手。我军的摄影记者和地方上的摄影师适时从不同角度摄下了这一历史…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函授老师:您好!我是第十二期新闻函授学员。自去年参加了贵中心函授学习后,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老师们看了我的作业后,中心都及时回信给予指点和指正,这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外。这一年来,在老师们的教诲下,通过自己对新闻理论的学习,对每期的函授通讯都认真阅读和分析,从不会写到会写,从会写到掌握。去年一年,我在各报刊上稿共32篇(幅),从而从连队调到了政治部新闻报道组,成了一名光荣的报道员。为了帮助更多热爱新闻写作的官兵,使他们也像我一样,学有所成,为我旅新闻工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8.
把朗读运用于修改中,可以使稿件的语言通俗、流畅、富有散文的韵味,从而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初当报道员时,我了解到一名卫生员探家途中在列车上为旅客包扎断指的感人故事。通过深入采访,连夜写成《重铸手指》一稿,自我感觉不错。连队的一个老乡来聊天,顺便把稿子读了一遍,他不时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有不少句子读得很拗口。我陷入了沉思之中:稿件是写给基层官兵看的,他们读起来费神,就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受这位老乡读稿的启发,我一边朗读一边修改,稍有卡壳的地方也不放过。尽量把稿件中生僻、拗D的词语、句子换成通俗易懂、贴…  相似文献   

9.
又到雪花飘飞时。中国的一批文人汇聚北京饭店,参加人民文学社举办的“中国脊梁”报告文学获奖作品颁奖大会。满头白发的刘白羽同志来了。他飘然进入会场,缓缓地走向主席台,那样缓缓地坐下,慈祥地看着一张张热情的脸。刘老那样安详地坐着,像一位世纪老人,微笑着和每一位前来问安的人握手;微笑着和每一位要求合影的人配合,完成一次次造形。我和刘老合影时,提出了为他写个专访的请求,他微笑着答应了。第二天,我来到刘老的家。~进门,他就说,来来,我耳朵背,请你坐近点,今天没有别人,咱们可以放开谈,你说谈什么吧。我说您作为…  相似文献   

10.
1992年8月12日,江苏大丰县“6·8”特大凶杀案中的2名逃犯窜至南通市境内,我市警民共布法网,经过7个多小时的围捕,终于将逃犯擒获。新坝乡29岁的个体户陈振华自告奋勇参加了这场战斗,对逃犯穷追不舍。英勇搏斗,身负外伤37处,英勇事迹非常感人。 本报记者陈君佑和市公安局的通讯员写了长篇通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搏斗》,报道了围捕经过。我在审稿时,觉得陈振华的材料很感人,但文中所花笔墨很少,而大量笔墨是写公安干警。我建议他们充实陈振华的材料,把题目改为《警民共布法网 罪犯插翅难逃》。不料,作者说:“公安局的领导还建议删掉陈振华的材料,把还没有写到的武警官兵补上。”我思考了一下,决定请作者再为陈振华专门写一篇通讯,安排在一版头条发表;我写一篇评论配发。  相似文献   

11.
今年2月9日,我按照社里的统一部署,参加了总政组织的“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结合这次采写活动,我谈三点体会和感受??只有真诚地融入官兵中,才能看到真实的基层这次下基层连队蹲点,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查研究,了解基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实情况,同时,作为军区机关人员,还有指导帮助基层的责任。了解基层、问计于官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到连队时,全连官兵对我这个机关干部毕恭毕敬,但看得出来,他们对我还是存在一种警惕和观望的态度,甚至个别战士还很冷漠,拒绝与我交流和接受采访。为了尽快融入连队生活,能够与官兵进行真诚的沟通,…  相似文献   

12.
每每翻开剪报本,看到那篇政委给我改的底稿时,我都会思绪万千……那是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我在新兵营采访线索时,突然听到:“新兵班每班出一名人员,准备参加团组织的筹划春节文化活动。”这个消息,让我立即认为是一件很好的党委以人为本,为基层官兵办实事的典型线索,我随即回到办公室写了一篇《春节活动咱当家》的消息,  相似文献   

13.
黄巧 《新闻世界》2007,(8):20-20
彭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是个秃头,他的财政部长乔治·汉弗莱也是秃头。他们第一次会见时,艾森豪威尔和他亲切握手说,"乔治,我注意到你梳头的方式和我完全一样。"后来,汉弗莱常说他永远不会忘记艾森豪威尔那种平易近人的作风。  相似文献   

14.
对马青同志提出的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前,我在给几个贫农社员代笔时,遇到过这样一个困难问题:他们很希望我给他们代笔,可是他们又说不出更多的想法和见解,对所要写的内容也不能提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例如,今年春季备耕时期,我给一位贫农社员代笔,写他听了内蒙古自治区主席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今年以来我有两件喜事。一是5月16日观看了总政歌舞团的慰问演出。二是6月9日我代表基层官兵写给彭丽媛等演员的一封感谢信被军报采用。 看了总政歌舞团的慰问演出以后,为了表达我们基层官兵由衷的谢意和感激之情,我写了《致彭丽媛的一封信》。信写出来了,可是往哪里寄呢?有的同事说:“只有在解放军报上发表,才有可能被艺术家门看到”。也有的同事说:“你一没资历,二没关系,这么长的稿子,人家编辑看都不会看的”。我有点犹豫了,但转念一想,既然写出来了,试一试吧,遂将稿子寄给了周末文化版责任编辑曹慧民老师…  相似文献   

16.
每次发表文章,我总是第一个打电话把喜讯告诉妻子,与她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因为我最清楚,这收获的背后,有妻子一半的功劳。 妻子是我文章的“第一读者”,也是“第一编辑”。写完一篇文章,我总是先给她看,让她提意见。她的意见没有阿谀奉承的成分,总是直率地指出缺点所在,提出修改意见,处处激发我的灵感。 我喜欢写一些政治工作热点、难点的文章,写这种文章一要有新的观点,二要有翔实的素材来证明观点。在女兵连当排长的妻子成了我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前年我针对“法轮功”问题写了《封建迷信在官兵中的思想反映及对策》,去…  相似文献   

17.
记得一位新闻前辈曾说过:记者要当“两广总督”,即要广泛结交朋友,广泛地搜集材料。我写中外著名科学家也有这方面的体会。旧中国由于科学技术落后,致使我国许多著名科学家早年不得不远涉重洋到海外漂泊和深造。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在我数十年的记者生涯中都有幸结识并采访报道过他们的经历,有的写成新闻或通讯、特写,还有许多人曾为他们宣传,并单独为他们出书。以文会友,渐渐地,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成为我的良师和挚友。当年采访他们时的情景,时常在我的脑际浮现。回忆对这些著名科学家的采访,总的体会是:和他们的交往要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8.
爸爸     
许久以来,略知我家世的好多朋友总对我说:“你应该写一写你的爸爸。他们从各种渠道知道我爸爸杜子孚(有时也写为子甫)是位抗日烈士,曾做过地委书记,牺牲在战场上,很悲壮,特别是二零零二年爸爸牺牲六十周年的时候,我有一种冲动;要写点什么纪念他,在自己心中,在家人心中,为爸爸建一座碑。  相似文献   

19.
徐生 《军事记者》2011,(3):31-32
今年春节期间,解放军报社派出18名记者奔赴海岛、机场、军港、护航军舰与边远连队采访。他们日夜奋战、顽强拼搏,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官兵故事,为官兵放歌,发回基层官兵为祖国守岁、为人民站岗及反映军营发展成就等现场新闻50多篇(幅)。  相似文献   

20.
上任第二天——找报道员谈话 2010年11月8日.王宁到团里报到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他的短信:到我办公室来。当时我开会关机了。直到上午12点30分我开机后.才发现政委10点30分发的信息.我心想这下完了。我急急忙忙赶到他办公室,只见他正和士官报道员王德诚谈话.了解团里新闻工作的情况。见到我,他微笑着和我握手,示意让我坐下,问道:你就是李可学,我说是的。他问我:连队的报道员队伍怎么样?我答:每个营连都有2至3人.他们工作头绪多.写稿子的时间有限。政委说:“写新闻是培养人才的一个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