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革”结束后的文学新时期,一大批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被剥夺了创作或发表权力的中老年诗人如艾青、绿原、牛汉、曾卓、郑敏、公刘、流沙河、蔡其矫、昌耀等得以复出诗坛,这批“归来”的诗人复兴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在短时间内以饱满的创作激情写下了大量积淀着个体生命沉痛经历的诗篇。“归来”的诗歌充分表达了忧愤、反思和回归人性的主题,内容凝重,感情深沉,思辨色彩强烈,个性鲜明。诗人们的“归来”跨越了历史的断层,接续并重建了“五四”以来的诗歌传统,它表明当代诗歌在历经磨难之后获得了自身应该享有的健康的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艾青“归来”时期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简略分析诗人对个体命运及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90年代诗歌"已成为当下诗歌批判界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术语.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90年代诗歌"的命名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的命名中,诗人、批评者都赋予了它不同的含义,但总体上讲是三种认识:一是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定的中性的时间命名;一是以"知识分子写作"为主体的诗人、诗评家的文学史意义上的命名;三是对"90年代诗歌"命名的否定性命名.分析比较而言,以中性的时间意义命名更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梁南是"归来"诗歌群落中的重要代表,他在黑龙江写下了很多诗歌作品。时代给予梁南的精神创伤和心灵之痛十分深刻,而诗人梁南用生活的矿藏将苦难玉成了诗,将个体之痛升华为精神财富。梁南的经历与诗歌,反映了极左时代中的一代知识分子悲剧命运与理想、道德追求,他无疑是用诗歌表现忠贞理想悲剧诗人中最淋漓尽致的一位。  相似文献   

5.
贵州本土诗人张克作品中的"瀑布"意象,既反映了诗人题材领域的地域性倾向,又折射出他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方式与内容之变迁.从创作初期的清新俊逸,到过渡时期的蓄势待发再到黄金时期对人生的崭新理解,张克诗歌一直在常与变之间滑行,其"瀑布"意象在不断变革中承载着诗人对家乡地域及其文化的不同认知.  相似文献   

6.
“新乐府”诗派以其实用性、功利性的诗歌理论和丰富的创作实践,为后世的诗人开拓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广阔途径。通过对该诗派的发展渊源、诗歌理论、创作实践及影响等方面的思考,指出该诗派最为本质的特征应该是“向民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末,第三代诗歌运动即将结束之时,有相当一部分诗人离开了诗坛,而留下来的坚守者,或在国内默默写作,或旅居海外进行创作转型,海上诗派的代表诗人孟浪,就属于这转型中的一员.他经历了80年代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又经历了90年代前期的个人化写作风潮,旅居美国十余年,最终转向了对当下社会与自由精神的关注.孟浪的创作历程,代表了第三代诗歌运动之后一部分诗人"漂流式写作"的风格,颇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文论家叶燮的<原诗*内篇>中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思想,尤其是他对诗歌修辞的核心问题--"活法"的深刻论述,对我们认识诗歌语言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诗歌修辞的角度,结合叶燮在文中的有关论述,对 "活法"的概念、"活法"产生的内在必然性、诗人素质要求以及诗歌语言变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文论史上,首次从纯文学的角度探讨诗歌艺术创作规律的诗论专著是钟嵘所著的《诗品》.他在《诗品》中提出了"穷情"的概念,其所论述的一系列诗歌审美标准也都是以"穷情"为核心展开的.钟嵘认为只有"穷情"的诗才"有味"."情"出现于他对上、中、下三品诗人的评价中,可见钟嵘对诗歌"穷情"的重视.以"穷情"为核心,分别从创作和接受角度阐述"穷情"要"自然",有"滋味"."穷情"理论的产生,对诗歌审美价值的张扬和"审悲快感"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之初归来诗歌的现代性精神取向主要体现在其鲜明强烈的反思精神、现实精神和人道精神三个方面。80年代中后期郑敏、牛汉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将生命潜意识、梦幻作为诗歌表现内容,突出主体在现代理性社会中的生命压抑感,这种反理性的现代性精神显示了个别归来诗人后期已经超越回归五四启蒙现代性阶段,进入了新一轮的艺术探索,作为有着共同情感、精神指向的归来诗歌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1.
刘小放是新时期以来中国乡土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和乡土气息,其主要来源便是悠久深厚的大洼民俗文化。大洼,是激发诗人才情的家园,大洼的民俗文化使诗人获得了对生命意识和自然的感受力;诗人也通过对大洼独特民俗文化的不断发掘,不断提高理解历史、把握发展的洞穿力,及时掌握了穿透地域文化历史、意会生活的能力,使自己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品性。  相似文献   

12.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而唐代女性诗人对唐诗的兴起和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唐代女诗人的数量和她们的艺术成就都是在封建社会中绝无仅有的,而在唐朝之前,女性文学创作者却是凤毛麟角。唐代女诗人创作的兴起以及繁荣有着它特殊的时代因素。  相似文献   

13.
道禅思想或直接性地、或间接性地以中国古典诗歌为桥梁影响和推动了美国诗歌的改变。道家"无为"思想拓宽了美国诗歌题材;道禅"得意忘言"的诗学理念促进了美国诗歌语言、技巧的变革;道禅和谐美的内涵则为美国诗歌提供了全新的物我观。从而使美国诗歌更为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唐人编撰的诗歌选集《国秀集》,因其所选诗人绝大多数是盛唐普通诗人,长期以来,对《国秀集》的研究比较薄弱。论文以《国秀集》为研究对象来探讨盛唐普通诗人及其诗歌。“盛唐普通诗人”,因其是“盛唐的”,故其诗歌具有盛唐诗歌的某些特征;又因其是“普通的”,故其诗歌又具有不同于盛唐著名诗人诗歌的地方而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5.
汉代动物赋不重体物,或纯粹说理,或在体物的同时有所比兴寄托.东汉末年,赋家多以动物寄托身世之感.建安动物赋一方面承继了汉代动物赋有所寄托的传统,同时将这寄托深化,融入身世感怀,抒情性增强.建安动物赋有情感,有辞采,蕴含着理性的思考,表达着人生的感慨,摇曳着文学的风姿,影响着六朝咏物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汉魏六朝女诗人们在诗歌中多抒写对爱情婚姻及个人命运的关注,诗歌题材具有明显的私人性和封闭性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女诗人们当时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另外,汉魏六朝女性诗歌在题材上与其前世及后世女性诗歌也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唐朝山水诗人和日本江户时期的许多汉诗诗人皆以山水自然为素材,来表现其政治思想和人生态度。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自王朝时期就受到中国汉诗的影响,创作了不少优美的汉诗,但也由于各自时代背景和中日文化传统的不同,两者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山水诗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和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山水的感受的诗歌,它是人们对自然景物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达到一定水准的反映。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创作的先河,他的山水诗歌作品洋溢着清新恬静的蕴味,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古典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兵 《西北师大学报》2005,42(5):103-109
清初泰州遗民诗群是一个既具独特文化个性,又与扬州遗民诗群乃至淮海遗民诗群有着隶属关系的创作群体。这个诗群由泰州本籍遗民与流寓泰州的外籍遗民两部分构成,代表人物是吴嘉纪和冒襄。就社会活动的范围与生活方式而言,又可分为隐居家园和游食他乡两类。尽管是一个隐逸型的诗人群体,却呈现出极具个性的群体心态:高度关注现实,深切眷怀故国。由于相同的社会背景和生存环境,以及相似的人生境遇,使泰州遗民诗群在创作上体现出较为一致的特征:关注现实人生,嗟贫、叹苦,抒写人生苦况;家国兴亡之感,故国旧君之思;凄苦、严冷的诗风;诗学取向上以杜甫为宗。  相似文献   

20.
澳门20世纪80年代的新移民诗人获得了显著的文学成就,其成因可从内、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外部原因是澳门生活环境中特有的生息状态,内部原因是新移民诗人所具有的漂泊之感、充溢着生命力度的诗歌精神以及创作风格的多样性。澳门良好的生息状态为新移民诗人提供了可融入的空间,而诗人独有的个人经历、诗歌追求、创作风格是取得成就的关键因素。新移民诗人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为当时的澳门诗坛注入活力,二者在互补之中相互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