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聚焦民国时期电化教育学术发展,梳理发展脉络,总结学术发展规律。通过对从网络数据库、其他研究者以及实体图书馆等渠道收集的民国时期有关电化教育的期刊、著作、报告以及政府文件等史料的分析和解读,认为民国时期我国电化教育学术研究经历了幻灯教学理论的形成(1912—1932年)、中国特色五论电影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1932—1937年)、中国独特电化教育学术领域的形成(1937—1949年)三个发展阶段;是由幻灯、电影和播音技术推动的,由价值论、方法论和本体论构成的研究螺旋;技术更新与进步、教育思潮和理念的涌现、电化教育的实践需求是学术发展的三个动力;体现出紧扣国家社会需求、注重实践研究、具有国际视野和历史自觉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在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史上,1978年电教工作重新启动,建立了全国电大系统和电教馆系统,在高校则建立了专门负责开展电化教育工作的机构--电教中心.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电化教育历史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早期电化教育的起源及阶段的划分问题却存在很大分歧。我国早期电化教育起源于电影教育,并有着基于教育电影的大教育取向特点。早期电化教育萌芽于幻仙影戏公司,发轫于商务印书馆。20世纪20年代,其发展重心开始转向政府官营机构和提倡新学的大学。本研究以"血花剧社"电影部(最早的官营教育电影机构)、电影股、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全国教育电影推广处、上海大夏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及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等为代表,梳理了它们在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呈现了民国时期电化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最后,结合对目前一些学者关于电化教育诞生与阶段划分观点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我国电化教育25年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一、两个阶段自1978年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以来,已经过去25年。这25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视听教育阶段和信息化教育阶段。1.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7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的经济重建,教育复苏,电化教育重新起步,一切从头做起,立机构、组队伍、添设备、编教材、出书刊、开课程、建专业、搞试验,各项建设,红红火火,迅速发展。电化教育的“三件”(硬件、软件、潜件)建设:硬件建设,由“两机一幕”到电教系统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八室一站三系统)[1]。软件建设,由个别学科的重点、难点幻灯、录音教材的开发到各科现代教…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社会教育运动对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近代社会教育运动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各自孕育了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的早期电化教育。为更深入了解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发展所处的社会与时代背景,有必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近代社会教育运动对早期电化教育实践活动、人才培养、行政机构、著作刊物等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纪念中国电化教育发展70年,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编辑了《中国电化教育70年纪念文集》。纪念文集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出我国电化教育70年来的发展历程。通过文集,可以看到我国电化教育在过去70年中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校电教中心职能分析李祺(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03)自1978年电化教育在我国重新起步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电化教育经历了从建立机构、开展工作到全面发展,到改革创新、完善机制、提高水平、深入发展的阶段。在高校电教发展的过程中,电教中心起...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化教育事业奠基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西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原主编南国农先生,对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为缅怀南国农先生的做人、做事和做学问,更好地将先生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西北师范大学拟定于2015年3月28—29日举行"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学术研讨会暨南国农信息化教育发展基金成立仪式",会议将以  相似文献   

9.
一、国家教委电教机构与电教局的职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电化教育工作的电化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为适应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一九八六年年底国家教委正式决定,调整委属电教机构的分工,将原中央电教馆(局)分开,明确电化教育局为国家教委管理全国电化教育事业的行政职能机构。中央电教馆和中央电大不再行使国家教委有关电教工作的行政职能。卫星办公室也并入电化教育局。电化教育机构的调整,既有利于电化教育统筹规划、管理,提高效益,也有利于学校集中力量抓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纪念电化教育重新起步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纪念电化教育重新起步20年邓嗣源电化教育重新起步20年了。这20年间,我国的电化教育发展得怎么样*了?今后电化教育又将怎样发展呢?这*或许是很多人关心、思考的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化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过两上阶段:一是起...  相似文献   

11.
机构设置是为任务服务的,当担负的某项任务发生了变化,相应地机构设置也就要予以调整。高校电化教育的大发展是从七十年代开始的。到目前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基础建设阶段、教材建设阶段和优化教学过程(多媒体组合教学)阶段。其中优化教学过程阶段大体上是从八十年代末开始的。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随着信息革命浪潮的高涨,教育技术飞快的发展推动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电化教育大致经历了萌芽(1899—1921年)、起步(1922—1931年)、发展(1932—1949年)三个时期。呈现出先进的文化思想与教育理念引领教育技术进步、社会教育服务的长期性和学校教学应用的有限性、事业发展缓慢且多陷困境等基本特点。近代中国电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服务等方面曾经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的教育技术组织机构,是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而诞生的。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教育技术组织机构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技术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功不可没。可对机构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如今部分高校陷入机构名称设置混乱、职能定位模糊、地位被边缘化等困境。在回溯职能机构30年风雨历程及职能变迁中,文章剖析了现状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试着提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建设的若干建议。以期能以史为鉴,推陈出新,顺应形势,借势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配合中国教育技术史的研究,真实、全面地反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根据历史资料编撰了本年表。年表是按照李龙先生提出的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期)、奠基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而分段的。尽管我们详尽地查阅了能够找到的第一手资料,更正了现有书籍、文献中的一些错误、纰漏,但限于资料的缺乏,仍然感到史实不够完整,有些重要的事件未能收录在案。本年表的发表旨在与全国电化教育(教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电化教育起步于30年代,兴起于60年代,发展于80年代。1978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从高等学校到部分中小学也先后成立了电化教育机构,电教人员包括教师、工程师、实验员、技术员等近6万人,全国有30多所师范院校筹建电化教育专业。我省师范专科学校于1977年恢复.在建校初期的各种繁杂事务就绪后。于1980年也开始筹措电化教育事宜,相继成立电教中心(室).陆续购置电教设备、建  相似文献   

16.
值此《电化教育研究》百期纪念之际 ,请接受我们衷心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从 80年代初创刊至即将迎来的百期华诞 ,2 0年来为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 ) 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电化教育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同时 ,着重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 ,成为我国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 )理论研究的一面旗帜。在这个园地中 ,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中青年学者 ,使他们脱颖而出 ,成为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 )领域的中坚力量 ;吸引和教育了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 ,使他们有了一个了解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动态、学习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为配合中国教育技术史的研究,真实、全面地反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根据历史资料编撰了本年表。年表是按照李龙先生提出的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期)、奠基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而分段的。尽管我们详尽地查阅了能够找到的第一手资料,更正了现有书籍、文献中的一些错误、纰漏,但限于资料的缺乏,仍然感到史实不够完整,有些重要的事件未能收录在案。本年表的发表旨在与全国电化教育(教育…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战斗生活最终建立新中国的13个春秋。这段历史在中国革命史上举足轻重,在中国教育史,特别是在中国早期电化教育史上也书写了许多不可磨灭的篇章。文章在收集、整理、拍摄了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扼要介绍了延安时期电化教育事业发展概貌并按时间顺序展示了中共延安时期48项有代表性的电化教育事件。然后从六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延安时期主要的电化教育活动及其特点,即:党的领导人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奠定了延安时期电化教育事业的诞生和发展;国际友人的帮助,带来了电化教育事业的曙光;电化教育设备的添置,夯实了电化教育事业的基础;电化教育机构的成立,确保了电化教育事业的推广;电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推动了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电化教育著作教材的出版与电教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最后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延安时期电化教育的历史经验对当前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刍议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在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史上,1978年电教工作重新启动,建立了全国电大系统和电教馆系统,在高校则建立了专门负责开展电化教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机构管理发展的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臣 《电化教育研究》2011,(2):111-115,120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机构的管理活动应该吸取历史上同类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不断审时度势,推陈出新。改革开放以来,电化教育机构的发展沿革具有鲜明的特点。从教育管理学的视角出发,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从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活动和管理机制四个层面,深入分析中国电化教育机构管理发展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反思得失,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