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50年来,两种文化的论战主题和主体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20世纪末发生的“科学大战”,对重构两种文化关系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超越"科学大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科学哲学工作者 ,笔者当然十分关注 2 0世纪80年代以来本领域内出现的种种新的发展趋势 ,包括STS研究、科学知识社会学、社会建构主义、“科学元勘”等 ,乃至后现代主义的广泛影响以及近期由于科学家的直接介入而爆发的“科学大战”。对于相关发展的介绍可见各报刊杂志上已发表的诸多文章 ,笔者在此也并不试图对各种相关的发展取向作出具体评论 ,而只是希望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中国的科学哲学研究可以、或者说应当从上述的发展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一、相对于 2 0世纪 6 0、70年代而言我国的科学哲学研究现今无疑已经表现出了更大的…  相似文献   

3.
厚宇德  潜伟 《科学学研究》2008,26(2):261-266
 科学家是现代科学世界的主角,一些科学大师较早就对两种文化问题进行了自己独到的思索并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本文通过分析解读薛定锷、奥本海默、爱因斯坦、贝尔纳、玻恩、费恩曼等几位著名科学家对待两种文化的态度,展示了他们对这一话题以及对科学与人类未来等方面的思索而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认为两种文化存在对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两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与沟通是完全可能的,但一定是长期而持久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之争是 2 0世纪以来全球文化争论的焦点 ,特别是 2 0世纪末 ,爆发了史无前例、席卷全球的“科学大战”。这场争论的核心是后现代科学观和正统科学观之间的分歧和对立 ,很多国际著名科学家和人文学者都卷入激烈的论战之中 ,因而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并势必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和科技发展产生影响。因此 ,我们特意组织这次笔谈 ,意欲认真检讨后现代科学观的本质和“科学大战”的意义 ,深化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理解 ,从而为科学和人文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为了避免笔谈的雷同 ,希望参加笔谈的同志能从多层面、多视角发表对“科学大战与后现代科学观”的有特色的看法 ,从而把这次笔谈讨论引向深入。今后 ,我们不定期地将组织一些对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讨论 ,希望读者、作者提供好的笔谈选题 ,踊跃参加。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人文在古代的融通是朴素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统一迎来了工业文明。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演化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人类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科学大战"使科学与人文分隔加剧,但是,走向融通是二者的发展趋向。既坚持社会科学发展的"科学原则",又坚持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原则",就一定能够实现科学与人文的交融。马克思主义理论兼有科学与人文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楚杰 《世界发明》2003,26(10):34-35
“电流大战”是在两位19世纪和20世纪的天才而多产的发明家之间展开的:爱迪生具有惊人的创造性和工业策划能力,但是却缺乏数学知识和复杂的理论洞察力。相反,特斯拉和其同时代的人相比是一个前卫式的人物,他不像爱迪生那样,仅仅因为个人愿望而去做很多事情,而是在设计任何设备之前都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直到得出绝对有把握的结果,才会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代科学革命的完成及其对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人们便开始对科学文化及其可能后果进行反思和讨论。18世纪以来有四次影响较大的讨论卢梭对科学文化的批判,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对科学文化本质内涵的哲学考察,斯诺关于两种文化的论述及其引发的争论以及世纪之交的“科学大战”。虽然这些研究和争论有力地推进了对科学文化的思考和理解,但都未能真正解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问题。历史经验表明,要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真正融合,必须构建一种以存在论、生成论和语境论为基础的思想框架。  相似文献   

8.
杨尚昆同志曾经指出:“如果认为大仗一时打不起来,就麻痹松懈,放松对战争危险的警惕,忽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那是十分危险的。”科学地预测战争爆发的时间,是进行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依据。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是一条著名的反映战争本质的军事原理。从预测的角度和高度来认识,可以看到,它同时又是预测战争爆发时间的基本原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了20年的和平。二战以后将近半个世纪没有大战,只是局部战争不断。对我国来说,重要的是要预测今后将有哪些战争危及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而不仅仅关注第三次世界大战何时可能爆发。  相似文献   

9.
宇宙观的三次冲击 在整个20世纪,人类的宇宙观经历了三次剧烈的冲击。第一次是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人们认识到宇宙根本就不是我们所想像那样是坦荡平直的,而是弯曲崎岖的;第二次是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宇宙大爆炸”理论从提出到获得天文观测证实,再次震撼了人类的宇宙观,原来宇宙既不是无边无际、也不是无始无终的,而是有一个开端,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苏联科学史家科热伏尼科夫指出,苏联科学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斯大林恐怖与专制统治时期,“科学并不糟糕”反而做出了最出色的成就。这一发现被称为“科热伏尼科夫佯谬”,在科学史界得到承认并流传至今。但笔者认为,“科热伏尼科夫佯谬”中的某些论点应该重新认识:苏联科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并不是斯大林恐怖统治时期;20世纪30、40年代的科学成就的获得,也不仅仅是因为恐怖统治使科学家远离政治、专心学问。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一方面带来物质资料的空前丰富,另一方面也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人类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赋予科学技术以人文关怀。社会各界都在致力于寻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之链。  相似文献   

12.
李京进 《知识窗》2004,(2):12-13
朝鲜上空:"米格"大战"佩刀" 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后,朝鲜半岛上空实际上成了前苏联制战斗机与美式战斗机之间殊死较量的擂台.同时,美苏之间在背后对抗的激烈程度丝毫也不亚于正面的交锋,那就是双方都企图"偷"走对方参战的最新型战机,掌握对方战机的性能,以期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相似文献   

13.
陈禹 《科学中国人》2003,(11):19-19
现代科学的综合趋势,是不可阻挡的综合趋势。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一位著名学者在两种文化的书里指出人类文化处于分裂状态的危险。前不久,中文翻译《第三种文化》,这本书针对两种文化的观点.对这两个学科的综合.提出新的第三种文化,非常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战"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大战 (ScienceWar) ,这个词汇在西方被用了几年之后 ,近来随着国内有关科学主义的争论的讨论的展开 ,也开始频频地出现于国内的种种学术、准学术和大众媒体上。当然 ,人们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 ,最初是从国外对这场其实本是学术争论的争端形象化的描述用法直译而来。在此之后 ,虽然人们依然主要是用这个称呼来指那场本来爆发于西方(但近来似乎战火也有燃烧到国内的苗头 )的激烈争论 ,或者说学术 (甚至也自然地带有某种政治意味 )上的“战争” ,但在使用这一概念的过程中 ,大多数人却恐怕还是对这种本是隐喻性的称呼背后所隐含着的寓意未…  相似文献   

15.
一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以科技、经济、人口为链条的三次大循环和两次三重模式转换。第一次大循环始于人类社会的起点,终止于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之前。循环链条为:古代直观科学手工工具——物质资料准简单再生产——人口准简单再生产。第二次大循环始于十四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终止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循环链条为:近代实验科学机器系统——物质资料准外延扩大  相似文献   

16.
关注与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今年是爱因斯坦相对论诞生100周年,也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全世界人民都在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我们关注与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也正是为了更好地纪念他。他说:物理给了我知识,艺术给了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他说: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是直觉。他又说:关心人的本身,应当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他又说:仅凭知识和技术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与尊严,伦理道德的宣扬比科学规律的发现处于更高的位置。爱因斯坦这些话及有关论述,既表达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各自的作用,又表达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再探科学大战——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昌成亮 《科教文汇》2008,(16):204-204
本文通过对科学大战的一些研究,进而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研究对象、思维切入点与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和成就上对科学大战的双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说明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差异,同时也阐明的科学与人文之间的思维相互交融,价值相互蕴含,方法相互补充,精神相互渗透等,体现了人类文化精神发展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科学观念的转变是最伟大的转变著名物理学家汤姆孙说:“在能够对科学做出贡献的所有因素中,观念的冲破是最伟大的。”在科学发展的重大关头,总是由于有人敢于冲破既有的观念,提出革命性的新观念,引领遭遇巨大障碍的科学之船,驶向新的胜利航道。让我们回顾20世纪里发生的几次重大的观念变革。  相似文献   

19.
曾永志 《未来与发展》2009,30(11):23-26
随着科学本身的发展以及科学文化社会功能的日益加强,科学文化逐步与人文文化相背离,科学犹如一把双刃剑,当它被善用的时候,它能够创造人间奇迹;当它被恶用的时候,它也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这就促使我们不断地对科学进行反思,而“第三种文化”的提出正是对这种反思的一种回响。同时,对“第三种文化”的哲学思考就致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研究,推进两种文化和谐会融,促进中国文化“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善元 《学会》2003,(5):44-45
<正> 科学学是研究科学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19世纪后半期起,科学技术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来源,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支柱和国际竞争的焦点。从20世纪20年代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