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中国传媒科技》2011,(9):22-23
互联网和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使报业看到借助新媒体平台综合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全媒体传播的可能性。报业把开发视频信息资源作为全媒体内容生产的“爆破点”,不仅可借此突破平面介质的局限,使内容信息“有声有色”,而且也可在争夺传媒市场中获得诸多机会,迅速应对传媒格局遭遇新媒体冲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如今,新媒体媒介"三微一端"(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客户端)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新代言词。短(微)视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而生成的新媒体媒介,其不同于传统媒介,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门槛低,不需要专业的拍摄技巧,所传播内容符合现代大众吸收信息碎片化的特征,这就是为何当下短视频非常火爆的原因。本文对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和传播特点进行讨论,以抖音app为例,分析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的新趋势、遇到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毕园 《传媒》2023,(20):44-45+47
近年来,在传播媒介的拓展与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体验型”新闻节目异军突起,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得了大量的媒体声量,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新型的“体验型”新闻节目也将“体验”的概念与视频博客(Vlog)等新传播形式结合起来,在内容生产中不断实现媒体的融合与跨界。本文在阐述“体验型”新闻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在全媒体时代内容跨界中的特征与相关新闻节目制作的创新路径,为新闻节目在全媒体时代的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方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融合传播形态。自2009年8月以来至2015年,以微博、微信为主体的中国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微传播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在以3G/4G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传播阶段,作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发展史的主流形态,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微传播形态可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媒体传播样本。文章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角度对微博传播所具有的双重召唤结构、偏向叠加效应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认为微博所引发的微内容、微传播、微偏向、微结构、微媒体等融合传播现象为新媒体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黄永礼 《青年记者》2017,(24):53-54
关于媒体的发展,“内容为王”提法早已有之,其所强调的是内容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新媒体语境下,传播手段多样,尤其是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各种平台渠道风起云涌,信息制作和分享变得前所未有地便利,长期以来专注于内容生产的传统媒体在以技术、渠道见长的新媒体步步紧逼下影响力日减,由此也导致一直以来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内容为王”一再受到质疑,甚至有人断言,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已经严重过时了.然而,如今内容是否真的已不再那么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对新闻人而言,现在已不是怎样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锦上添花的问题,而是在新媒体环境中如何实现“适者生存”的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生产和传播链条被重新组合,早期“+互联网”的努力在没有内容价值作为支撑的情况下,收效甚微;“互联网+”所代表的互联网思维得到广泛认同,但思维方式转化为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却不像谈论概念那样容易.事实上,传统媒体完全融入网络的尝试鲜见成功范例.于是,“内容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论断被重新确认,因为诸如“两微一端”之类的出口再多,也难以带来实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如果内容的价值得到认可,便可以通过网站转载、自媒体分享形成二次传播,收获病毒式传播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优质内容本身就是媒体.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异军突起,并逐步形成“两微一端”的政务新媒体格局.在此浪潮席卷之下,档案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传播档案文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笔者通过自身积累的新媒体运营经验认为,档案新媒体运营应具备“四项原则”,即创新理念、协调发展、用户至上、内容为王.  相似文献   

8.
李邑兰 《青年记者》2007,(16):25-26
微内容:web2.0时代的产物微内容是相对于我们在传统媒介中所熟悉的大制作、重要内容或者宏内容而言的。学者Cmswiki给微内容的定义是:"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络、移动终端等各种新媒体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受众获知信息的渠道也不断丰富,可以说,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人人参与的传播多元化时代.但是,无论何种传播媒体,其核心依旧是“内容”,即传播的关键在于信息,“内容为王”依旧是媒体发展的根基. 恪守“内容为王“ 传播媒体进入多元化时代,受众往往可以通过手机等自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多元化的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而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影响受众.  相似文献   

10.
“纸媒已死”的说法充斥业界,随之而来的是“电视媒体很快将被新媒体取代”的预言。2013年12月4日第一批4G牌照发放后,互联网业界一片欢腾,“高清”“移动端”“游戏实时在线”等迅速成为热词。网络视频大佬们迅速打出“短视频”战略牌,新浪推出10秒的“秒拍”,腾讯推出8秒的“微视”、爱奇艺也推出7秒的短视频应用。对于受众来说,交互方式的多元化,意味着接受和传输内容的体验度更高、更好玩。但一个新媒体的产品生存期最终还是由其承载的产品内涵即内容来决定。优质内容就是好酒,装在瓶子里喝也好,倒进酒杯里喝也好,味道最关键。互联网制造的海量信息,将传统媒体的好内容淹没在信息海洋里。尽管受众通过可自主订制和选择的内容享受到了交互传播的乐趣,但寻找到好内容的难度却大大增加。因此,电视台的新媒体转型重点应放在用互联网思维来做内容产品,用互联网传播思路来做内容传播和内容营销,从而把优质内容并且是最适合目标受众的内容,以快速、精准的方式推送给用户,实现了内容产品在多屏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特征的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传媒创意传播与营销的内涵、特征和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传媒创意传播与营销的同时,深刻理解传媒创意传播与营销的本质和核心内涵,掌握在“互联网+”时代开展传媒创意传播与营销的主要方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文章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邵林 《传媒观察》2014,(6):16-18
正技术进步一直以来都是推动媒体和社会文化变革的伟大力量。从社会宏观层面看,基于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将社会带进了"微时代":微观点、微调查、微课题,微生活、微整形、微电影,当然还有势不可挡的微信、微博……一个个姓"微"的词汇把我们带进"微时代"。微时代是什么?百度百科这样解释: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高","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更重要的是微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颠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方艳 《青年记者》2016,(14):12-13
“反转新闻”伦理评价起点的确定 新媒体技术使“大众自传播”成为可能,大众很多时候成了信息的生产者.“大众自传播”是指通过微博等产品,网民能够以“我”为中心生产信息和内容,并且通过网站实现数字内容的传播和共享.①这种“大众自传播”现象影响着新闻生产乃至新闻业,特别是在新闻采集、新闻制作、新闻发布等环节.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是什么”是需要重新定义和思考的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人可以发信息”不等于“人人可以发新闻”,也就是说“信息”与“新闻”不能等同.  相似文献   

14.
付江 《出版广角》2016,(4):11-13
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的井喷式发展,除了对传统纸媒在广告和经营方面形成巨大挑战,对传统媒体一直引以为傲的内容优势也带来了很大冲击。读者阅读习惯和趣味的改变、传统媒体人的离职创业潮以及笼罩在纸媒从业者头上的“末日”氛围,使纸媒的内容优势面临空前危机。借力互联网,与时俱进改进内容,在内容层面促成新旧媒体的融合,是大众文摘期刊在新媒体时代“内容突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微时代”——从日本的手机小说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轶玫 《视听界》2009,(5):116-116
新媒体的一个重要特质在近些年来逐渐展现,即媒介生产与消费都进入了“微时代”,内容生产是“徽创作”,内容消费是“微支付”,内容:体验是“微阅读”。:微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媒体文本先前的“宏大叙事”与“意义承载”,媒体生产与消费变得越来越切片化,娱乐与体验也越来越即时性。日本近些年发达的手机小说可以说是这种媒介“微时代”的一个影像。  相似文献   

16.
李鸣 《新闻战线》2020,(5):54-56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旗下的新媒体平台,未来电视致力于构建从大屏到小屏的融合传播生态,推动总台“5G+4K/8K+AI”战略和央视网智能大屏战略落地互联网电视场景。从技术、渠道、商业模式等角度全方位“驱动”内容生态建设,并开辟了广场舞、少儿、体育、汽车等一系列垂直内容赛道,从而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内容创新之路,夯实了智能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场景。  相似文献   

17.
<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崛起和迅猛发展,不仅意味着传播技术的提高,更体现了传播理念的革新,因而导致了传统的传播方式的必然性变革。新媒体的互动性和时移性、便携性和伴随性、强制性和随机性,从多方颠覆了传统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对作为媒体灵魂的内容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内容为王"在新媒体时代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无疑成为内容生产者一个好时代,它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发展的机遇。它不仅促使传统媒体反思自身的内容模式如何改革、如何提升品牌价值,它也促使传统媒体重新认识自身的传播特质,持续开发潜在的内容资源,更好地借鉴或"嫁接"新兴媒体的优势,不断探索未来的发展领域。为了探索如何突破传统的惯性思维,应对新媒体时代对内容生产的新要求,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2009年3月20日,以"新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为议题的第四期传媒沙龙如期举行。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宜截然划分,而是相对而言。当前,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主要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或以网络为平台的媒体。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媒体归根结底都是内容当家。“内容为王”的提法由来已久。但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不仅仅是单纯提供内容那么简单,新媒体内容在生产制作与传播等方面自有其新理念。并且,新旧媒体并非  相似文献   

19.
在新技术条件下,新媒体的内容已扩展到产品形体、渠道占有等更宽广的范围。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的"内容",转变内容生产机制和集成方式,将是主流媒体提升传播能力、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媒介技术的不断更迭与演进,媒介传播技术的变迁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发展空间.以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技术、博客、IPTV技术、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形态层出不穷,加速了社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步伐.尤其是微博的异军突起,建构了—个以“碎片之链”为新形态的“微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