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济过热” 的重要原因是将生产力标准理解为生产标准,生产力标准不是生产标准,因为生产与生产力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完全的一致性:第一、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是为了获得产品;第二、靠延长劳动时间而生产率不变的生产不能提高生产力;第三、不注意协作分工的生产不能提高生产力;第四、建立在破坏自然条件、短期行为,脱离生产力状况等基础上的生产,只会破坏生产力;第五、人与物处于分离、半分离状态的生产不能提高生产力:第六、范围有限的知识和经验不同直接生产过程相分离的生产不能提高生产力;第七、不注意潜在生产力的发展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的生产不会提高生产力:第八、生产的社会属性不适合生产的自然属性的生产只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中可能存在上述情况,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生产的发展就一定能发展生产力.相反,生产本身必须以生产力为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领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注意调整生产关系,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发展生产力;为发展生产力,采取了: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本国生产力;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等有力措施。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加深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智力因素和科学技术知识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事实不与唯物史观关于直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全部历史的基础这一基本原理相悖,也不会动摇社会存在的客观性;这一事实要求我们应辩证地理解作为精神因素的劳动者的智力因素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属性。  相似文献   

4.
对应用的功能研究,应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才能看清应用写作过程的根本属性和应用的显性功能、隐性功能,应用不仅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发展生产力的推动;应用不仅与制度变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是制度创新的介质。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总是过多地强调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如生产工具的进步程度、劳动对象的开掘状况,等等,而对生产力的社会属性,即劳动者——人在生产力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忽视。当人们谈论促进生产力发展时,常常不包括人的发展;讲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往往把人的利益和要求置之脑后;在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更是明显地离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为生产而生产。理论上的偏颇造成实践上的重大失误,其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是一种关系量,用科学的语言说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实际上是生产中的人和生产资料共有的。生产力不是物,也不是精神。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力是指社会生产中的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因此称社会生产力,亦即物质生产力,物质生产力不应理解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只能是指人们从事精神文化创作的能力,不应理解为精神形态的生产力;人才生产力(人类自身生产力)是指人们生养、培育人才的能力,不应理解为“人才这种生产力”;自然生产力是指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生产、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已超出一般的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范畴,“生产力系统”之说,以及认为生产力系统由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构成都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化至少要完成下列四方面的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完成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人的主体性层面上不断地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现代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者之间有内在逻辑联系。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发展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要如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内涵十分重要。本文解释了先进的生产力是信息生产力;指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要求;要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应把握住生产力的特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要代表先进生产力,首先必须深刻认识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三个代表”思想的落实程度。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有其相对于生产关系而独立存在的独特规律。实践要求我们要更加关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依靠和利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的需要的发展;生产力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是不断地趋向社会化而变化发展的;生产力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人们把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论,片面地理解为总体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而忽略了个体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一片面的理解不仅误导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解,而且误导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使人们对个体生产力、个性、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理解不全面、深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曾经遭受挫折的理论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把投入和产出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和开放的反馈系统 ,揭示了总产出与投入要素之间的生产函数关系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投入量和单位劳动产出之间的资本技术函数关系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劳动投入量和单位资本产出之间的劳动者素质函数关系 ,建立了生产系统函数 ,并由此导出了测算技术进步率的公式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study between one teacher and a teacher educator and provides an account of the emotional labour in enacting caring teaching in an inclusive classroom. The emotional labour demanded in caring relationships is an area of research that has not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Results from this case study show that this teacher's performance of emotional labour is related to her professional and philosophical stance about the role of caring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emotional labour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reality of teaching and has an impact on teacher's commitment, satisfaction, and self-esteem.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ur in teaching.  相似文献   

14.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生产力理论的论述和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本文提出生产力“四要素”观点,即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组织构成的。劳动组织在生产力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种观点的提出,并不否认科学技术等其它要素作为生产力的要素,更不否认它们在生产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价值是商品的可交换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前提。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生产 的一般要素,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产品转化为商品,产品的生产就转化为商品的生产,产品的生产要素也就转化为商品的生产要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生产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生产。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是商品的生产要素,因此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源泉。价值是由商品交换关系产生的,因此只能由这种关系来决定。而商品交换关系就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因此,价值实际上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因为劳动、企业家才能、资本和土地都是生产的要素,并且归不同的人所有,因此 商品的价值就按要素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范畴,它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过程中发挥和表现出来的物质力量就是生产力.在理论研究中,误读马克思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把生产力要素泛化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深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问题的论述我们得出如下认识:生产力由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构成: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投入要素,劳动产品是生产力的产出或表现要素.这既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脑力是劳动者揭示规律和发明利用规律的中介物的能力,体力是由劳动者自身的生物能所形成的机械力。体力具有有限性,脑力具有无限性。生产的发展,科技革命的发展,都是脑力无限性的表现。劳动力的结构是脑力和体力的关系及其比例。随着脑力发明利用体力的中介物的发展,体力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而脑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脑力永远是劳动力一部分,不可能是100%;体力所占的比例再小,也不能是O。这样,脑力在劳动力结构中的不断增长的曲线是一条“S”曲线,而体力在劳动力结构中的不断下降的曲线也是一条“S”曲线。认识劳动力结构变迁的“S”规律,对于引导人们科学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不只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还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这一根本矛盾制约决定着前两个矛盾。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可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诸多现象  相似文献   

19.
1997年以来,我国学者围绕着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关系链,对生产方式的内涵规定是什么,存在着两大类多种观点.本文在整理分析这些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生产方式既是一定社会生产力的表现形式与作用方式,又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现实基础与变革原因.生产方式的内容构成既是明确的,同时又是有机联系、内在统一的整体.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三者中任何一个主要环节的变动都可能使其他两方面变动.  相似文献   

20.
金铮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5(3):100-101,109
钢琴演奏的个性是钢琴表演艺术的因素之一,是钢琴演奏者传达音乐表演二度创造的目的以及表现音乐作品风格多样化的必备条件.演奏者不仅应该具备娴熟的表演技巧和准确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还应该发挥自身的个性表现力,赋予音乐作品以生机和活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作曲家的设想,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才是音乐表演的本质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