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60厘米左右长的棍棒,可以开展一人、两人或集体等多种游戏活动,玩起来不受地形、气候的影响。棍棒的选择为体操棒最好,没有体操棒可用磨光滑的竹竿、柳条,甚至卷紧的旧报纸替代。如在棒的外面粘上色彩鲜艳的纸条,则更能吸引幼儿参与活动,达到更佳的活动效果。下面介绍几则棍棒游戏。  相似文献   

2.
折柳寄深情     
我国古代有折柳赠别和折柳寄远的习俗。折柳枝送别亲友的习俗,有人说源于《诗经》。《诗经·小雅·采薇》中有句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写离别的。“依依”既写出了柳条迎风摇摆的样子,又借柳条写出了分别时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因此,古代文人写离别时,往往要写到柳条。也有人说“柳”和“留”读音相同,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不过,据文字记载,“折柳”始于汉代。《三辅黄图·桥》云:“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代)人  相似文献   

3.
霍文新 《班主任》2012,(7):36-37
正每次寒假归来,班级都难见"新"气象。因此今年春天开学后我别出心裁,用一枝柳条和一首诗,唤醒了我班学生。班会课上,我拿着几枝柳条走进教室。学生愕然。我把柳条分发给学生传看,问他们手中拿的是什么。学生都说是"柳枝子"。我纠正道:"错了。它已经是柳条了。""这有什么区别?"学生不以  相似文献   

4.
咏柳诗话     
“吹面不寒杨柳风。”“五九、六九,抬头看柳。”“漏泄春光有柳条。”柳,是诗人画家的爱物,历代诗人以柳入题,歌咏不绝。陶渊明爱菊花也爱柳树,曾在家门口亲自栽种5棵柳树,自号“五柳  相似文献   

5.
柳条飘飘     
外婆家三面都是水塘。柳树就生长在塘边碧草如茵的小道上。春风染绿了柳条,柳条在风中更显得柔情。古人有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见柳给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汉代流行“折柳相赠”习俗,《三辅黄图·桥》云:“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代)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折柳送别,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 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送别多了,柳条也要折尽了。邵谒《苦别离》:“朝看相送人,暮看相送人,若遣折扬柳,此地无树根。”岂止是柳条折尽了,再折下去,连树根也快折完(枯死)了。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杨柳折尽不要说了,送别人的眼泪也要  相似文献   

7.
宋词排行榜     
"柳"和"梅"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意象。一说起"柳",我们不仅能够想起青青的柳条,更能够体会到长亭古道折枝赠别的留恋;一说起"梅",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它的颜色,闻到它的清香,  相似文献   

8.
柳,是报春的使者,杜甫有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是柳条。”它告知杨柳是春天气息的预报员,因而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  相似文献   

9.
生命力和生殖力的潜意识选择──关于“柳”的文化意义的思考孟宪明中原多柳,古今皆然。柳多,柳叶人的关系便密切。柳叶可食,柳木可用,柳枝柳条可编器皿。不仅如此,柳还体现着人们复杂的精神现象。丧葬,饰柳;婚嫁,铺柳;清明,戴柳。若把“前不载桑,后不栽柳,家...  相似文献   

10.
赏析: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1.
<正>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是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因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的"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  相似文献   

12.
所有的树都是用“点”画成的,只有柳,是用“线”画成的。别的树总有花或者果实,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处的白絮。别的树是密码紧排的电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结绳记事。别的树适于插花或装饰,只有柳,适于灞陵的折柳送别。柳差不多已经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经老朽了,柳什么实用价值都没有——除了美。柳树不是匠人的树,它是诗人的树。柳是愈来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会神经紧张地屏息凝视——我怕我有一天会忘记柳,我怕我有一天读到白居易的“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是韦庄的“晴烟漠漠柳毵毵”,竟必须去翻字典。柳树从来不能造…  相似文献   

13.
正秋天红叶艳丽无比,尤为画家喜欢。写生创作墨稿完成后,敷色朱砂、胭脂、赭黄等颜色,注意调子和谐统一,不可花乱。柳树的画法柳树的姿态是比较活泼的,微风轻拂,婆娑多姿。柳树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扬柳,一种是垂柳。扬柳的枝条向上挺扬,垂柳的枝条向下低垂。柳的柔枝通常称作"柳条"或"柳线"。画柳先画柳干,再画柳枝,由枝上画出柳条,柳条上画出柳叶。柳干为斜纹,可用小斧劈皴表现其形质。柳条细长柔弱,须用中锋运笔才能表现出它的骨力。柳叶用侧锋撇出,与写字时"撇"的笔画相近。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幼儿学得生动活泼,我在计算课中常安排一些集体活动,其形式如下: (一)摆游戏棒每桌分发游戏棒若干,让幼儿用四根游戏棒拼成一个正方形,用五根游戏棒拼成两个三角形,用六根游戏棒拼成一个长方形,用七根游戏棒拼成两个正方形。(二)折纸分给每人一张正方形的纸,让幼儿对折成两个三角形,也可折成两个长方形。用同样方法,折成四个三角形或四个正方形。(三)玩七巧板用彩色吹  相似文献   

15.
咏柳诗话     
“五九、六九,抬头看柳”,柳,是春天的使者,“漏泄春光有柳条”。“吹面不寒杨柳风”,柳,是诗人画家的爱物,历代诗人以柳为题,歌咏不绝。陶渊明爱菊花也爱柳树,在家门口亲自栽种5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无独有偶,扬州平山堂至今还有欧阳修种的柳树,后世称为“欧公柳”;他写诗云:“手栽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隋炀帝下江南也风雅一时,曾“御笔赐垂柳姓杨”,故“杨柳”一词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6.
小棒游戏     
儿童喜欢玩小棒,他们常把棒冰棒收集起来。这种小棒很不卫生。教师和家长可把这些小棒洗干净,煮过,染上颜色,制成游戏棒,可以教儿童用来数数或玩棒游戏。还可以教儿童用小棒摆出各种  相似文献   

17.
春天     
随着季节的轮转,春天悄然无声地来到人间。 春姑娘唤醒了大地,小草破土而出。不知名的野花开得十分茂盛。杨树的叶子像一双双小手欢迎着春的到来。柳条像姑娘的长辫子,发了芽,一阵风吹过,柳  相似文献   

18.
将游戏教学法引入到“运筹学”课程实验教学中,设计了动态规划实验教学中的火柴棒游戏,并提出游戏法实验教学原则.实验教学的实践结果表明:火柴棒游戏巩固了学生课堂教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火柴棒游戏结合上机实验教学比单纯的上机实验教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所有的树都是用“点”画成的,只有柳是用“线”画成的。别的树总是有花朵或者果实,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处的白絮。别的树适于插花或装饰,只有柳,适于霸陵的折枝送别。柳差不多已经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经老朽了,柳什么实用价值都没有——除了美。柳树不是匠人的树,而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柳越来越少了,每次我看到一棵柳树都会神经紧张地屏息凝视。我怕自己有一天会忘记柳树,我怕自己有一天读到白居易的“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是韦庄的“晴烟漠漠柳毵毵”,竟必须去翻查字典。柳树从来不能造成森林,这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  相似文献   

20.
快乐玩纸棒     
报纸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取材容易,安全轻便,经常被用来制作成幼儿园的游戏材料,进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把报纸卷成纸棒,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动脑筋把纸棒摆成各种造型布置游戏场地,自由生成游戏规则,有趣的纸棒游戏就可以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