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效识别自发、非典型及未分割语音的情感以建立更自然的人机交互界面,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情感数据场和蚁群策略的语音情感识别算法.用情感数据场中势函数建立基于块的声学特征向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识别自发语音情感,用人工蚁群模拟基于块的声学特征向量,然后用典型的蚁群策略研究每个人工蚂蚁在情感数据场的运动轨迹,并把该蚂蚁的运动轨迹作为对应的声学特征向量的情感标签.利用2012年连续音视频情感挑战赛中的语音数据对所提算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已有算法能更好地对基于块的语音情感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一种基于LPQ特征向量的帘子布疵点识别方法。首先给出了局部相位量化(LPQ)的定义,,然后计算帘子布样本图像的LPQ特征向量,使用PCA降维处理,再利用降维后的LPQ特征向量对预先设置的BP神经网络参数进行最优选择,最后利用最优的BP神经网络作为帘子布疵点分类器。此识别算法能对断经、浆斑、劈缝、稀经和经线粘连等帘子布疵点进行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测工作人员的烦躁情绪,实现情感状态的评价,通过在工作环境中诱发情感语音,获取了足够的测试样本,建立了2000条样本的工作环境情感语音数据库.在检测烦躁情绪过程中,首先提取语音的韵律特征和音质特征参数,然后利用基于蛙跳算法的改进的BP神经网络进行烦躁情绪识别.实验比较了BP,RBF和sFLA神经网络的性能,结果显示SFLA神经网络的识别率比BP神经网络高4.7%,比RBF神经网络高4.3%.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蛙跳算法训练随机初始数据可以优化神经网络的连接权重和阈值,加快收敛速度,提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单次提取脑电信号的分类技术进行情绪词的脑电(EEG)识别研究.以中文情绪双字词为实验材料,通过其诱发的EEG信号,对正性词与中性词、负性词与中性词分别进行分类.使用时域正则化的共空间模式对单次提取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并利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进行特征分类,分类准确率集中于55%~65%.置换检验验证了实验分类准确率的统计学显著性,表明了情绪词和中性词的成功识别,也有效地证实了基于脑电信号的语言情绪信息的可识别性.此外,在15名被试中,10名被试的负性词与中性词识别率显著,而仅有4名被试的正性词与中性词识别率显著,说明负性情绪更易被识别.  相似文献   

5.
基于韵律变换的情感说话人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由情感变化引起的说话人识别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情感说话人识别系统.首先,通过引入情感识别作为前端处理模块,对中性语音和情感语音进行分类.然后,对情感语音进行韵律修正,分别采用高斯归一化、高斯混合模型(GMM)和支持向量回归(SVR)等方法建立情感语音和中性语音的基频映射规则,并根据平均线性变化率对时长进行了修正.最后,对韵律修正后的情感语音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情感说话人识别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情感说话人识别的性能,识别率相比传统方法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通过基频和时长修正的情感语音更接近于中性语音.  相似文献   

6.
说话人识别可以看作语音识别的一种,本文研究了MFCC参数的提取方法,并对矢量量化VQ的识别模型进行了讨论,设计出了一种可行的识别方法,通过验证,这种方法对于文本有关的说话人识别,可达到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7.
从19世纪以来,心理学家就对情绪做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在学习和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考察了在算式以及言语两种不同分心任务情况下,任务对被试情绪分散的影响。实验的结果为情绪调节提供了新的依据。研究以30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实验室研究,采用2(算式任务,言语任务)×2(中性情绪,负性情绪)完全被试内实验设计。被试在观看完中性、负性图片后完成一个分心任务,然后进行情绪评级。实验表明,两种分心任务都能够对情绪图片的分散有影响,相比较下,算式任务的分散效应比言语任务更大一些。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任务完成正确率得出,负性情绪不利于被试进行任务判断,在做出判断时需要更长的时间。由此提出,当人们在感觉到压抑、郁闷等负性情绪时,除了可以在户外活动,还可以在室内做一些简单的习题或看一些有趣的书,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负性情绪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分散,情绪也通过这些方法得到有效调节,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法诱发了中学生的正性、负性情绪,比较了高低幸福感中学生在情绪诱发后情绪体验的差异,探索高低幸福感中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情绪体验的特点.结果:(1)女生的幸福感高于男生,男生的负性情绪比女生多;(2)高幸福感的中学生比低幸福感的中学生具有更多的正性情绪和更少的负性情绪;(3)在消极情境下,高幸福感中学生正性情绪减少得更明显,且负性情绪增加得更明显;在积极情境下,高幸福感中学生负性情绪减少得更明显,而两组中学生正性情绪的变化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基于认知评估原理的多维耳语音情感识别.首先,比较了耳语音情感数据库和数据采集方法,研究了耳语音情感表达的特点,特别是基本情感的表达特点.其次,分析了耳语音的情感特征,并通过近年来的文献总结相关阶特征在效价维和唤醒维上的特征.研究了效价维和唤醒维在区分耳语音情感中的作用.最后,研究情感识别算法和应用耳语音情感识别的高斯混合模型.认知能力的评估也融入到情感识别过程中,从而对耳语音情感识别的结果进行纠错.基于认知分数,可以提高情感识别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耳语音信号中共振峰特征与唤醒维度不显著相关,而短期能量特征与情感变化在唤醒维度相关.结合认知分数可以提高语音情感识别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 情绪分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发生时自然皆大欢喜,但负性情绪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由于青春期内心闭锁,不少学生在感觉到自己的负性情绪时,往往会优先选择把它闷在心里,不愿向他人表达.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更不利于问题解决.对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情绪表达的发展性指导,让学生学着从情绪感受本身、引发情绪的原因、对问题解决的期望三个层面进行情绪表达.  相似文献   

11.
采用孤独感量表、负性情绪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359名大学生进行测定,探讨三者关系.结果表明,手机成瘾在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及生源地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负性情绪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孤独感和负性情绪是影响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可以从降低孤独感、改善负性情绪入手.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市场上语音控制家居产品的语音识别必须在服务端进行,在缺乏互联网情况下则无法使用,以及智能家居设备采用有线组网方式导致升级维护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一款采用WiFi、蓝牙等无线混合组网技术搭建的异构家庭网关,可以动态添加设备,组网灵活方便且成本低,即使在断网情况下,网关也可自动切换到本地语音识别。为此,使用基于上下文相关的GMM-HMM算法训练声学模型与语言模型搭建语音识别引擎,采用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实现语音智能控制。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功能基本符合预期,在断网情况下系统仍可以进行语音识别并对家庭设备进行语音控制。  相似文献   

13.
负性信息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起着重要的警示作用,本实验研究采用情绪图片作为情绪信息的来源,利用返回抑制的范式,对负性信息是否能自动捕获注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负性图片为有效线索时的反应时显著大于中性图片为有效线索时的反应时,即在负性图片为有效线索时出现了返回抑制现象.本实验证明了负性信息能自动捕获注意.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对人脑在相同情绪效价的人工语音和自然语音(中立)下情绪处理进行探索,以及研究人工语音与其他情绪效价的自然语音(欢乐、生气)在脑电信号上有何区别。对29名大学生采用过德国Brain Products公司的脑电记录系统采集,按照10-20系统扩展的64导电极帽记录在带有情绪的语音启动下的ERP,脑电系统记录其在情绪语音的条件下的事件相关电位和行为学结果。在700800ms时间段内,人工语音比自然语音(欢乐、中立、生气)引发了更正走向的波幅(P<0.05);大学生对相同效价的人工语音和自然语音确实存在一定的感知差异,在700-800ms的时间窗口里,人脑正在对人工语音进行处理,对于人工语音的资源分配显著多与其他语音的资源分配。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道德情绪的行为回忆范式,探讨中国大学生在负性道德情绪影响下的应对行为.结果发现:(1)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掩饰意义的行为词语;(2)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3)体验到负性道德情绪的被试在做出掩饰动作后,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有所下降,与控制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揭示:中国大学生体验到负性道德情绪后更倾向于做出掩饰行为而不是洁净行为.  相似文献   

16.
针对风力发电机关键部件齿轮箱故障频率高、诊断难的问题,开发了包含传统时频域分析和现代分析模块的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对所采集的振动信号进行了小波去噪、小波包分解并重构后得到各频段能量占比的特征向量,将该特征向量输入到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振动信号与正常或各故障状态之间映射,从而智能识别运行状态。应用Matlab和Labview开发系统,输入齿轮箱的4种典型运行状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可较好地对风机齿轮箱的故障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异常入侵检测方法,由于BP神经网络是一种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具有对不确定性的学习与适应能力,可以很好的满足入侵检测分类识别的需求.对“KDD Cup 1999 Data”网络连接数据集进行特征选择和标准化处理之后用于训练神经网络并仿真实验,得到了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报率.仿真实验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考察莫扎特音乐以及不同诱发唤醒度和不同情绪类型的音乐对3~5岁幼儿面部表情(高兴、悲伤和中性表情)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同是高唤醒度正性情绪的音乐相比,具有高结构性和周期性的莫扎特音乐反而会对幼儿的表情识别产生干扰;而聆听低唤醒度负性情绪的音乐有利于幼儿大脑达到适当的觉醒水平,进入适当的情绪状态,从而对其表情识别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负性情绪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人际关系、学业成绩、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等,因此对大学生负性情绪诱因及消解方法的分析与探讨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科学的问卷设计为依托,对大学生进行了负性情绪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负性情绪诱因是可以归类的,同时消解方法也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机械加工发出的声音可用于制造过程智能化监控。加工时参数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对不同转速下切削声音加以识别,可为进一步综合考虑其它切削加工参数和条件下的声音识别打下基础。为识别不同转速下的切削加工声音,设计了一个三层BP神经网络,且先对采集声音进行小波包分解,求出分解后各频率段成分的能量,归一化处理后构成特征向量,再将处理后的信号分为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网络具有训练速度快和识别准确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