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会才 《中学文科》2007,(12):36-37
在最失意时,抚慰心灵的伤痛。在最困窘时,陶冶心灵的情操。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当我吟"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姐姐告诉我那是一句古诗;当我学姐姐"念鹅鹅鹅,曲颈向天歌"时,妈妈夸我:好孩子,已会念诗了;当我背起书包跟着老师学知识时,我便认识了你——语文。  相似文献   

2.
用现代教学理念来评价教师的一堂课,不是看教师传授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看这堂课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习时掌握了多少知识,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3.
30年前的7月16日,我走出大学校门,走上鲁西南一所农村中学的讲台。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时,我下意识地反问自己:"在数学课堂上,我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知识,当然是知识。"哲人培根不是说过嘛——知识就是力量。教育的使命不就是将前人已有的知识传给下一代吗?于是,在这种潜意识的支配下,我努力将每一个知识点讲深讲透,力求讲练结合,期望学生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当时,我的努力目标就是"教会"。3年后,当我参加教学方法改  相似文献   

4.
<正>倾听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当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总会有学生抢着回答:"我、我、我,老师我,我要回答……"但当老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他抢着回答的学生就会做小动作,不肯认真听别的同学的发言。在需分小组进行讨论时,老师还没有说完或说  相似文献   

5.
我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工作岗位上一呆就是18年.上大学时,我上德育课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以后,是将思想品德课当知识来操作,受着一种"知识逻辑"的宰制.知识是统治者,学生是盛装知识的"容器",我的任务是把知识作为其工作对象,意欲穷尽己之所知而予学生.古人云,"君子不器".学生本就不是物,而是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以对待物的方式来对待作为人、要"成人"的学生呢?我们又该怎样教育学生呢?  相似文献   

6.
在没教"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就听高年级的教师在一起交流:"解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关键是找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当时我还想:这可真是个好办法,以后我教到这部分知识时也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7.
李杰华 《考试周刊》2013,(36):153-153
导学案是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效手段,然而一些教师在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时,把教材内容简单地习题化,失去了"导学"的作用,又不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在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时,应当在"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知识链接"、"我的收获"、"我的疑问"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存在着困惑,他们经常抱怨"我学习化学非常努力,可做题时不知用什么知识,如何去思考,导致化学成绩一直上不去"等等。化学与数学、物理、生物均为理科,唯独化学给学生留下这样的印象,应引起化学教师的深思。我以为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应针对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科学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2007,(Z1)
南京市"金陵娃心系北京,红领巾喜盼奥运"主题活动近日启动。主题活动包括"奥运知识我知道"知识竞赛、"文明行动我参与"志愿服务、"奥运项目我体验"阳光体育等内容,从2007年5月持续到2008年8月。"奥运知识我知道"知识竞赛活动——知识竞赛以学校、社区为单位,经过初赛、复  相似文献   

10.
王欢 《天津教育》2012,(3):52-53
一、画知识树最初听了王敏勤教授的讲座,了解到"知识树"就是用树形结构来表述学科知识结构和知识梳理的一种方法。但如何画知识树却不是很清楚。2008年时我的第一棵全册知识树是先在纸上绘制完成,然后在Powerpoint中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条线、一条线地画出来,没有借助任何模板。  相似文献   

11.
正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人类知识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殿堂里遨游。从小时候起,我就迷上了书本。记得上一年级时,我见同学们拿着图画书在班里大声炫耀,羡慕不已,心里也打着如意算盘:"我要让妈妈也帮我买一本童话书。"放学回家后,我苦苦哀求妈妈给我买一本童话书,妈  相似文献   

12.
"兴趣教学法"是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把数学中重要而又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目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试做阐述。一、精心设计课堂开头,为本节知识作好铺垫每一节若有好的开头吸引住学生,将会获得事半功倍之效果。如:在讲"黄金分割线段"时,我首先提出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我很重视孩子想象力的开发,喜欢让他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很少去为他决定事情,只是对他说"当你自己没有解决的办法时,我再给你提供一些建议。"我主张:做任何事情,不要只找一种方法,可以尝试更多的途径。在他尝试寻找其他解决途径时,就是对知识的扩展,这些知识也是书本中学不到的。所以,我的孩子思维很活跃,点子也多。我把我对孩子想象力的开发总结为以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所任教的"新德育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预备班的学生,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动、乐于参与、愿意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特征,我在执教时致力于多创造一些学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在体验中学,能够很"愿意"、很自然地学到知识,教师也能够轻松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知识。因此,在六年级新德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让"体验"贯穿始中。  相似文献   

15.
付霞 《山东教育》2012,(Z1):18-19
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我感觉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幽默让你充满魅力自参加工作至今,一至六年级我都教过,我发现,不管是刚刚入学的小不点儿,还是比我高一头的大个子,孩子们都喜欢没有架子、幽默风趣的老师。我是一个爱说爱笑的人,面对孩子时我会时不时地跟他们开个玩笑,讲个笑话,甚至批评他们时也用幽默的语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有一学期带毕业班时,有一次在复习"位置与方向"这部分知识时,我让学生根据比例以及位置方向的知识画一幅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6.
杨亚利 《中国教师》2013,(18):17-18
"变异理论"强调学习者在一个情境中学会某种知识后,当面对其他情境时,通过感知不同情境间的差异性与共同性,注意焦点得以扩展,从而进行知识的联结。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我结合"变异理论"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正例"与"反例"的对比中达到"知识迁移",从而深刻地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7.
我叫诸葛亮。如果时间能回到过去刘备请我出山时,我决不让刘备"三顾茅庐"。因为如果刘备没有"三顾茅庐",那我岂不是要壮志难酬、饮恨终生?我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所以我不会等待三次。我深信未来应该是一个崇尚知识的社会。也许,那时也有大批人才"隐居于草庐之中",像我一样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但是,如果我们一味等待而不去毛遂自荐,万一没有"刘备"也没  相似文献   

18.
说明文在我们的教学现实中,往往被当作知识短文来处理了,而且越是经典名篇越是如此,因为它们当得起"一个例子"的作用。至于这些经典名篇背后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往往得不到落实。关于《中国石拱桥》的教学可能就是如此。我以为这是十分遗憾的事情。我第一次教学这篇文章时,也是重点"教知识"。当时,这篇文章是初中生要上的第一篇说明文,作为入门例文,又那么经典,所以在文章的"知识教学"上我比较注意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复习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巩固和运用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讲究方法.下面就让我来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复习时要进行"梳理"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做到知识系统,概念清晰,脉络分  相似文献   

20.
催生教师教育观念的系列变革第一,知识价值观的变革。全球化时代,知识更新周期之短、更新数量之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因此,需要策略性地刷新知识"为我所用",即教师以学习者自身的主体性和目的性而唤醒其对客体知识的选择意识和主宰意识。换言之,从被动的知识驭"我"到主动的"我"驭知识和"我"用知识,构成了新旧知识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系统认知、承纳和记忆,更在于建立,在有所舍弃和有所选取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