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影印是古籍整理出版的重要方式之一.影印古籍既忠实于文献原貌,又有利于发挥其学术价值,使文献的真实性、重要性、完整性、原生态性得到充分的展现.影印古籍对整理出版中国文化典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古籍影印图书尤其是新编古籍丛书的影印出版,受到海内外学术界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和推崇.在国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无疑是这个领域的翘楚.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新编古籍丛书的影印出版,始于1996年出版的《二十四史订补》.1998年,历时十年的大型综合性古籍丛书《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全部出齐.1999年《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的编辑出版,标志着国图社的新编古籍丛书步入了规模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3.
杨嫚 《图书馆学刊》2005,27(2):44-45
民国时期丛书的出版十分繁荣,其间短短几十年出版了大量古籍丛书。古籍丛书出版的兴盛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民营出版机构成为当时古籍丛书的主力军。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部丛刊》、《丛书集成》与中华书局出版的《四部备要》是当时古籍丛书的集大成者,它们的出版说明,民国时期的古籍整理、编辑与出版水平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三秦出版社出版的《陕西省金石文献汇集》,是辑录和考证陕西省金石文献资料的人型学术资料丛书。这套丛书由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组织编写,初步计划出版70种左右。三秦出版社在1985年建社初期,就将出版这套大型丛书列入本社的重点出版计划,在经费欠缺、人员少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做好出版这套丛书的工作。经过近5年的艰辛工作,《陕西省金石文献汇集》的编辑出版已经初见成果,已出版了10多种  相似文献   

5.
祝晓风 《图书馆》2002,(6):19-19
11月 2 0日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开展。这是近年来较全面地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的展览。据不完全统计 ,建国以来经过研究、整理之后出版的古籍图书约为 1万种〔其中丛书如《丛书集成》(收书 4 10 0种 )、《四部丛刊》(收书 5 0 4种 )等只作 1种计〕。而从 1981年至今所整理出版的古籍图书总计约为 80 0 0种 ,占建国后新版古籍总量的 80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远比清修《四库全书》的收书总数为多。1981年以后 ,国家每年约拨出专项经费用以支持古籍整理出版 ,再加上国家出版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 ,使…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和北京语言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古籍整理研究出版现代化国际会议”将于1995年7月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将本着交流学术成果、沟通研究手段、探讨合作方式、弘扬中华文化的宗旨,积极探讨以下课题:古籍语料库的整理与研究,古籍整理研究用的字体与字形、字库与词库,用于古籍整理、研究出版的中文平台,古籍语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交流两岸古籍整理研究学术成果,探讨传统文化研究在凝聚中华民族、促进祖国统一方面的意义,应两岸学者的要求,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在国台办、教育部港澳台办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于5月11日在北京举行“海峡两岸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海峡两岸“余位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提交论文涉及传统文化研究、古典文献研究、学术史研究、古籍整理出版、古籍整理研究手段现代化等诸多方面。与会代表还将就古籍整理出版、古籍资料库的建设、古籍数据资源共享等问题寻…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籍中,古籍翻印是民国出版业一个重要的出版现象.这一时期的出版家利用新式印刷技术或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影印、排印、刻印了大量古籍,代表者如《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百衲本二十四史》、《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古今图书集成》、《嘉业堂丛书》等,皆为卷帙浩繁的皇皇巨制,使珍贵古籍化身千万,保存文献,嘉惠学术,为功甚巨.民国古籍出版的成就,书写了民国出版史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9.
范高强 《出版科学》2016,24(4):43-45
古籍整理类图书具有专业性强、学术含量高、文化价值大等特点,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璀璨文明的传承和弘扬,在出版此类图书时不仅要求编辑工作者有较高的文化使命感,而且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古籍编辑的文字功底、文献知识、古文阅读能力和学术心态等,往往影响着古籍整理类图书出版的最终质量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影印是古籍整理出版的一种重要形式,相对于排印的整理方式,影印有着短平快的优势:短,指出版周期相对较短,只要选定底本,就可以很快地出版出来;平,对编辑加工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快,其印数有限,销售周期较短,又因定价较高,收益快. 近几年,大多数古籍出版社在影印出版方面均有系统的规划.而这当中,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最具代表性,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将影印出版作为其最主要的出版模块,形成了大中小、远中近的系统规划.非古籍专业出版社中,大象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影印出版方面,也颇有规划.大象出版社以晚清民国文献的影印出版为重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则在海外中文文献的影响方面,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国家加大了对古籍整理研究及出版项目的支持力度,古籍整理研究出版成果丰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古籍图书的出版,与往年相比同中有异。同者,2010年的古籍出版仍可分为当代新编纂的古籍文献、校点与注释的古籍文献、编目和辑  相似文献   

12.
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古籍出版社可以在出版普及而畅销的读物方面下功夫,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维持生存和求得发展。但古籍出版机构决不应因此而忽视诸如古籍整理、文献编纂、学术论著等出版项目。这些项目对弘扬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邀集全国21家古籍出版社座谈“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落实情况。情况表明,一年来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市场萎缩、经济压力加大诸因素的影响,规划项目完成量不足50%,存在较大差距。这一情况引起与会者格外关注,认为这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古籍出版面临的新的情况和严峻挑战。古籍出版如何面对市场经济便成为这次会议的热门话题。将大家座谈、议论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是:一,古籍出版是一种文化积累,担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它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从总体上讲,是要赚钱,要有较多的投入。市场需求与积累文化、发展学术之间有一定距离,不能将古籍出版简单地推向市场,而应当加强文化经济政策上的扶持。二,有自身特点与规律并不意味着古籍出版应当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外,相反,市场经济也同时给古籍出版带来了机遇。与市场经济接轨,会使古籍出版得到更大发展。三,要走出困境,根本途径在于深化自身改革,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古籍整理出版新机制,抓住机遇,以改革求发展。下面刊载的是10家古籍出版社负责人座谈发言的要点,其中较多地侧重于介绍各自出版社的改革思路,希望能起到交流经验、共同探索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古籍整理研究出版事业,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决定从今年开始陆续编辑出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丛书的选题拟由规划小组学术委员会每年从全国范围内推选10种未曾出版的优秀学术专著编入丛书,内容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史等各个领域,如历史、哲学、文学、语言、政治、  相似文献   

15.
莫彬 《图书馆界》2014,(4):16-19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30年间,广西编辑出版了不少“地方古籍文献丛书”,整理出版了一批地方古籍,在地方古籍的保存保护、流通利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开展地方学术文化研究、保护地方文化遗产、传承及弘扬地方优秀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籍有多少?算到清末(一九一一年),则所谓古籍的种类大约会增加到八万种,或十万种.那么,整理古籍是不是要把全部八万到十万种都加以整理,一种都不漏呢?不是这样的.现在,我再重复地说一下,古籍整理主要是古典文学、哲学、中国历史学三类,这就是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所负担的全部任务,其他类就应该由相应的学术机构去负责.由于搞古籍整理的人少,专家学者年纪大;由于印刷力量的  相似文献   

17.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托北京大学中文系金开诚教授主编的《中国古文献研究丛书》(第十批),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1992年11月6日,丛书编委会和江苏古籍出版社在北大联合召开了丛书出版座谈会。古委会秘书长安平秋同志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张岱年、邓广铭、阴法鲁、刘乃和、金开诚、傅璇琮、曹道衡、沈玉成、孙钦善等著名学者,以及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伍杰、北大副校长梁柱、高校古委会副秘书长杨忠等领导同志和一些中青年专家及出版界人士。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笔记文献的整理出版主要以笔记文献丛书、笔记文献编选集以及单本笔记著作的整理与出版为主,其中笔记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成果最为显著,其又主要呈现为三种形态:一是冠以“笔记小说”之名而实际是笔记文献的大型丛书的整理出版;二是偏重史料性质的笔记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三是偏重学术性质的笔记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本文即对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笔记文献的整理与出版情况进行综合回顾与考察,以便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未来笔记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古籍整理以其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和固化的模式,其标志就是西汉成帝时刘向等人开创的文献整理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这套程序和方法因其广泛的适用性和深远的学术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典籍整理的基本范式。近代以来学科的发展和分化,使得两千年来稳定不变的古籍整理范式细化出四种适应于不同学科需要的类型:古籍文本的复原性整理、古籍语义的解释性整理、古籍内容的组织性整理和古籍实体的保存性整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古籍整理中的深度应用,以上四种范式也从传统的纸本古籍整理延伸到了古籍的数字化整理之中,并衍生出一种新的范式类型——古籍知识的数据化整理,即不仅把数字化古籍看作古籍整理的结果,更是把它作为下一步古籍整理的数据和素材。新范式将对数字古籍整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带来深刻的影响。图1。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20.
浅谈古籍丛书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古籍丛书是开发利用馆藏文献的重要资料来源 所谓丛书,就是汇集许多重要或难得的著作为一书.我国古代各类重要著述均收录在丛书里,因此,古籍丛书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重要的资料来源.在过去学者仿求古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依据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历代丛书.丛书对于方便读者、保存古代文化和古籍的流传,起到了其它类别图书所起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