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吴川灵 《编辑之友》2018,(4):103-107
文章以上海图书馆馆藏中国近代出版类期刊为样本,统计其数量、出版者、出版地、创刊时间、刊物寿命并作分析.数据显示中国近代出版类期刊86种,有的一家机构出版有多种期刊,有的刊物有重名现象.出版者以民营书局多,其次为杂志社.出版地居前的为上海、重庆、南京、北京.创刊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并于20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之后回落.刊物寿命较短,大多数在三年以内.研究认为中国近代出版类期刊具有刊物数量较多、民营书局为主、地域分布不均、随时局变化明显、刊物寿命较短等特点.研究分析结果为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提供材料,并为当代出版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现存中国近现代报刊数量庞大,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应进一步加强报刊文献脱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报刊文献原生性保护的水平.同时,加强近现代报刊的影印出版、缩微复制、数字化加工,以及相关检索工具的编辑、出版,以提高近现代报刊文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马晓琼 《东南传播》2010,(9):130-132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作为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总结梳理有关近五年来我国近现代出版史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可以发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专题史、出版机构和出版人物上,并呈现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各个学科相互融合、以思想文化史的视角研究近现代出版史角度新颖、近现代出版史具体时段的研究成果丰富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对近现代出版史宏观上的研究少,诸如出版法制史、出版发行史等领域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等不足。  相似文献   

4.
陈静 《编辑之友》2018,(4):108-112
1898年至1918年,是妇女报刊产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目前学界对近代妇女报刊的文献情况认识模糊.这一领域中,有14种资料来源可供检索统计.但各资料来源由于统计标准不统一、报刊情况复杂等原因,报刊数量统计五花八门,报刊刊名、创刊地等基本信息说法不一.通过对各资料来源的分析、比对和查考,结合其他途径的辨析,文章共统计出97种近代妇女报刊.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最发达的地区和出版中心,她开创了中国出版文化和出版产业在20世纪前半叶近50年的辉煌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和三联书店等著名出版机构为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绘下浓墨重彩,夏瑞芳、张元济、陆费逵、章锡琛、夏丐尊、叶圣陶、邹韬奋等成为永载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出版大家……  相似文献   

6.
报刊资源是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种类繁多、信息容量大、出版周期短、时效性强、内容新颖等特点,深受读者喜爱。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报刊载体类型、服务手段、读者需求等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图书馆报刊服务进入了一个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新时期,如何发挥报刊资源的最大作用,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利用,是亟待图书馆工作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舸 《新闻爱好者》2023,(1):99-101
当前,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成为各家教辅报刊出版机构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河南教育报刊社推进“三个升级”(认识升级、质量升级、服务升级)的实践与探索,是对新时代教辅报刊出版机构创新发展有效途径的有益探讨,希冀对同行能够有所借鉴,共同为促进教辅报刊的健康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12月11日在“2010中国创新趋势领袖论坛”上表示,今年中国出版业总产值将突破一万亿元。目前中国每天出版报纸一亿多份,全国共有12000家报刊社,中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值近万亿,今年能突破万亿。但李东东也表示,虽然中国从数量是世界的出版大国,但是远远还不是报刊出版强国。李东东在介绍中国出版业现状时还表示,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继纺织业,  相似文献   

9.
惠萍 《编辑之友》2010,(1):100-102
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报刊、书局的同时,也将西方的出版理念和模式带到了中国,直接影响和刺激了中文报刊的产生。中国近代出版业由于报刊和书局的出现逐渐演变成具有现代意义的出版事业。所谓事业,就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今,中国教辅类报刊的发展已过而立之年。30多年来,随着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发展,许多报刊社凭着对中国教辅类报刊发展前景的敏锐判断,及时作出反应,结合教辅类报刊市场实际和目标读者需求,不断调整出版内容,整合出版资源,完善发行机制,提升产品竞争力,创新适合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范军 《现代出版》2010,(5):72-75
20世纪30年代,现代书局出版的文学月刊《现代出版界》创刊,这是一份综合性的编辑出版类兼广告宣传类的刊物,从其刊登的内容来看,它更加侧重于对文艺书籍的出版情况进行介绍,对它进行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了解那个年代出版历史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2.
陈功榕 《东南传播》2013,(5):107-108
报刊排版流程从印刷厂转入编辑部是数字时代报刊出版工作的必然选择,图文稿件全面数字化为创新排版流程创造了条件。本文从报刊排版的时间效率、质量水平和人员工效等分析入手,对不同模式的编辑排版流程作对比探讨,提出优化排版流程和提高排版效能的基本思路,为报刊社提高编辑出版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风云变幻的近现代中国,近现代报刊广告作为通俗文化的一个细流并不引人关注,然而正是这不起眼的细流,却道尽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从日益普及的西学、近代教育的普及、民族实业的发展,无一没有近现代报刊广告的鼎力相助.  相似文献   

14.
江西苏区报刊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苏区出版的220种报刊为依据,对江西苏区报刊的名称、出版机构、出版周期、刊期、开本、印刷形式、停刊、复刊与终刊等变化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洪卫林 《青年记者》2016,(24):51-53
中国教育报刊的出版单位一般有国家和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所属的教育报刊社、期刊社以及出版社、传媒集团、高校、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相关机构.本文所指的中国教育报刊,主要是指教育主管部门所属的教育报刊社、期刊社所出版的教育类报纸和期刊. 在中国,教育报刊主要面向青少年读者、家长读者和教师读者,拥有极其庞大的受众群.从中国现有行业性报刊来看,中国教育报刊是目前行业报刊中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类.  相似文献   

16.
牟彩霞 《编辑之友》2015,(7):95-100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晚清来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办了数量可观的中文报刊.早期中文报刊无论是出版地点、出版时间还是印刷技术、发行量等都不甚理想.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中文报刊数量大幅增长,出版地点也从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发行量有极大提升.而随着传教士中文报刊的外在发展,其内部也发生了相应的演变:不仅世俗综合性报刊增多,多数刊物的内容也从传播宗教为主转到传播西学为主,刊物所用语言则逐渐通俗化,主创编辑人员也日益本土化.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出版界的标杆”,中国的老字号书局如何在市场中恪守自己的文化底线?作为中国现代最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110年)、中华书局(95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75年)一  相似文献   

18.
小资料     
由人民邮电报社编辑出版的《中国报刊》报于1983年10月5日正式创刊。它将为近三千种报刊传播发行和编辑、出版工作的信息,沟通发行部门和报刊社、广大读者之间的联系。这份报纸的出版,对广大读者择优订阅报刊,对开拓报刊工作者的思路,对提高报刊发行工作者的思想、业务水平,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和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为该报创刊号题了词。薄一波的题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2008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率)排名中,以全年30篇的被转载量,再一次登上“新闻传播学”类报刊榜首。据悉,此次统计涉及全文被转载的报刊数量为117种,转载全文总量为398篇。学界和期刊界普遍认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量是人文社科期刊领域中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据悉,《出版发行研究》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出版专业高端学术期刊,在出版学术界广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了数据统计与分析、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理论研究等研究方法.数据以开卷、《中国图书商报》和当当网发布的近三年中国大陆文学类畅销书榜单为依据.数据统计中采用赋值方式.系统分析了近三年我国文学类畅销书出版机构的主要特点,并对文学类畅销书出版机构的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