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学术为业>是马克斯·韦伯一篇著名的演讲稿,不仅展现了20世纪前后德国大学面临的难题与危机,还深刻阐发了马克斯·韦伯的大学观.韦伯一方面看到官僚化对德国大学学术自由传统的破坏,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这种趋势的必然性,他呼吁教师做到价值中立,认识到理智化过程的两面性,积极承担起自己的学术职责,实现自己内心的积极自由.韦伯的大学现实质上是现代性中的大学如何维护学术自由的问题.对当今的高校管理工作者和教师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中世纪大学争取自治、实现大学集体的学术自由,到德国大学提出大学的学术自由,包括教师的教学自由、科研自由和学生的学习自由的基本原则,再到美国大学所强调的学者言论自由,大学学术自由理念的内涵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梳理西方各国大学学术自由理念的发展历史,归纳其本质,对分析当今阻碍我国大学学术自由的因素、探索我国大学学术自由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何生根 《教育学报》2007,3(2):78-86
韦伯认为学术自由受侵犯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大学内外的官僚体制。因此,对外,他主张大学自治;对内,他主张教师职业自由、价值中立,并将学者对其学术责任的承担当作完善内心“积极自由”的一种方式。他的学术自由思想引发我们对诸如大学管理机构权限与大学自治限度、大学利益之保障与教师职业自由之限制、学术官僚化与学者权利之保障、价值中立与教师教学自由的道德限度等问题以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4.
学术自由是大学发展的核心价值,也是大学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使命。而自治是大学最悠久的传统之一,自治与学术自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充分自治的大学,其学术才能自治,其学者才能追求真正自由的学术。高校学术权力才能真正得到解放,高校学术自由的精神才能得以复兴。  相似文献   

5.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不仅是大学的传统,也是现代大学理念的两根支柱。一般认为,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有一致性,两者相互促进。但实际上,在一些时候,两者可能相互矛盾,自治的大学可能是学术自由的保障,也可能是压制学术自由的力量,大学自治的主体决定其学术自由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学自诞生之日始,就在自治的基础上为其争取学术自由而战。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各有其合理性,但学术自由有其限度,大学自治有其局限性。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自始至终是大学学者们追求的目标。大学七百多年的历史表明,大学虽然在具体制度、职能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大学的核心精神——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并没有变。  相似文献   

7.
大学自诞生之日始,就在自治的基础上为其争取学术自由而战。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各有其合理性,但学术自由有其限度,大学自治有其局限性。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自始至终是大学学者们追求的目标。大学七百多年的历史表明,大学虽然在具体制度、职能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大学的核心精神——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并没有变。  相似文献   

8.
在韦伯所处的时代,德国古典大学的优良传统、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日益面临资本主义官僚制的冲击,在资本与权力的影响下,大学应恰当应对,才能既继承大学的传统精神又满足国家、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既是西方大学的悠久传统,也是现代大学的核心理念,二者有着相通的内在基础和密切联系。学术自由是大学自治所追求的最终鹄的,自治是大学保护学术自由免受外部侵犯的制度屏障。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大学自治与学者个人的学术自由又并非完全一致,在某些方面甚至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10.
认同大学官僚化运营的韦伯竭力捍卫学术自由,尖锐地批判“思想的官僚化”。韦伯从所谓的“学术自由”出发,开辟出更激进的“学术自由”境界,并赋予学术强烈的伦理价值,呼吁大学人在享受学术自由的同时,对自己行为的终极意义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11.
许美德教授试图通过文化的角度来获得对中国大学百年历史的一种阐释性认识。她借助韦伯的“理想型”,抽离出自治权和学术自由这一对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西文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差异。她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大学百年来在两种文化下经历的冲突、借鉴和融合。最后,她期望中国大学在吸收这一百年来调和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矛盾与冲突的成功经验上,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即真正的中国大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知识品性缺失的制度根源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学知识品性的缺失有其深刻的制度根源:大学与外界的关系以政府集权控制为特征;大学组织内部运作呈制度安排行政化取向。而我国大学制度的痼疾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长期缺失直接相关。因此,建立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遵循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原则,恢复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知识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精神的重要内涵 ,通过对学术自由问题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全面展示了学术自由的发展历史 ,揭示了学术自由的含义以及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学术责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大学学术自由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组织是学术性组织,追求真知、修正谬误、坚持真理、捍卫理想和正义、传递高深知识是现代大学的使命。大学与社会其他部门有不同的运行逻辑,学术自由是大学实现其使命的“护身符”,是大学进行任何创新活动的先决条件。要实现大学的学术自由,首要的是培育和弘扬学术自由的精神。为此,在大学学术活动中,正确认识学术发展的规律是前提,解放思想、解除禁锢、形成争鸣讨论的机制是关键,完善学术制度、实现大学自治是保证。  相似文献   

15.
在对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研究中,人们大多注意的是洪堡的思想。为了深入理解德国模式中的学术自由观,本文分别分析了洪堡之前的康德所著的《系科之争》和洪堡之后的韦伯所著的《韦伯论大学》,并将两人的学术自由思想作了简要的对比。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他们对学术自由的内在限度和外在限度的某些共同理解,也可以看到韦伯在讨论学术自由的基础时以理性化概念取代了康德的理性概念之后所赋予学术自由的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ACADEMIC FREEDOM IN EUROPE: REVIEWING UNESCO'S RECOMMEND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mpliance of universit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with the UNESCO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Higher–Education Teaching Personnel, which deals primarily with protection for academic freedom. The paper briefly surveys the European genesis of the modern research university and academic freedom, before evaluating compliance with the UNESCO recommendation on institutional autonomy, academic freedom, university governance and tenure. Following from thi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reasons for the generally low level of compliance with the UNESCO Recommendation within the EU states, and considers how such compliance could be improved .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学校教授治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教授治校作为一种民主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受到关注。教授治校在我国有着特定的涵义,治校的内容和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定性。教授治校的重要性体现在与学术自治、学术自由以及民主管理的关系;必要性在于其对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平衡。教授应享有对学术事务的管理权和决策权;教授治校受领导者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实现程度存在学校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明确学术自由的性质、对象、目的、范围等问题,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大学的本质和特点。学术自由是学者的特权,抑或普通公民的权利?学术自由与言论自由、思想自由是何关系?学者在专业领域以外享有学术自由吗?学院和大学董事会以及校长是学术自由的"天敌"吗?除了解聘教师之外,还有哪些威胁学术自由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回答能够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学术自由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绩效责任是美国高校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而提出来的。绩效责任是高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整体问责。绩效责任加深了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之间的张力,迫使大学努力寻找责任与自由之间的平衡。绩效责任指标体系难以评定,评价日益复杂,明确定位大学发展目标有利于绩效责任的实现。同时,绩效责任也改变了大学的管理模式,通过大学文化的塑造,整合协调大学内部各种人员的利益关系,从而达到共同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