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7,(4):35-38
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廷将察哈尔扎萨克旗、八旗察哈尔民众与早期游牧于宣大边外的察哈尔人编组形成了后来的察哈尔八旗,左翼、右翼各四旗。察哈尔左翼四旗分别是正白、正蓝、镶黄、镶白四旗。1949年3月正白旗、镶白旗合并为正镶白联合旗,1956年9月更名为正镶白旗,左翼三旗的名称沿用至今。在清朝及民国年间,察哈尔左翼四旗曾分属察哈尔都统署、察哈尔特别区、察哈尔省、察哈尔盟等行政机构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8年,归锡林郭勒盟管辖至今。  相似文献   

2.
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划分旗籍和民籍,对汉人补缺加以制度上的限制。旗缺作为满、蒙、汉军八旗组织内部的官职名额,更是将汉人排除在外。但纵观清初补旗缺人员之身世,尚有汉人担任副都统、将军等特例存在,且康熙朝居多。清初汉人补旗缺这一反常现象,是清朝统治者缓和尖锐的满汉矛盾、稳固统治与加强沿边海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八旗汉军——满语称"乌真超哈",即装备火器作战的重装步兵。作为八旗满、蒙、汉三大组成部分中最后完成的拼图,编成于清太宗崇德七年(1642年)的八旗汉军在政治角力与武力运用上对清军入关进而一统天下产生了重要作用。这一点在清初八旗汉军运用火器征战、充任地方文武官员、笼络汉人及连接满汉关系等方面体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清代文献考证后指出,自崇德元年额哲受封爵后建立了一个察哈尔扎萨克旗,与此同时,清廷把分散归附的察哈尔人编入八旗,形成了八旗察哈尔。康熙十四年布尔尼之乱后扎萨克旗被削,部众被分散编入八旗满洲、蒙古内,八旗察哈尔仍存。清廷为加强管理,在八旗察哈尔设置总管,由在京八旗蒙古都统兼辖。乾隆年间设立察哈尔都统,使八旗察哈尔相对独立。因此作者强调指出,八旗察哈尔早在布尔尼之乱前就已存在,也不是以布尔尼余众编设的。此外,还论及一部分厄鲁特人编入八旗察哈尔及一部分察哈尔人远戍新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驻防八旗制度是清朝的军事、社会组织制度,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道光朝前期,由于驻防官员贪污腐败及八旗子弟奢侈堕落,驻防八旗生计问题日益严重。道光帝采取了"汉军出旗"、严查抱养冒籍、添设养育兵等措施,一定程度缓解了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八旗制度的衰落。  相似文献   

6.
唐英作为中国千年一瓷人,其旗分和身份,《清史稿·唐英传》等载为"汉军旗人"。百余年来,均踵此说。本文据《钦定八旗通志》《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实录》等文献和碑刻、档案等资料,加以考据,做出辨正:唐英系八旗满洲正白旗包衣,即其旗分为"满洲正白旗",其身份为"包衣"。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在御窑厂督陶期间,烧造出"唐窑"瓷器,并被誉为千年一瓷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清代北京的旗、民一体化进程--兼论北京满汉文化的交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满族统治者定鼎中原后,为保持本民族的优势地位,将其在关外创立的八旗制度与中原儒家伦理观照下的传统制度体系相铆合,采取了“旗、民分治”的统治策略,在旗、民的居住、交产、婚姻、司法、职业、教育及社会控制等各个方面构筑了严密的藩篱和经界。然而,这些措施的推行从一开始就与统治者的初衷相悖,且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各地的旗、民一体化进程却在分治中日渐加速,这一状况在聚居八旗人口近全国半数的八旗“大本营”—北京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八旗制度是建国以来备受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论题,而作为八旗组织三足之一的八旗汉军,自改革开放以来也成为国内学者所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论文从八旗汉军的建置过程、建置时间、名称由来、与红表(夷)大炮的关系等方面,八旗汉军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的关系.以及八旗汉军的瓦解和历史作用等方面来综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
笔者运用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蒙古文档案和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了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的相关边界规定,即边界管理制度、对边界纠纷的处理及对越界者的处罚措施等。它是清廷施行于蒙古地方的盟旗制度的一些具体表现,然而清廷所订立的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的盟旗时则有许多变通。尤其,有清一代,为了避灾自救,被灾蒙旗牧民或有组织,或零散地移牧邻旗之事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3,(3):31-34
察哈尔林丹汗联明反后金失败后,其子孔果尔额哲携玉玺降清,被封为亲王,安置于辽东义州边外。康熙十四年(1675)林丹汗之孙、孔果尔额哲之侄乘"三藩之乱",举兵叛清亦失败身亡,清收回其牧地,余众被迁宣化、大同边外,并将厄鲁特、巴尔虎等归顺清朝之官兵充实到察哈尔,编为察哈尔八旗,分左、右两翼各四旗。民国二十五年(1936)初,右翼四旗由察哈尔省划归绥远省管辖,始称绥东四旗。绥东四旗牧民的牧业生产遭到破坏,牧民生活变得穷困潦倒。  相似文献   

11.
清太祖努尔哈赤顺应时代创立的八旗禁旅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满族和大清帝国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后来 ,逐渐衰落至湮灭 ,就经济上来说 ,其主要原因是 :(一 )清朝的经济保护政策 ;(二 )清朝政府八旗驻防财政的困难 ;(三 )清朝八旗子弟的腐化、堕落。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清代殊卷集成>嵩申会卷为基本线索,并结合大量的个人传记材料而成,论述了清代八旗科举世家在清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嵩中家族是清代八旗中著名的科举世家,嵩中家族在文化方面的成就是翻经译史,著书立说;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是施政利民,廉洁奉公.  相似文献   

13.
清代武举考试是清代科举制度与科举取士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清代自身民族特性的写照和反映。清代武举考试在嘉庆帝以前不但将文试与武试分开来进行,而且也比较重视文试的功能。武举中对各级考官的设置参照文举进行,在考试级别中也设有殿试一项,同时采取了复试的办法以搜罗人才,并借此严肃考风考纪。清代八旗宗室内部的官学与举业也同样以其民族性而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科举,八旗内部无论是文试还是武试均恪守“祖制”,时刻保持本民族的尚武传统。就科举考试而言,清代武举与八旗官学和八旗科举形成了一种天然的联系,它构成了清代科举文化与政治文化的时代特点与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4.
八旗军队是维系清朝稳定的重要支柱。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八旗兵的挑选。清入关前后,八旗挑甲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先的按丁抽兵演变为按佐领抽兵,同时,朝廷针对八旗内部各兵种的挑选也制定严格的规定,并强调被挑者的技能。这些变化及其原因,反映了入关后八旗制度的诸多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崇德、顺治时期是有清一代索伦牛录及布特哈八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方面基于内迁索伦部众编制了十六牛录,另一方面又在十六牛录的基础上不断扩编、整合,为其后布特哈八旗乃至黑龙江驻防八旗系统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公元1644年,清八旗劲旅入关后,在全国各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进行驻防,形成八旗驻防制度。满城,即八旗兵的驻防城,也是八旗驻防兵及其眷属的居住地。从顺治初到乾隆末近一百四十余年陆续建成,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满城,与清代八旗驻防同兴衰相始终,它对于增强清政府的军防力量,加强行政统治,促进各驻防地的经济开发,以及文化的传承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清代满城所发挥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功能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7.
清朝的索伦部族属于“满洲共同体”的外围.然而基于清廷的军事需要,导致索伦在整个清代的发展与变迁,经常是和所谓的“满洲精神”联结在一起的。这篇文章想要探讨的就是,除了军功之外,索伦部族还凭借什么样的途径融入满洲旗分,又对满洲八旗产生了什么样的涵化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战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蒙旗复员活动,是一些持不同政治立场的蒙古族人士为维护蒙旗的权益而进行的一次尝试。国民党出于统治内蒙古的需要,曾加以利用。在内战局势急剧变化的形势下,蒙旗复员活动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9.
清代开封八旗驻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为南北交通的孔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清朝统治者在此设立八旗满洲驻防,以监视和震慑地方.它的设立对强化清代对这一地区的控制,维护清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