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特定主体的“媒介化治理”,不单是媒介化社会应对危机的必然选择,更是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媒介化治理”的介入逻辑,主要包括通过设置议程型塑人民群众的社会认知、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和渠道、为多元主体提供可以协调沟通的平台、发挥媒介调节社会情绪和情感的功能等。与其他治理方式相比,“媒介化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它并非“万能药”。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特定主体所进行的“媒介化治理”,应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媒介化治理”共同体立场,谨防“舆论偏好”引发治理风险,避免对“媒介化治理”产生依赖,在最大程度上杜绝媒介系统的功能错位,找准应急治理的发力规律,以此全面提升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介化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深度媒介化进程中,数字媒介已然下沉为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并浸透在社会的结构之中,将一系列断裂的、分割的要素按照传播的逻辑和法则整合成新的组织体系和聚合性承载空间。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的互联网发展、微粒化社会的涌现,从横向裂变到纵向聚变的价值新方式以及Web3.0的“确权”,都成为深度媒介化进程中涌现出的新现象。与此同时,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与现代社会的风险互嵌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一系列难题。本文认为,在深度媒介化的今天,我们可以基于“以人为本”的底层逻辑,以“复杂性范式”“、去中心化自治”(DAO)和“游戏化范式”的治理机制进行社会治理,这既是当下以及未来社会治理的重要切入点,也是传统社会解构后通往未来“自组织”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媒介事件的营销传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事件”是一个从西方传来的词,总结起来不同的叙述从本质上来说可以概括为两种范式。范式一:媒介化的动机(个人、社会组织、媒介、政府)——导演事件(预编码:人为安排、表演)——媒介化——媒介事件(伪事件)。①这种范式的理论源头出自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所说的“伪事件”。20世纪60年代,布尔斯廷在其所著《形象》一书中提出“假事件”概念,将其界定为: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如果不经过设计,则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他把诸如记者招待会、大厦剪彩、游行示威乃至候选人电视辩论等事件都归入“假事件”之列。②范式二:真实…  相似文献   

4.
组织传播中的"事件驱动"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咏平  周扬 《现代传播》2003,42(1):17-21
信息化管理的背景下 ,着力于对信息敏感反应的“事件驱动”开发 ,是组织高效率传播的新思路。“事件驱动”开发 ,包括利好事件的顺势开发、危机事件的挫折开发、混沌事件的阐释开发等价值 ;而“事件驱动”的效用则体现在形成制度、凝结文化两方面 ;事件驱动中 ,组织传播对媒介的有效选择 ,需遵循媒介丰裕度平衡与细分接受员工两大原则  相似文献   

5.
崔玺 《中国广播》2012,(3):16-19
本文转变以往把广播简单地看作信息传输渠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认识角度,从广播媒介所具有的组织社会关系、表达社会文化意义、帮助人们寻求自身生活的符号意义等社会属性入手,重点分析了广播作为一种大众电子媒介技术给人们带来的“认同感”、“现场感”和“参与感”,并从“身份认同”、“媒介事件”和“媒介融合”等角度阐述了广播媒介如何在与这些文化感受的结合中寻找新的节目样态等问题,为丰富广播节目样态研究的视角和思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媒介介入事件,有必要与媒介策划事件区分开来。后者是指由记者参与设计、促成发生并予以报道的事件,媒介所报道的事实不是客观发生和存在的,更是由媒介主动“制造”出来的。比如有的媒体以救助弱势群体为由头,牵头组织募捐活动,并且不失时机地大肆进行自我表扬,把自己当作报道主体。在这种媒介策划事件中,事实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媒介有意安排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媒介在甘南藏区的普及,大众媒介对农牧民日常生活的“再构成”作用推动了藏区社会组织、公关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加速变迁.本文选取甘南藏区五个代表性的村庄开展田野调查,在系统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大众传媒普及对甘南藏区社会组织的冲击、乡村“权威”的转移与公共生活新“中心”的出现以及媒介叙事导致甘南藏区日常生活中公共行为的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苏健威  喻国明 《新闻界》2023,(11):33-43
DAO是一种新兴的社会组织,以“目标”“成员”“智能合约”为关键要素,表现出“分布式”“自治性”“秩序性”等核心特征。DAO兴起于工业文明迈向数字文明之际,在“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逻辑转化以及社会发展需求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时代逻辑巨变下,DAO将成为数字文明时代最基础的社会连接模式和组织形态。这是由于,首先,DAO驱动社会组织单元从机构降解为契约,实现社会组织粒度的进一步细化;其次,DAO深刻匹配了数字文明时代“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再次,DAO是使趣缘关系价值生成系统化和组织化的基础设施;最后,DAO所形成的技术信任是圈层化社会整合协同的重要路径。这是社会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一个核心概念,正如麦克卢汉所想象的非集中化的“重新部落化”社会,由无数DAO复制、区隔且关联构造的“DAO社会”将成为未来社会构型、社会协同与价值生成的基础范式。  相似文献   

9.
王念 《新闻世界》2013,(7):346-347
【摘要】新闻事件报道中,媒介起着再现事实本真和重塑现实,引导舆论的功能,并影响着受众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本文运用媒介框架理论,探究分析兰考县“袁厉害事件”始末背后所隐藏的社会问题,从而探讨媒介的框架建构在社会事件报道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晓锐 《新闻传播》2010,(7):107-107
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媒体在报道社会新闻时过分强调吸引读者眼球、提高阅读率或收视率,以致刻意追求“星、腥、性”。把暴力、凶杀、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作为一种新奇、刺激的噱头,虚张声势地“炒作”制造轰动效应,对某些偶然事件津津乐道,没有挖掘新闻事实背后的社会背景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栾轶玫 《今传媒》2006,(12X):18-19
媒介形象是指媒介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能够吸引注意力的品相,是受众对媒介组织的印象集合,具有“有价性”、“被评价性”、“技术表征”及“唤起联想”等特点,是媒介符号化的社会体征。  相似文献   

12.
所谓灾难新闻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对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包括对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方面的报道。社会效果是指新闻事实通过“读关注”这一媒介作用在公众内心世界所产生的某种积极的影响,是这种影响——精神“产品”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最终变为物质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鼓舞作  相似文献   

13.
面对媒介与经济交叉研究的“盲点”,此次研究首先澄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话语的根本立场,然后结合媒介化理论,指出媒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中的关系建构过程属于经济媒介化,媒介、媒介化与媒介逻辑是经济媒介化分析的操作化概念,最后通过历史性回顾展现了人类社会经济媒介化的元过程,即在基础设施媒介、经济媒介与信息媒介的配合与发展下,经济媒介化先后经历了渗透、延伸、改变与内化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媒介逻辑对经济发展具有建构与遮蔽的双刃效应。经济媒介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物质生产背后“看不见的关系”的补充研究,为深化媒介与经济交叉研究以及媒介化社会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14.
朱江丽  郭歌 《中国出版》2023,(12):53-57
从电视问政到直播问政是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跨越式发展。媒体直播问政是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双重要求下的媒介实践,通过“事前”凝聚相关利益群体,“事中”打造公共协商空间,“事后”保持对话与监督落实,助力治理媒介化发展。未来主流媒体要深化治理媒介化,通过提高政治逻辑媒介化水平,深化媒介逻辑媒介化程度,提升用户逻辑媒介化素养,创设常态化社会治理协商氛围。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化社会,人类在推行法治、德治、善治的同时,也把媒介化治理纳入社会治理的体系之中,把媒介化治理能力的提升纳入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范畴。从能力建构上看,媒介化治理能力是调动行为主体的能动性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过程,在建构过程中,行为主体充分利用媒介本身的特点,发挥媒介干预社会的作用,从而实现媒介化治理效果的最大化。从能力结构上看,重大突发风险事件中的媒介化治理能力主要体现为遵循逻辑的能力、信息披露的能力、有效引导的能力、调动共治的能力、舆论监督的能力等五种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媒介而形成的社会媒介公共组织本质上强调参与者话语传播的开放、分享与互动,也是一个自组织的网络传播系统。本文主张用布迪厄开创的场域视角来诠释社会媒介自组织传播实践,并为此提出了社会媒介场域的概念,分析了社会媒介场域独立存在的依据,并以新浪微博为例阐明了社会媒介场域理论建构中的相关概念,包括社会媒介场域中自组织传播行动者主体、自组织传播的幻象、自组织传播的位置关系、自组织传播的竞争工具——资本、自组织传播的逻辑——惯习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且呈现出参与主体的底层特质.由于媒介化社会的到来,媒体不可避免地介入到群体性事件当中并对民众产生影响,而考察其在群体性事件中对底层民众产生的心理影响才是把握群体性事件的“要害”,其中影响社群稳定的社会政治心理更应是瞩目的焦点.本文以“乌坎事件”事发地的相关当事人为实证调研对象,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底层群体在进行“权利维护”和“权利抗争”中,媒体起到了示范和启蒙的作用,大众传媒亦应在稳定和重塑底层民众社会政治心理方面担当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媒介而形成的社会媒介公共组织本质上强调参与者话语传播的开放、分享与互动,也是一个自组织的网络传播系统。本文主张用布迪厄开创的场域视角来诠释社会媒介自组织传播实践,并为此提出了社会媒介场域的概念,分析了社会媒介场域独立存在的依据,并以新浪微博为例阐明了社会媒介场域理论建构中的相关概念,包括社会媒介场域中自组织传播行动者主体、自组织传播的幻象、自组织传播的位置关系、自组织传播的竞争工具——资本、白组织传播的逻辑——惯〉--j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媒介化社会程度的逐渐加深,媒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媒介传播中的突发公共事件比以往受到更多的关注、引起更大的重视、激起更广的讨论。与此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用户拥有便捷的发声渠道,诉诸情感进行“狂欢式”表达成为舆论现象。众声喧哗之下使得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场更加复杂甚至频频出现舆论失焦现象,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舆论环境,还加剧社会治理的难度。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失焦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是避免风险衍生、矛盾扩大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危机公关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危机事件频发的一年,“矿难”、“苏丹红”、“甲醛啤酒”、“松花江水污染”、“天价医药费”等等,成为留存在中国公众心目中“危机”的代名词;从国际品牌到国内企业,从高等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官煤勾结到环境污染,无论是营利性社会组织、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还是政府部门,在这一年相继遭遇各类危机,很多事件成为媒体集中报道和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或热点。何谓“危机”?一般来说,危机是指危及社会组织利益、形象、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或事件。在诸多有关危机的定义中,美国学者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对危机的定义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