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一的生物教学中 ,我们对种子萌发的条件这一演示实验做了以下改进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首先 ,对固定种子的方法进行改进。把教材中的“捆式”改为“夹式” ,用两根铁丝互相拧在一起 ,在不同位置预留 3个较大的孔 ,用来夹种子。这种改进容易固定种子 ,可反复利用 ,简单又环保。其次 ,增加对照实验组。把教材中2组实验增加为 4组 :( 1)组和 ( 2 )组使用完好的种子 ;( 3)组使用已煮熟的种子 ;( 4)组使用不完整的种子。然后将( 1) ( 3) ( 4)组放在温暖的地方 ,( 2 )组放在寒冷的地方让其萌发。第三 ,在课堂上 ,用 ( 1)组和 ( 2 )组、( 1)…  相似文献   

2.
一、原实验的不足之处笔者发现,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26页"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分组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关于种子的选择。教材上实验选用蚕豆或大豆种子,但是萌发时间较长,需2~3天(9月份)。根据教学进度,做本实验时已是冬季(12月底),温度较低,种子萌发时间会更长,至少需5~6天。由于整个实验过程耗时较长,因此影响教学的连贯性和知识的衔接性。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生物》第一册 (上 )“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 ,教材把它作为演示实验 ,而此实验的材料用具 (或替代物品 )很容易找到 ,实验所需时间又较长 ;另外 ,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笔者将这个实验改为学生“动动手”内容。几天以后 ,不少学生反映 ,室温条件下 ,浸在水中的那粒种子也萌发了 ,果真如此吗 ?为此笔者做了几个对照实验 ,结果发现确有胚胀破种皮的现象 ,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知道 ,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较少 ,浸在水中一段时间后 ,由于种子中含有纤维素、淀…  相似文献   

4.
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1.1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节是"植物种子的萌发".该节要求描述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学习本节需要前四章中的知识、技能、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法等作为基础.本节以及本章的学习也为后两章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食物的来源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1.教材分析 "种子的萌发"是初中生物学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之前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传粉、受精到果实、种子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加深对对照实验中惟一变量的理解,进一步复习巩固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安排的关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其作用是使学生通过对比白磷和红磷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情况,得出物质燃烧应具备的三个条件,并为进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奠定基础。但由于白磷有剧毒,且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会造成空气污染,虽教材  相似文献   

7.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客体的教材内蕴在语文教育研究中一直面临着忽视的境地。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材内蕴的研究。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客体的教材概念、教材演变、教材美质等三个方面分别对语文教育客体的教材内蕴进行了论述,足以表明我们对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客体的教材内蕴的研究长期以来是非常薄弱的。因此,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客体的教材内蕴的研究要求施教者必须在语文学科本体的关怀下建构,要立足于受教者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既提高智能水平又弘扬人文精神还提升审美境界;必须在受教者本位的关注下建构,要致力于使他们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自始至终地形成从"立言"到"立意"再到"立人"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2版)第七课第二节第一框"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中,有这样一段辅文(指教材中的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以油菜为实验材料,采用3种光照水平(L1、L2和L3分别为100%、45%和25%光照)和3种氮素水平(N1、N2和N3分别为0.4%、0.8%和1.6%NH4NO3)的双因素实验,研究光、氮及其互作对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0.8%氮浓度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2)种子发芽势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在相同光照强度处理下,1.6%氮浓度处理的种子发芽势显著低于其他两处理组(P<0.05)。(3)在L1、L2光照条件下,发芽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L3光照条件下,发芽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相同光照条件下,以1.6%氮浓度的种子发芽指数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4)在L1光照下,种子的活力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以1.6%氮浓度处理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处理组(P<0.05);在L2、L3光照处理下,种子活力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种子活力指数以1.6%氮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实验中安排了"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学生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笔者依托教材中的实验设计重点,组织学生开展了"比较不同催化剂(FeCl3和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率"的实验活动. 材料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猪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简介】《种子的萌发》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学期《新的生命》单元中的一篇教材。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第一部分"浸泡种子",种子萌发时,需要足够的水分,这个部分学生将进行几种种子吸水量的研究;第二部分"种子的内部构造",学生将在这个环节中,亲自将种子剥开,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第三部分"发芽的蚕豆",学生将把浸泡的种子放在盘子中,对种子进行持续的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过程,结合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四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安排了“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的演示试验,笔者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效果并不理想:(1)把种子紧贴玻璃缸内壁,很难做到种子和玻璃缸壁之间没有细沙.(2)由于种子埋在细沙中,种子的胚根突破种皮后幼根会和沙混在一起,观察不太清晰.(3)由于种子和细纱混在一起,在胚芽突破种皮发育成茎和叶时观察不太明显.(4)两周内每隔2d播下一粒种子,由于种子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萌发,影响实验的进度.  相似文献   

13.
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的改进 1.教材给出的脂肪的检测方法 (1)方法一:用试管取花生种子匀浆2 mL,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丁湘宁 《教师》2012,(21):112-113
一、前言 《种子的萌发》是人教版教材7年级上册的《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一个内容,教材安排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实验,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没有安排实验,只安排了一个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  相似文献   

15.
以法国梧桐(Londinensi planum ligna)种子作为材料,采用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生理指标研究低温处理不同天数对已经经过低温预处理的法国梧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低温预处理的法国梧桐种子在室温条件下萌发率较低,发芽率为27%,重复低温(5℃)处理后在室温条件下的萌发率更低,处理1 d的发芽率为14%,处理5 d的发芽率为13%,处理10 d的发芽率仅为8%.同时发芽势、发芽指数在此条件下也相对较低.低温对将要萌发的法国梧桐种子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1问题1.1中学教材的观点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2003年6月第1版)P.76:"破伤风杆菌和寄生在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如蛔虫)等少数动物,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从中获得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1.2质疑王健[江苏省兴化中学(225700)]在中学教辅资料上通常认为"蛔虫在人体肠道寄生生活,进行无氧呼吸,其体细胞中没有线粒体"。  相似文献   

17.
《种子的萌发》选自于小学自然教材鄂教版第十册,其内容取之于《科学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的共同特征——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产生问题——猜测——设计方案——科学探究——讨论与交流),充分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种子萌发条件演示实验装置是用玻璃棒和绳子固定种子 ,但种子固定操作困难、材料容易损坏、种子萌发率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种子萌发条件演示实验装置 ,通过各种装置使用的比较后 ,我认为可用泡沫塑料块制成泡沫塑料支架来代替玻璃棒和绳子固定种子。1 制作方法泡沫塑料支架的制作方法是 :(下列数据是以10 0mL的烧杯为标准制作的支架 ,实际操作时可根据材料和容器进行缩放 )。(1)取一块厚约 3cm以上的废弃的泡沫塑料块 ,切成长和宽约 3cm的正方体 (图 1)。(2 )在泡沫塑料块上表面和下表面各打 3个深约5mm和φ…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90页"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个重点的探究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按照教材去做实验,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20.
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1.1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节是“植物种子的萌发”。该节要求描述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学习本节需要前四章中的知识、技能、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法等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