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区”这个社会学的概念在我国还很陌生,对社区广播这一概念就更陌生了。各国广播系统对社区广播十分重视,1990年1月15日-25日,“亚广联”举办了“社区广播研讨班”,专题研讨了社区广播的目的,社区广播的机构,社区广播的节目制作,社区广播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战略等问题。今年秋季,世界社区广播工作者协会  相似文献   

2.
在电视、互联网的强势冲击之下,历经80余年沧桑的广播不断地找寻自己发展、振兴的出路。在节目中大量借助短信就是近些年的积极举措之一。一、广播与短信结合的优势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短信具有传播周期短暂及时、传播范围广泛分散以及传播方式交互多样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在与广播的结合上,主要包括广播通过短信进行信息采集与广播听众通过短信进行信息订阅两个方面。“广播+短信”的结合模式使得广播剪除了自身的束缚,实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突破:1、传播的速度更快在广播新闻的采集上,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的“编辑”、“发送”功…  相似文献   

3.
李慧佳 《报刊之友》2013,(7):128-130
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以及传媒环境的改变,广播的强势地位被撼动,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弱势”媒体。山区广播由于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其“弱势”地位更加明显。本文对山区广播的现状、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提出山区广播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在观念、机制、体制、运作方式等层面突破局限,把握发展机遇,做好借力文章,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杨正泉同志的著作——《我与广播》,不久前由沈阳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杨正泉同志原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1993年4月调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本书是作者在中央台对年间业务研究和工作经验的总结.全书分“理论探讨”、“业务研究”、“改革实践”、“报道纪实”、“历史回顾”五部分,对广播工作的性质、任务、规律与特点以及广播宣传艺术、广播工作者的使命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论述和探讨。本书以较大篇幅论述了广播宣传改革问题,也记录下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所走过的…  相似文献   

5.
科技短波     
《视听界》1990,(4)
中文新闻广播编辑有了计算机系统中文广播新闻工作自动化成为现实,“3C——NES广播新闻编辑与管理微机网络系统”1989年12月通过了专家鉴定。“3C——NES广播新闻编辑与管理微机网络系统”是由青岛市广播电视局自行研制的,它实现了用微机进行广播新闻文稿的编写、排组、审阅、播音、传送,以及新闻播出资料的存储、检索、统计等全部过程,将新闻编辑与管理工作纳入了现代化、科学化的轨道。专  相似文献   

6.
藏区特殊的自然环境、落后的基础教育以及藏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等因素,决定了报纸、电视等媒体在藏区的传播受到很大限制。而广播诉诸听觉以及收听工具便捷等特性,非常适应藏区信息传播需求。因此,广播在藏区的不可替代性必将长期存在。努力办好藏区广播,重点要解决广播信号的覆盖、藏区三大方言的播音以及节目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三网融合”的推进,使广播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对中国广播下一步的转型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广播的发展势必在“三网融合”这一情境下展开’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的广播新理念、新模式、新产品、新形态、新内容以及全新的营销策略;中国广播如果不借“三网融合”的契机,改变既有生产与商业模式,将很难在未来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李文韦  吴隽 《中国广播》2011,(11):74-76
本文结合甘肃都市调频广播2010年节目改版情况,对广播专业化频率节目运行模式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格式化+播出季”的创新节目运行模式,并对“格式化”和“播出季”的节目运行模式的源起、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践中的功能体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中国广播的生存、发展受到了各类新老媒体一一报纸、电视、网络等的共同冲击,使广播的发展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之中。面对困境,面对危机,路在何方?本文从广播产业“制播分离”“多元互动”“资源再开发”“内部管理流程再造”“延伸广播产业链”和“跨地区整合”等六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广播发展的新空间、新机遇。  相似文献   

10.
市、镇、村三级办广播,实现“村村通”、“户户通” 《视听界》:方局长,在全国同级广播电视中,常熟广播电视处于领军地位,广播和电视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特别是广播的覆盖率和通响率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请谈谈您对常熟广播的解读,以及目前“村村通”、“户户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熊科伟  张涛摄影 《中国广播》2013,(12):I0005-I0005
第四届中国广播学术研讨会12月1日在广州花都召开,本届研讨会总议题为“新媒体时代中国广播创新与发展”。下设“新媒体时代区域广播发展研究”“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体制、机制和经营”“广播与新媒体的产业联盟发展战略”“网络广播的营利模式研究”“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内容创新”“新媒体时代广播发展的困惑与问题”“媒介融合时代中国广播的发展趋势”“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节目创优”等九大子议题。来自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等机构及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与媒体的近80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参会。  相似文献   

12.
罗军 《声屏世界》2010,(9):40-41
作为一门以听觉来展示和感知信息的传媒艺术形式,广播有着鲜活的表现力和亲和力。相较于以文字和影像见长的报刊、电视等媒体,广播最为独特的优势,在于它贴近的“伴随性”。广播的“伴随性”主要体现在悦耳动听、及时迅捷和互动交流。其中,及时迅捷、互动交流以及收听简便等“先天性”优势,  相似文献   

13.
曹寅 《新闻世界》2012,(8):64-65
本文对如何拓宽“民生新闻”思路,如何拓展“广播民生新闻”线索来源,以及如何深入挖掘“小民生”中的“大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广播民生新闻的品质提升方法。  相似文献   

14.
蒋红梅 《视听界》2009,(4):61-64
一、国内广播式手机电视发展现状 1.国内DA 发展现状 DA 是继AM、FM传统模拟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数字音频广播。目前,国内有5个城市和地区拥有DAB试验许可证:北京、广州、上海、大连以及河南。其中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信号覆盖较为完备,并且拥有数量较大的数字广播用户。湖南、安徽、浙江、辽宁、云南等地也进行了DAB“违规”组网试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融媒体”“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打了广播等传统媒体一个措手不及,收听收视率逐年下降。地方广播面临的挑战更加巨大,也开始寻求融媒体的发展道路。在融媒体条件下,地方广播如何才能快速步入融媒体时代成了众多广播人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节目内容优质且贴合受众需求、立足传统释放“短音频”惊人力量、发挥人才优势让优秀广播人才为新媒体站台、打造优秀的融媒体团队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期望给大家以启迪。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中国的广播音乐节目在90年代后进入高峰,达到了飞跃,但其发展中,面对电视,唱片业、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的冲击以及听众接受方式的变化,又使广播音乐自身的权威性逐渐消解与丧失。为此,作者进行了寻找优势,重塑权威性的思考,从广播媒体本质、音乐的艺术形态及信息传播的本质等入手,提出了未来广播音乐节目的“四化”形态一音响高质化、音乐背景化、传播个体化、信息主观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际广播学会于1989年9月21日举办“90年代我国对外广播发展战略”研讨会。台领导、台总工程师、台编委会、研究室、学会顾问、理事等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就研究室提出的“九十年代我国对外广播发展战略”的论文及有关国际广播在对外宣传中的地位、世界各国国际广播迅速发展的势头,我国国际广播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广播评论发展方向的探讨,结合《“12316”金色通道》这档广播评论类节目的主持实践,阐述了广播主持人即时评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主持人在广播评论中该“如何说”“怎么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沈洁敏 《报刊之友》2012,(11):130-131
摘要;广播热线节目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原因不在听众,而是节目出了问题。本文对广播热线节目“一头热一头冷”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广播热线节目的“三性”问题,即:“话题的真实性”、“听众的参与性”和“信息的实用性”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广播热线节目如何走出“一头热一头冷”的怪圈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系列广播。格局的形成,是我国广播改革进程中的一次“裂变”。由此而产生了群落效应、自组织效应、系统整体效应等,使广播事业充满生机,出现了繁荣局面。“裂变”也使我国广播现有格局与社会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不相适应的一面更加显现。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如何通过机制和格局的更新防止和制约广播发展中的“散”、“滥”现象,二是如何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使广播事业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呼唤着广播的“聚变”。“聚变”是在前者基础上的又一次飞跃。“聚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联合、协作与交流,而是运用电子新技术手段建立节目交换和合作网络,实现各台之间节目的嫁接与联姻。它不仅会使广播频率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广告资源等得到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而且将推动广播作为新闻传播事业向着既能更加繁荣又有利集中管理和指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