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代作家笔下的"文革"日常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文革”题材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旨在凸现动乱年代中普通人远离政治狂热、逍遥于平凡日常生活中的主题。这些作品既开辟了“文革”题材文学的新天地,又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中国平民对日常生活情趣的执着,以及善于和政治狂热周旋的心态,这是他们抵御政治狂热的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由此也产生了重新认识世俗心态与日常生活积极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流行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具备两大叙事要素:“才”与“情”。“才”是男女双方必备的条件,是小说情节展开的起点。“情”是故事发生的依据,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才子佳人小说对“才”与“情”的重视,与明末清初的社会时代思潮有着密切关系,也与小说作者的生活处境与心态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磨练和失误,最终变得聪明起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有良好的心态和一双独具的“慧眼”,要把错误看成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这是学好数学的一剂良药,要呵护学生脆弱的情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教师要因势利导,挖掘出错误潜在的价值,让其发挥最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从"水""月"意象中看李白的主体创造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代李白诗作“水”“月”意象中分析诗人的主体创作心态:别样的“水”“月”意象孕育着生命的理想和自由冲功;“月”的被动态势凸现着诗人孤苦清寒而又拘泥的情感纠结。  相似文献   

5.
从"家"的缺失看现代作家的创作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家”的缺失的主题现象来探讨现代作家的共同的创作心态,作者认为“家”的文本显示了创作主体共同的人文型心态和共同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6.
老舍小说幽默艺术的审美心态有其独特的表现。一是“笑的哲人”心态。他强调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他把幽默视为“看透宇宙间种种可笑”的人生哲学的艺术表现。他采用“和颜悦色”之容,持“心宽气朗”之态来处理幽默艺术,在幽默中寄寓了他深深的同情。二是“改造国民性”救治心态。他忠诚地继承发扬“五四”的优良传统,“感时忧国”,高举思想启蒙之旗帜,以“惋惜”、“规劝”和“爱”作为思想基调,贯串于他的全部创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全国斌先生关于动量词“回”与“次”的差异问题提出一些异议。我们认为:一、早在唐宋时期,动量词“回”与“次”就是一对近义词;二、强调[+过程]是古汉语“回”的功能之一,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某些方言中得以保留了下来;三、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回”与“次”在称量对象方面没有什么差异,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 ,“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课”教师首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引导、开导和启导 ,当好课堂教学的向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三个代表”思想是适应新时期大学生“三观”教育的指导纲领。简要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的“三观”现状,并针对目前大学生的“三观”现状,提出了怎样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秦现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作家,他一生著述颇丰,诗、词、文、赋兼善.秦现的词作品,以其情韵兼胜、感人至深的新风格,向来被人们尊奉为“婉约词派”的正宗.秦观在创作过程中善于融情于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被后人目之为“古之伤心人”.秦观这种凄厉哀怨、沉郁悲怆的伤心情致,不仅在其词作品里有着充分的表现,而且在其诗歌作品中亦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纵观秦观一生的诗歌作品,既有早年横放杰出、少不更事的狂放意气,又有平时闲后时期的闲雅情趣,然而更多的则是理想破灭、忧惧畏祸的绝望心态.笔者认为,“伤心”和“悲情”是秦观诗歌的主要感情基调.因此,在拙文中笔者以此视角为切入点,着力于秦观诗歌“伤心”情致和“悲情”意绪的深入开掘,并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对这一感情基调的深刻内涵和形成原因做一深入地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简论元末明初士风转变对诗文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的江南云集了明初诗坛的大多数精英。他们在战火中感受到人民的疾苦,对新立的朱明王朝多是抱有好感,希望能借此得以一展毕生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朱元璋对士人极其严厉的态度让诗人们在迷茫和畏惧中日见消沉,在诗歌创作中反复咏唱起隐逸与逃避的歌调。  相似文献   

12.
Intellectual or cognitive, as contrasted with soci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of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markets and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McMurtry's argument is reviewed. Two engagements of the mind, paying attention and making distinctions, are elaborated, and items in the market place which undermine them are indicated. Acton's pro-market argument is acknowledged. The defence of advertising that it does not violate autonomy is contested, and it is argued that advertising contravenes both autonomy of action and autonomy of the mind. Marketing to children is further criticised for generating an escapist displacement from reality and humanity  相似文献   

13.
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通过艾米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南方社会新旧观念的冲突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从不同的视角就主人公艾米莉小姐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指出艾米莉是一个多维度的矛盾复合体,充满着矛盾和困惑,既是南方传统的维护者和受害者,又是南方传统的反叛者;既是现实的逃避者,又是幸福的追求者;通过对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了解美国南方文学。  相似文献   

14.
Pupils from middle-class homes devoted an average of 7.2 per cent of leisure time to rea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me environment, attitude to reading and motivations for reading on the one hand and leisure-time reading on the other, was examined. The addition of these sets of variables to previously established correlates of leisure-time reading, achievement, sex, and library membership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variance accounted for in leisure-time reading by a significant amount (10.1 per cent). Correlations tended to be low, since leisure reading is a relatively sporadic type ac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ing the reading habi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what parents do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they are; the emphasis placed on reading in the home, on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on intellectuality was related to leisure-time reading. Attitude to reading correlated more highly with leisure-time reading than any of the other variables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ttitude and time was significant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sex, reading achievement and library membership. Among the motivational variables, reading for enjoyment was related to leisure-time reading whereas reading for utilitarian or escapist reasons was not.  相似文献   

15.
论现象学视野下的西方心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象学作为西方心理学中的两大方法论之一,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现象学的突出特点是寓现象学于方法之中,强调本质先于存在,具体表现在:重视意识的研究、强调意向性、面向事物本身、强调现象学的思想态度等方面,因此,现象学的这些特点为人文主义心理学家以非自然科学模式塑造心理学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作为一种方法论,现象学所遵循的以意识经验为研究对象、如实描述、问题中心、整体性、先质后量、非还原论等原则开创了西方心理学中人文主义取向的研究方法。纵观整个西方心理学的发展,现象学对心理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持久的,它不仅推动和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方法论上的几次变革,为意动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它也正在影响和推动着超个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并将为未来西方心理学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宗教的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形态。宗教心理学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科学的含义或是科学传统中的宗教心理学,是科学家运用科学方法对宗教心理的研究。这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是宗教的含义或是宗教传统中的宗教心理学,是宗教家按照宗教的方式对人的心理行为的说明、解释和干预。后者既是宗教活动提供的传统文化资源,同时也是现代科学心理学的传统历史资源。宗教中的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人的信仰心理方面的重要的阐释、以及干预人的心理皈依的重要的方式。这为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非常丰富和重要的心理学思想理论、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干预技术。心理学的创新就必须提取宗教的心理学中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
从构造主义、行为主义到精神分析,主流心理学在理解人的高级心理现象时,显得贫乏和无力,面对现代人道德迷失、生命失重,主流心理学难以回答。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个人心理学,超出了人本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对人性的狭隘理解,把对人性的理解带到一种宏大的范围,弥补和校正了传统心理学之不足,并整合了其有价值的东西。使得被主流心理学所抛弃的,但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信念和价值观,又重新受到了心理学的关注。笔者通过对主流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研究的反思,得出如下启示:(1)心理学对人性研究和理解应遵循下列模式:最消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中性的一面-健康高级的一面-超个人的一面(最健康高级的一面),(2)心理学对人性的研究应融合东西方人性观。(3)超个人心理学忽视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属于理想主义人性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文艺心理学研究100年来所用概念的梳理,认为现行文艺心理学与心理学一样,存在概念混乱问题,由于概念的混乱,使得研究对象不确定,学科体系难以形成。所以,必须尽快统一概念,统一研究对象。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文学艺术创作和接受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和规律,而不仅仅是审美心理活动,也不仅仅是艺术心理活动。文艺心理学的体系应该是文艺家心理、文艺创作心理、文艺接受心理、文艺批评心理四大块。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末新兴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研究领域,它对心理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出发,即从积极的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积极的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对心理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雨果·闵斯特伯格(Hugo Münsternberg,1863—1916)是一位旅居美国的德国心理学家。作为20世纪初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曾经担任过哈佛大学心理学实验室主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哲学协会主席等职务。闵斯特伯格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心理学的多个领域。他在实验心理学、美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司法心理学与工业心理学等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理论与实践贡献,是心理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一位巨匠、应用心理学的先行者、工业心理学的奠基者和心理学科普工作的实践者,对现代应用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